晚清重臣李鸿章的访美之行究竟看到了什么?

如题所述

1895年(光绪21 年),对于刚刚签订马关条约归国的李鸿章而言可不是个什么好日子,举国上下骂声不断,痛斥其卖国行径,翰林院联名弹劾,最终清廷不得已将李鸿章罢免,去掉了连任了25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名义上改为“入阁办事”,实质就是个虚职,无任何实权可言。如此看来,李鸿章的为官之路算是走到头了。

然而由于甲午谈判期间,俄国出面干涉还辽时,并与李鸿章私下达成协定,李鸿章的倒台必然使得俄国人全盘的计划彻底落空,于是俄国便以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为由,邀请清朝方面派出“宗室王公或大学士”前往。因还辽一事心怀感激的清廷自然不敢怠慢,但是派亲王是不可能派的,别的人又不行,此事就自然落到李鸿章的身上,而俄国大使也力荐李鸿章最为合适。最终,清廷方面改派李鸿章为赴俄祝贺的钦差大臣,并全权办理酬俄事宜。由此,李鸿章踏上出访之路,以此遍访欧洲列国。

李鸿章的出访,一方面为了亲自考察西方社会,另一方面也想借机向列强提出修订关税之事,改变自《南京条约》条约以来,中国片面降低关税对本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就在访欧期间,美国驻华公使田贝,邀请李鸿章在访欧之行结束后造访美国,再取道归国,李欣然允诺,由此开启了李鸿章的访美之行。

1896年8月28日李鸿章抵达纽约港,在这里受到了美国各界的隆重欢迎,当船只到港的时候,美国政府高官代表团迎宾,前总统格兰特之子登船迎接,海军及炮台鸣礼炮以示隆重,简直堪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了。”当日整个纽约万人空巷,报刊头版头条刊登李鸿章来访的消息,岸边人头涌动,从港口到住处,全程的礼炮、军警开道以及豪华马队迎接,纽约和华盛顿的高官迎宾,最后带领他们入驻最豪华的华道尔夫大酒店。为此,李鸿章一行人还颇为得意,毕竟之前在欧洲各国,他们都没有受到过如此礼遇。

第二日,正在海滨度假的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特意赶到纽约, 接见了李鸿章一行,对李鸿章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双方还就两国关系、双边经贸及美国移民政策的进行了友好而毫无实际价值的会谈。尤其是关于商谈提高中国关税的问题,更是被美国国务卿奥尔尼以“各国若允, 美无不从”为由搪塞了过去。

再随后的几日中,有美国报社记者采访了李鸿章。他发表了对美国排华法案的不满,并以此指责爱尔兰人在此事上推波助澜是由于嫉妒华人的才学品行,但没收到什么实际效果,反而是李鸿章一行的饮食、衣物、用品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第一位访美的中国政要,美国报纸拿着神秘的“东方色彩”为噱头大做文章,把李鸿章带到美国的盛宴报道了个遍。

远在大洋对岸的美国人,面对燕窝鱼翅时充满了好奇。当得知燕窝就是燕子的口水形成的,以及鱼翅就是美国人处理生鱼时扔掉的鱼背梁上的划水软组织时,所有美国人都目瞪口呆。美国媒体以此长篇报道,从饮食到出行,甚至包括李鸿章带去的会讲英语的鹦鹉,吊足了美国民众好奇的胃口。

此外,来自教会和华人商社的代表也都向李鸿章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欢迎,李鸿章表达了儒家思想与基督普世价值的相通之处,而美国人竟将李鸿章与孔子作比。华人商会设宴招待李鸿章一行,家家户户挂旗欢迎, 由于到来的人太多, 交通阻塞,李鸿章只好下车步行。

也正是在访美期间,李鸿章参观了美国国会,见到了二十层以上的高楼大厦,还乘坐了电梯,见识并命人试骑了自行车,也闹了不少笑话。比如进电梯时误以为是独立房间,还说空间太小,没有桌凳;看到高楼大厦后,感慨中国根本建不起这样的楼。可以说,李鸿章的访美之行犹如穿越了时空,看到了未来世界的景象,毕竟当时的美国正是一股新兴力量,初代的基建狂魔,整个国家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但可惜的是,尽管李鸿章的访美之行见闻极广,却没对中国产生诸如明治时期岩仓使团出访对日本发展所产生的效果,甚至没在中国发展史上产生任何波澜。究其根本,一方面在于李鸿章个人的影响能力原小于我们想象中他应有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在当时满清的腐朽政治之下,也是根本不能允许有任何实质性的社会改革出现的。

而且,单说李鸿章本人,出于自身维护清政府统治的基本立场,且在七十多岁高龄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会推动什么社会变革,既然已经在大清这艘破船上待这么久了,还是继续得过且过,捞捞银子,当个大清的裱糊匠算了。什么“博考诸国致治之道, 他日重回华海, 改弦而更张之”只能是自欺欺人的鬼话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