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一平米八人合理吗?

四川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后,有相关部门辩解说现在的公交车并无超载,规定为一平米八人。

  不合理
  很挤的

  附:
  公交车一平方米站8人到底行不行记者在车上车下实验:都说很挤很挤作者:时报实习记者 朱鹏 沈惠霞 冯凌芳 时报记者 顾肖艳 许梅 文 王振宇 摄发布日期:2009年06月10日

  时报讯 2009年6月5日,成都公交车发生重大事故,车上27名乘客火中丧生。据称,发生事故的9路公交车,车厢中有100多名乘客,公交车拥挤被认为是造成伤亡惨重的因素之一。

  “每平方米允许站立8人”——按照国家建设部1992年的标准,以及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GB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发生事故的公交车最大载客数为109人。

  “在怎样的情况下,公交车才算超载?”成都公交“6·5”事件后,普遍存在的公交车超载引发担忧:随着我国人口身高、体重变化,建设部标准还准确吗?

  昨天,时报记者在现场实验:每平方米站立8人究竟行不行?

  ■实验

  实验地:延安新村公交车站

  即使体型中等也很挤

  晚上7点,8名热心市民(4女4男)参与实验。他们中等身材,4位女士身材苗条,随身带着小包。

  8个人站进“1平方米”后,之间几乎没有空隙,彼此紧挨。他们素不相识,为免“尴尬”,极力回避目光交汇。

  “我平时坐公交车,也有这么挤。”在等12路车的陈先生说,1平方米站8个人肯定挤,对公交车超载他深有感触。为配合实验,他错过了两趟12路车。

  实验地:武林广场公交车站

  200斤胖子加入,8人挤不下了

  昨晚7点,7名等公交车的市民,站在一个由卷尺围成的1平方米空间内(以下简称“1平方米”),还留有1人的空间。7人包括4男3女,体型均匀,中等身材。

  “不太挤,我转身很方便。”身着黄色T恤的女孩小敏挎着包,转着身说。

  此时,最后一位身高超过1米8、体重200多斤的中年男子进入“1平方米”,几乎占据了两个女孩的空间。顿时,其余7人被挤成一团,卷尺立马变形,小敏更是被挤了出去。

  “不行不行,他一进来,我们都动不了,太挤了!要是这样挤,我吃不消坐公交车的!”被挤在中间的小伙子叫了起来。

  实验地:武林广场公交车站

  4岁宝宝说:太挤了!

  晚上7点30分,西安来杭游玩的徐先生一行4人,接受邀请参加实验,他的4岁儿子也兴奋地参加了。

  一会儿时间,凑齐8人:4男(包括4岁小徐)4女,站进“1平方米”内。

  虽是7个大人加1个小孩,没有身材特别胖的,也没携带大件行李的,但空间还是很小,几乎人贴人。

  4岁的小徐一下子被人堆淹没。

  “爸爸,太挤了!”宝宝忍不住抱怨。

  “再忍忍,我们答应了人家做实验,就要做好!”徐先生牵着儿子手哄着。

  事后,徐先生说,平时他们很少坐公交车,出门都开车或打车。他们连同宝宝都不适应这么挤的“车厢”。

  “公交车要真这么挤,孩子太受罪了!”他感叹说。

  实验地:银泰门口

  “公交车上比这挤的多的是”

  晚上7点半,银泰百货门前,记者做了两组实验。

  第一组有3名男性,身高约170厘米;5名女性,身高约160厘米,其中一位抱着婴儿。八人身材标准,五人没有背包,三人随身背着小包。

  大家笔直站着,虽然身体没有接触,但显得拥挤。

  第二组有2名男性,身高约175厘米;5名女性,身高约160厘米;一名9岁的儿童。八人中有三人身材偏瘦,五人身材标准,没携带大件行李。相对上组,站立环境轻松。

  “我们这组都比较瘦,完全站下没问题。在公交车上,比这挤的多的是。”参加实验的美容老师施雅茜说。

  实验地:3路公交车车厢

  挤得难受,手、脚都在空间外

  昨晚7点45分,3路公交车上,记者又做了流动车厢实验。

  8个人,1男7女,其中两人稍胖,其他6人体型适中。

  在“1平方米”内,他们分三排站在过道上。中间的一名年轻女士,一只手拉着扶手,直嚷“太挤”;站在两名体型较胖者中间的年轻女孩,显得很吃力,大部分身体被挤到圈外;稍胖的姑娘因为“挤得难受”,一只脚跑到了圈外。

  ■纵深

  12米公交车超过100人即超载

  杭州公交车实际载客量如何?

  杭州公交车一般长约12米、。每辆车出厂,都有额定的载客量。一般12米长的公交车,额定载客量100人左右。超过这个数字,算是超载。而额定载客量,依据的也是建设部“每平方米站立8人”的标准。

  一些重点线路公交车,早晚高峰期间乘客往往会超载,超过100人的大有车在。

  公交如何做到不超载?

  乘客人数调控存两方面难题

  当公交车内拥挤时,可不可以限制乘客上车?

  杭州公交分公司负责人表示,难度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城市公交车不允许越站,每站必停。车上不管有多挤,只要有乘客要上车,不允许拒载。

  “超载了,我们一般都和还要挤上车的乘客商量,让他们等等,但没用。”公交349路司机胡师傅说,他开的公交车9米长,有24个座位,早晚高峰车门一打开,乘客都挤着上。“如果不让上,他们会敲窗户,还会投诉。除非连车门也打不开。”

  另一方面,车厢内客流量控制很难。有市民建议,学北京公交,上车刷一次,下车刷一次,就能了解载客量了。

  公交集团介绍,北京公交做法是为分段计价,而不是计算车厢内流量的,公交车停靠站点多,上下客频繁,要统计每一时刻车厢内人数,存在技术问题。

参考资料:更多请查看乐途旅游问问 http://my.lotour.com/ask/AskTopicInfo.aspx?id=31015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