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美体现了境界美,哲理美吗?

如题所述

演讲美的最终形成

通过演讲者刻苦的训练和有准备的演练,演讲者在一定时境中与听众一起创造了演讲之美。然而这个演讲美是和美的创造者的自觉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分不开的。演讲审美能力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演讲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演讲美,遵循审美心理活动规律激发出听众的美感,产生美感效应的能力;二是指听众运用美学标准对演讲进行审美评价与对演讲美的欣赏能力。

可见,演讲美的形成绝不是演讲者一人所能够做出来的,它是一种互动之美,是一种互创之美。客观地说,演讲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演讲主体带来的人格美,主体自身从外在看又有一种自然得体、淡定自若的仪态美,从演讲语言来看,则演讲语言构成了通顺流畅、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从全篇演讲词的逻辑结构和思想构成来看,又具有一种严谨深刻、条理分明的结构美,但从演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两个主要要素“情”和“理”来看,又可以析出追求真理,高扬美善的义理美和娓娓而谈、震撼人心的情感美。最后,综合而论,一堂演讲具有错落有致、整合无间的和谐美。

从本质上来说,演讲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而它具有不同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社会美的特点。首先,演讲主体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这个人一上台,就不是一个人上台,毋宁说是一张网上台了。因为他代表了一定阶级、一定集团的利益,演讲主体所宣扬的思想出了普世伦理的价值观念之外,几乎都会含有明显的利益诉求,带着显然的社会色彩。演讲活动本身也带有社会性,因为他其实是一群人的讨论和共同创造,当然,这一群人也是由无数网构成,也有许多利益冲突和归并。演讲是要解决问题的,这个问题,主要还是社会问题,哪怕是纯粹的学术演讲,它也有一个所用的问题。

历史上成名的演讲,都和大多数人的利益诉求连在一起,都是为了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而呐喊。也正是和社会生活紧紧相连,和大多数人民紧紧相连,历史上的著名演讲才会闪耀出美的火花,并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比如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等等。由此可见,演讲美最本质的方面是社会美,这是很清楚的了。正如第一章所言,演讲有独特特征,体现在它还具有一定的艺术美的属性。也就是说,它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因为,在演讲活动中要求助于一些艺术化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取得某些特别的表达效果。但是,必须要把演讲和纯粹的艺术形式分别开来,演讲者在台上并非三位一体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