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除了吃月饼,这几道龙南传统美食你吃了吗

如题所述

中秋快乐
花好月圆人团圆
一年一度的月圆人团圆的中秋佳节来啦!
难得举杯邀明月
家人齐团圆
怎少得了美食相伴呢?
吃
是客家人中秋佳节思念故乡的最好寄托

客家捶鱼

捶鱼是客家围屋人的传统名菜之一,色、香、味、形俱佳,有舒心醒脑、明目利尿和促进睡眠的功效,是滋补养身的美食佳品,历来为民间宴会中的上等菜之一。
龙南民间有“不晓得捶捶鱼的不算大厨师”的说法。祖传捶鱼是邑人官绅刘怀谷(广东潮州潮阳知县)的厨师在清道光年间研制而成,后流传至龙南。光绪年间在京做官的龙南籍人许受衡宴请百官,特叫家厨做了捶鱼,出乎意料的是百官十分青睐捶鱼,百官交相称赞,一时,龙南捶鱼名噪京城。

客家酿豆腐

客家先民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当地生产小麦,常常用面粉做饺子。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客家先民迁徙至南方生活。岭南地方多产大米,少产小麦,面粉很少,酿豆腐则成为替代饺子的食物了。

春卷

春卷的创始人是围屋客家人,相传是由客家人从中原带到南方的春饼改造而成的。由于南方蔬菜种类众多,发展到后来,面饼越摊越薄,夹菜越做越精,再加上凉拌或油炸,便形成了春卷现在的模样。龙南客家人做春卷特别喜欢用椿芽拌蛋皮、肉丝做馅。椿者春也,久而久之,以椿芽做馅的这种小吃就叫了“春卷”。

凤眼珍珠汤

龙南极具特色美食之一的凤眼珍珠,原名龙眼珍珠。相传清康熙年间,龙南人徐某日夜兼程,解送贡品活龙头鱼赴京得宫廷赞许,朝廷派钦差大臣至龙南赏赐。徐将珍珠粉佐膳相待。钦差大臣吃完后,连胜赞叹。问及其名,徐答称是“龙眼珍珠汤”,意似龙头鱼之目。钦差大臣以此名犯讳,逐去“龙眼”称之为“珍珠粉”。1982年在江西省粮油食品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粮食复制品,并命名为凤眼珍珠。

制作珍珠汤并非易事。首先,将薯粉用开水冲成团状;其次,把成团的薯粉放入圆底锅中摊开(不烧火),用手顺时针将薯团轻压在锅上不停地旋转,使薯团慢慢分解成为像珍珠一样的颗粒,人们称为“珍珠米”;然后,用米筛过滤出均匀的珍珠米。

客家小炒鱼

取材于当地的河鱼,味道鲜香诱人,质地滑嫩,微辣带酸,鱼味鲜浓,别有风味。据说此菜的来源和明朝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有关。1516年,朝廷令王阳明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处。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生平爱吃鱼。一位凌厨师天天给他做鱼吃,常变换做鱼的花样。有一次厨师烹鱼时,忙乱中把小酒(米醋)当酒用了。王阳明吃了这道味道不同的鱼,赞不绝口。这道“小炒鱼”从此闻名。

客家灰水粄

灰水粄是传统客家小吃、菜肴。是一种纯绿色食品,绝对的环保。每逢亲戚家办喜事,作为亲戚都要做好灰水粄与其他礼物一起去恭贺。灰水粄可蒸可炒,一般颜色有二种,黄色或绿色。黄色是在磨成浆的时候伴入一种叫槐花的配料,绿色伴入新鲜韭菜磨浆即可。

客家栗薯丸子

以土芋、番薯或者栗薯为主料,将薯用姜刷细刷成糊状,配以番薯粉后,搓成圆状再进行煎炸,酥香可口,回味悠长。

龙南切糕

切饼又称白切糕,瓜片、白糖、花生、芝麻、葱油,这些都是做切饼时必不可少的原料。把糕点做成砖块,一般用刀切成片或者块来食用,糕饼香味很厚,非常纯粹。

据了解,客家人做甜糕点已有上百年历史,其糕点种类繁多,不管是逢年过节、探亲访友或是祭祀祈福,客家人都会把糕点带上,有吉祥如意之义。是客家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桌上美食。中秋快到了,当你吃腻了冰皮、水果、五仁、豆沙月饼时,你是否想吃上一块家乡的切饼……
这些客家传统美食,
虽然无法满足现在人们小资的口感,
却一如既往地被传承着,
愿这些美食让你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都会想起这浓郁绵长的客家味道
那就是一种家乡的味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