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狂的古诗词

如题所述

《气出唱》

三国·曹操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乱世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心有窃国之愿却从不称帝。在北方得以一统之后,海内升平,百姓安居,尽管如曹操这般沉着,也不免膨胀了起来,按道教至高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座驾规格“九龙沉香辇”来说,身为凡人的曹操也确实狂。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虽然古代瞧不起武人又瞧不起叛贼,但两样都占的黄巢将军在古代还算是比较有名气的,他在一次落榜后,因为看不到前途和出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丝毫不藏他对李唐、对世界的不满。

《鹧鸪天》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如果把作者隐去,看见这首诗,不少人都会觉得这是李白写的——“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朱敦儒只用了短短几十个字,却把无意功名,不肯趋炎附势的洒脱表现的淋漓尽致,也难怪会有这种错觉。

《江上吟》

唐·李白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笔摇五岳,诗凌沧州,李白狂起来,普天之下谁都不放在眼里。不仅如此,他还要对那些死守着功名利禄,从没有活过一次自己的人报以一次最大的嘲讽:如果你们的财富和地位能长久,汉江的水应该反着流了。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23个字,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帝王气,刘邦之所以是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是汉文化的奠基者,跟他的这份狂傲密切相关——这是一种与文人、武将不同的霸气,是一种天下皆在掌控的霸气,唯有王者能感悟。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又是黄巢。不得不说,黄巢真的非常喜欢菊花了,他为数不多的诗词中,以这两首写菊花的诗最为出名。武将的狂一般来说都比较直白,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野心跃然纸上。

《将进酒》

唐·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把李白心中的不屑、桀骜、张狂之气全都展现出来。时至今日,后边这两句依然是许多人在逆境中支撑自己的动力。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塞诗除了荒凉,还有一个要素往往就是豪迈。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即便放在边塞诗的同行里,也是相当壮阔豪迈的。于是,这种决心透过文字,给读者传达了一种无敌的自信,侧面反映了盛唐的强大。

《满江红》

宋·岳飞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由于时代特征,宋词的风格虽然远不及唐诗硬朗,大多都是柔情似水的婉约派,只有寥寥几人撑起了宋词的风骨,岳飞这首《满江红》就是其中之一。岳飞虽是武将,可文才也很高,管你什么强敌,放马过来便是!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众所周知,李白剑术了得,从这一点来看,诗中所述甚至有可能是他行侠仗义的真实经历,即便不是,他心中也是得有相当的自信,才能毫无顾忌地写下足以“大辟”的行为,诗仙、酒仙都还不够,李白还要为自己谋一个“剑仙”之名。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李白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奉旨入朝为官。李白从来不是那种谦虚低调的人,他不懂得什么是君子温润如玉,他只知道普天之下最有才华的就是我李白。

《贺新郎》

宋·辛弃疾

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如果宋词没有辛弃疾,就会少一分风骨,少一分气魄。辛弃疾的名字,传说灵感来自汉代战神霍去病。由于南宋破局无望,他没有能像霍去病那样纵横沙场,但他依然用笔锋证明了“家国男儿”这个命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江城子》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下这首《江城子》时,苏轼39岁了,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轻狂的热血少年了,但苏轼依然想策马弯弓,上阵杀敌,建功立业。苏轼有没有那个本事我们暂且不谈,那句“西北望,射天狼”道出了多少宋朝武将的心意?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年轻时曾拜访李邕,这次会谈双方均有不快,主要是因为李邕瞧不上他这个年轻人。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暗示自己终将有一番作为。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李白临别时毫不客气赠与这首诗,其主体思想就是“莫欺少年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气出唱——三国、曹操: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魏武帝曹操的气势非同凡响,他统一北方后明显膨胀了不少,写出来的诗句也很狂,驾六龙乘风而行。元始天尊的座驾是“九龙沉香辇”,也才比曹操的座驾多了三条龙而已。

14、不第后赋菊——唐朝、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算是古代武将中比较有才气的,他本是一个名落孙山的秀才,因为看不到前途和出路才揭竿而起。这句诗的“我花开后百花杀”尽显狂傲之气,而“满城尽带黄金甲”又气势壮阔。


13、鹧鸪天——宋朝、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第一眼看见这首诗,我以为是诗仙李白写的,“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一股书生文人的狷狂之气扑面而来。朱敦儒只用了短短几十个字,却把无意功名,不肯趋炎附势的洒脱表现的淋漓尽致。

