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的传说典故

如题所述

湖北省罗田县笔架山的传说典故:

在远古之时,玉帝之女下凡,为普度众生而携入人间,后散落于此,化成此山,且终年晓岚缠绕,虽晴不散,故名“笔架晴岚” 。还因整个岩体为白色,象堆积的食盐,所以一度曾以盐堆山相称。

罗田县志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此山原名盐堆山,谓其形似盐堆”。又云:“昔有人学道于此,后坎出盐供食,后其徒屡凿之,盐遂绝。”它比较全面的证实了上述这个比较原始的说法。

扩展资料:

四川合江笔架山,雄峙于长江与赤水河交汇处的合江县城西郊,

既是景色秀丽的风景名山,也是道、佛、儒三教共存的文化名山。

合江笔架山,北魏时称安乐山,唐天宝年间称合江山,明代前期称少岷山,后期始称笔架山。南宋嘉熙四年(1240)为抵御元兵入侵,在此筑安乐山城作合江县治。

从宗教文化考,最先是东汉道家天师张道陵曾在此山修炼,隋代刘珍在此修炼多年,于开皇十九年(599)羽化登仙,弟子建“飞仙亭”以纪念。此后,隋文帝拨国库银在山麓建三观(毁于元代),唐高宗遣使到此提取刘珍所遗丹经铁磬,并御书馈赠“延真观”扁额。

梁代(520—557)佛教兴山,建规模宏大的云台寺,本寺前殿、中殿毁于明末兵火,遗存后殿,并先后在清康熙十四年(1675)和民国七年(1918)进行较大培修。笔架山有许由瓢遗迹(许由是尧时高人,儒家推崇的远古圣人),表明儒家自古在笔架山占有一席之地。

山中有儒生读书的白鹿洞和儒家传教的白猿书院遗迹,是儒家活动的实物见证。清乾隆年间解元罗文思(官至贵州石阡府知府)曾在山上攻书,嘉庆年间为其修建的纪念亭罗公亭至今犹存笔架山是名山,历代多有文人骚客如苏轼、黄庭坚、王士祯、郑善夫、张问陶等到此游览题咏。

1919年,时任滇军混成旅旅长的朱德登上笔架山,写下一首豪迈诗篇:“绝顶凭临眼底空,怒号戟影剑光红。立马高岗遥注目,群山低首拜英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架山实施旅游开发,重建山门,整治道路,开放庙宇,由此山貌重光

1996年公路修上笔架山后,从前朝山的石板路结束了行人如流的历史。

1990年,笔架山在保护前人摩崖书法石刻的基础上,建造了“笔架山碑林”,由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题写林名,碑林镌刻有四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手迹,有清代皇族的墨宝,有佛教大师的题字,还有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笔架山实施旅游开发,重建山门,整治道路,开放庙宇,由此山貌重光。

