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奴隶社会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比如大禹,成汤,周武王等,都被称为“王”而不是皇帝呢?

如题所述

“帝”属于宗教范畴。本意就是上帝,上天。
天子是上天的儿子,来统治世界。去世后祭祀的时候要配上天,因此死后被称为“帝”。过去三皇五帝,都是去世了之后,人们对他们的尊称。
战国后,宗教意识淡薄,帝这个概念也很少用了。
秦始皇灭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比三皇五帝都强,就让大臣称呼他自己为“皇帝”,从此,天子活着的时候也被称为“帝”。

“王”是政治范畴。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代表统一。
《说文解子》说:王者,往也。“王”靠道德和优秀的统治方式,天下人都希望被“王”来统治,因此,都往“王”的地方来靠拢。
因此,“王”是天下最高统治者。

西周时期,王是天子,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后来秦始皇称“皇帝”后,王降为下一级统治者,就不再是天子了。
中国人认为天子只有一个。因此,同一时候,只有一个是真的天子,就是皇帝。其他的王不是天子,因此,可以有很多个。

汉朝开始,只有皇帝的亲戚可以被封为王,来巩固皇帝的统治。中国的附属国的国君也可以称王,以显示天下统一。例如朝鲜王。

中国在分裂的时候,会出现好几个皇帝,他们互相之间都不承认。因为“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三国时期,三个皇帝。呵呵。
五代时期,全国分裂为好几个国家,越南也是其中的一个。但这些国家后来大多数统一于宋朝。而越南由于太远而没有统一,越南因此而独立。越南认为他们和宋朝都是中国,宋朝是北朝,越南是南朝。越南统治者也自称皇帝。类似现在的大陆和台湾。

在东亚的国家中,只有日本从来没被中国占领过。因此,日本的统治者可以暗地里自称皇帝。但日本的统治者没有实权,故而称“天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3
因为在古代中国,只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第一次有“皇帝”的尊称,这和他吞并六国,统一华夏大地,统一文字度量衡有巨大关系。
成汤周武王等人还是不及秦始皇伟大。
第2个回答  2010-09-13
皇帝这个词是秦始皇创的,他自认为比三皇五帝都牛B,所以自称始皇帝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9-13
“皇帝”这个词是秦始皇嬴政自造的。他认为自己统一六国的功绩比得上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所以在这两个词中各取一字,是为“皇帝”。
第4个回答  2010-09-13
我们所说的皇帝制始与秦。夏商周时期没有皇帝这个称呼,三皇五帝也是后人的叫法。所以当时都称王,没有称帝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地广三皇,功盖五帝,就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称皇帝。秦灭亡后,皇帝制还一直流传下去,所以秦后都称皇帝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