12、江上吟——唐朝、李白: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怎么样?李白的这句诗有没有“笑傲江湖”的感觉?笔摇五岳,诗凌沧州,李白狂起来,普天之下谁都不放在眼里。但是他的确有这个才华,别人不服也不行。

11、鸿鹄歌——汉朝、刘邦: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

刘邦就是刘邦,不愧为千古帝王。他的这首《鸿鹄歌》,短短16个字,却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帝王气。帝王的狂跟文人、武将都不同,那是一种天下已在我手的霸气。


10、题菊花——唐朝、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不得不说,黄巢非常喜欢菊花,他为数不多的诗词中,最以这两首写菊花的诗出名。武将的狂一般来说都比较直接,简单直白,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狂傲之气跃然纸上。

9、将进酒——唐朝、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文采斐然,读来酣畅淋漓,把李白心中的狂熬之气表现的入木三分。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很多人都拿来激励困境中的自己。

8、从军行——唐朝、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朝的边塞诗是古诗词中最硬朗最豪迈的,同时也是非常狂傲的一种诗歌。在唐朝的众多边塞诗中,以王昌龄的这句“不破楼兰终不还”流传最广。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豪情,也表现出了大唐的气势和强盛。


7、满江红——宋朝、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宋词的风格远不及唐诗硬朗,大多都是柔情似水的婉约派,只有辛弃疾、苏轼等几人撑起了宋词的风骨。但宋词中,岳飞的这首《满江红》不得不提。岳飞虽是武将,可文才也很高,这首《满江红》初读觉得十分霸气狂放。细细品读后才能体味到岳飞心中的苦涩和悲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侠客行——唐朝、李白: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文人狂起来,比武将更霸气,这一点最突出的就是李白。李白的风格多变,他笔下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样的洒脱,有“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这样的深情,也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样的狷狂。李白,诗词的狂傲之气都压过了久经沙场的武将,不愧为诗仙。


5、南陵别儿童入京——唐朝、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李白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奉旨入朝为官。李白根本不是那种谦虚低调的人,他不懂得什么是君子温润如玉,他只知道普天之下最有才华的就是我李白。“仰天大笑”、“岂是蓬蒿人”都显示出了李白那种春风得意、高傲自负的狂气。

4、贺新郎——宋朝、辛弃疾: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为何说文人狂起来比武将更霸气?且看辛弃疾。如果宋词没有辛弃疾,那就完全没了风骨,没了气魄,只剩下儿女情长,感物伤怀。说辛弃疾独自撑起了宋词的气势,也丝毫不为过,因为苏轼的词只能说是豪迈,谈不上霸气,更没有沙场上的杀气。辛弃疾的这句“男儿到死心如铁”,足矣名垂青史。


3、江城子——宋朝、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一代词宗。他狂起来,比武将更加霸气。苏轼写下这首《江城子》时已经39岁了,他已经不再是年少轻狂的热血少年了。但苏轼依然想策马弯弓,上阵杀敌,建功立业。苏轼有没有那个本事我们暂且不谈,那句“西北望,射天狼”道出了多少宋朝武将的心意?

2、上李邕——唐朝、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古诗词中如果论狂,还得看文人。文人笔下的诗词如果论狂,还得看李白。李白的这首诗,主体思想就是“莫欺少年穷”。读完李白这首诗,让我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韩信。韩信年少时穷困潦倒,受过胯下之辱,可是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率领千军万马扫六合吞八荒,他一生出将入相,封侯称王。当然,李白这首诗写得是他自己,但我觉得韩信可以为这首《上李邕》代言。


1、贺新郎——宋朝、辛弃疾: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在古诗词中,最狂的当属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李白狂起来,是普天下之我最有才华,而辛弃疾狂起来,是古往今来我最狂!
第2个回答  2020-09-20
《气出唱》

三国·曹操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

乱世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心有窃国之愿却从不称帝。在北方得以一统之后,海内升平,百姓安居,尽管如曹操这般沉着,也不免膨胀了起来,按道教至高三清之一的元始天尊座驾规格“九龙沉香辇”来说,身为凡人的曹操也确实狂。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虽然古代瞧不起武人又瞧不起叛贼,但两样都占的黄巢将军在古代还算是比较有名气的,他在一次落榜后,因为看不到前途和出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丝毫不藏他对李唐、对世界的不满。

《鹧鸪天》

宋·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

如果把作者隐去,看见这首诗,不少人都会觉得这是李白写的——“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朱敦儒只用了短短几十个字,却把无意功名,不肯趋炎附势的洒脱表现的淋漓尽致,也难怪会有这种错觉。