1996年公路修上笔架山后,从前朝山的石板路结束了行人如流的历史。

1990年,笔架山在保护前人摩崖书法石刻的基础上,建造了“笔架山碑林”,由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题写林名,碑林镌刻有四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手迹,有清代皇族的墨宝,有佛教大师的题字,还有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风光绮丽,人文荟萃的笔架山,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以来,便以长江岸上的“袖珍盆景”的独特品牌重振盛名,吸引八方游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笔架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1
辽宁锦州的笔架山,由于三峰列峙,中峰高两侧峰低,形如笔架,又叫笔架山。在涨潮时四面皆水,潮退时在海岸与山麓之间,现出状如长堤的石滩,被称作“天桥”,故而称天桥山。对于这个天桥的成因,有个神奇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的一个中元节(每年旧历七月十五日),灵霄宫的中元仙子和下元仙子,早就听说人间的中元节十分热闹,就想下到凡间游玩。 上元仙子见他俩下凡心切,就说:“你们去玩吧,我来看守炼丹炉。”中元和下元两位仙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人间。他们驾着祥云在大地上空漫游,发现在一处临近大海的地方,有座笔架状的三座山峰,苍翠葱茏,非常秀美,就按下祥云降落在人间。 这时他们才发现这三座联体山峰,离海岸还有一段距离。人们无法登山游玩,更没有办法到山上放牧或砍柴。问及这里的百姓,他们都说,笔架山是座宝山,可是他们只能望山兴叹,根本无法上山。当时这里还没有船只,百姓不会划船过海。两位仙子就商量为大家做件好事:修建一座坝桥,将笔架山与海岸连接起来,为人间造福。他们说干就干,运足了气力,轮流着吹气,将附近的沙石吹聚到一起,以便成为一条长长的坝堤。当他们各吹到三口气时,惊动了盘踞在这里的一条恶龙。这条恶龙经常绕着笔架山巡回游玩,两位仙子吹成的坝堤,挡住了恶龙的通道,就兴风作浪,与他俩对着干。仙子吹高一截,恶龙就用海浪冲毁一截。后来两位仙子邀请来金翅大鹏助战,他们三个共同对付恶龙,终于战败恶龙。但遗憾的是,中元、下元二位仙子和金翅大鹏,见日薄西山,不能久留,只好匆忙回天庭。这座未完工的坝堤,在涨潮时就被海水淹没,而在落潮时,又能现出海面,供人们行走。这就是今天称作的“天桥”。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8
辽宁锦州的笔架山,由于三峰列峙,中峰高两侧峰低,形如笔架,又叫笔架山。在涨潮时四面皆水,潮退时在海岸与山麓之间,现出状如长堤的石滩,被称作“天桥”,故而称天桥山。对于这个天桥的成因,有个神奇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的一个中元节(每年旧历七月十五日),灵霄宫的中元仙子和下元仙子,早就听说人间的中元节十分热闹,就想下到凡间游玩。 上元仙子见他俩下凡心切,就说:“你们去玩吧,我来看守炼丹炉。”中元和下元两位仙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人间。他们驾着祥云在大地上空漫游,发现在一处临近大海的地方,有座笔架状的三座山峰,苍翠葱茏,非常秀美,就按下祥云降落在人间。 这时他们才发现这三座联体山峰,离海岸还有一段距离。人们无法登山游玩,更没有办法到山上放牧或砍柴。问及这里的百姓,他们都说,笔架山是座宝山,可是他们只能望山兴叹,根本无法上山。当时这里还没有船只,百姓不会划船过海。两位仙子就商量为大家做件好事:修建一座坝桥,将笔架山与海岸连接起来,为人间造福。他们说干就干,运足了气力,轮流着吹气,将附近的沙石吹聚到一起,以便成为一条长长的坝堤。当他们各吹到三口气时,惊动了盘踞在这里的一条恶龙。这条恶龙经常绕着笔架山巡回游玩,两位仙子吹成的坝堤,挡住了恶龙的通道,就兴风作浪,与他俩对着干。仙子吹高一截,恶龙就用海浪冲毁一截。后来两位仙子邀请来金翅大鹏助战,他们三个共同对付恶龙,终于战败恶龙。但遗憾的是,中元、下元二位仙子和金翅大鹏,见日薄西山,不能久留,只好匆忙回天庭。这座未完工的坝堤,在涨潮时就被海水淹没,而在落潮时,又能现出海面,供人们行走。这就是今天称作的“天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5-10

民间有种传说,说是在远古之时,玉帝之女下凡,为普度众生而携入人间,后散落于此,化成此山,且终年晓岚缠绕,虽晴不散,故名“笔架晴岚” 。还因整个岩体为白色,象堆积的食盐,所以一度曾以盐堆山相称。罗田县志曾有这样一段记载:“此山原名盐堆山,谓其形似盐堆”。又云:“昔有人学道于此,后坎出盐供食,后其徒屡凿之,盐遂绝。”它比较全面的证实了上述这个比较原始的说法。

第4个回答  2017-11-05
合江笔架山传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