《江上吟》

唐·李白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笔摇五岳,诗凌沧州,李白狂起来,普天之下谁都不放在眼里。不仅如此,他还要对那些死守着功名利禄,从没有活过一次自己的人报以一次最大的嘲讽:如果你们的财富和地位能长久,汉江的水应该反着流了。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短短23个字,就已经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强大的帝王气,刘邦之所以是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是汉文化的奠基者,跟他的这份狂傲密切相关——这是一种与文人、武将不同的霸气,是一种天下皆在掌控的霸气,唯有王者能感悟。

《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又是黄巢。不得不说,黄巢真的非常喜欢菊花了,他为数不多的诗词中,以这两首写菊花的诗最为出名。武将的狂一般来说都比较直白,一句“他年我若为青帝”,野心跃然纸上。

《将进酒》

唐·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全诗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把李白心中的不屑、桀骜、张狂之气全都展现出来。时至今日,后边这两句依然是许多人在逆境中支撑自己的动力。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边塞诗除了荒凉,还有一个要素往往就是豪迈。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即便放在边塞诗的同行里,也是相当壮阔豪迈的。于是,这种决心透过文字,给读者传达了一种无敌的自信,侧面反映了盛唐的强大。

《满江红》

宋·岳飞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由于时代特征,宋词的风格虽然远不及唐诗硬朗,大多都是柔情似水的婉约派,只有寥寥几人撑起了宋词的风骨,岳飞这首《满江红》就是其中之一。岳飞虽是武将,可文才也很高,管你什么强敌,放马过来便是!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众所周知,李白剑术了得,从这一点来看,诗中所述甚至有可能是他行侠仗义的真实经历,即便不是,他心中也是得有相当的自信,才能毫无顾忌地写下足以“大辟”的行为,诗仙、酒仙都还不够,李白还要为自己谋一个“剑仙”之名。

《南陵别儿童入京》

唐·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创作这首诗时,正值李白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奉旨入朝为官。李白从来不是那种谦虚低调的人,他不懂得什么是君子温润如玉,他只知道普天之下最有才华的就是我李白。

《贺新郎》

宋·辛弃疾

我最怜君中宵舞,

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如果宋词没有辛弃疾,就会少一分风骨,少一分气魄。辛弃疾的名字,传说灵感来自汉代战神霍去病。由于南宋破局无望,他没有能像霍去病那样纵横沙场,但他依然用笔锋证明了“家国男儿”这个命题——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江城子》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下这首《江城子》时,苏轼39岁了,他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轻狂的热血少年了,但苏轼依然想策马弯弓,上阵杀敌,建功立业。苏轼有没有那个本事我们暂且不谈,那句“西北望,射天狼”道出了多少宋朝武将的心意?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李白年轻时曾拜访李邕,这次会谈双方均有不快,主要是因为李邕瞧不上他这个年轻人。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暗示自己终将有一番作为。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李白临别时毫不客气赠与这首诗,其主体思想就是“莫欺少年穷”。
第3个回答  2020-09-20
《人生江湖》
徐克bai、程小东的电影《东方du不败之风云再zhi起》中有这样一首诗,描写的是世事风dao云巨变,我辈皆是英雄,在达到曾经梦寐以求的欲望之后,才意识到黄图霸业不过是贪欢一晌,不如知己一人、醉一场那样烦恼尽消。电影只引用前四句,其实这首诗出自李白的《人生江湖》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经鸟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尤记得,东方不败修炼葵花宝典,武功独步天下、图谋入主中原,黄袍加身;
尤记得,一代枭雄因挥刀自宫,性情大变,偏遇到潇洒不羁的令狐冲,两人在河边、水中喝酒比武;
尤记得,东方不败得遇知己的那一刻,一顿豪饮、一场大醉,千秋霸业一统江湖均成过眼云烟,河畔水边那人饮酒时的一颦一笑、嗔痴癫怒,真真的绝代风华,好不快活!
《百花杀》
曾有人说,世上最狂妄的古诗,非黄巢的《咏菊诗》莫属。
《咏菊诗》
文/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说起《满城尽带黄金甲》,现代大多数人应该第一印象,应该都是影帝周润发和影后巩俐联袂主演的那部电影。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首诗的原作者黄巢才是敢为天下先的牛B大神。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曾进京赶考、未中,却由此看到了长安考场的黑暗和吏治的腐败,遂于公元875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起义,称“冲天大将军”。881年攻破唐朝京都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后虽兵败自尽,但流传于世的这首《咏菊诗》,充分表达了黄巢以诗言志,不畏强权为民请命,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第4个回答  2020-09-20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