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几类?共有几个级别?

如题所述

突发公共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对突发事件进行分级,目的是落实应急管理的责任和提高应急处置的效能。

Ⅰ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由负责组织处置,如汶川地震,南方19省雨雪冰冻灾害,Ⅱ级(重大)突发事件由省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Ⅲ级(较大)突发事件由市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Ⅳ级(一般)突发事件由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处置。

应急要点:

1、饮食宜清淡;多喝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防暑饮品。

2、保证睡眠;准备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如清凉油、十滴水。

3、在高温条件下的作业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或停止作业。

4、白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外出要打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避免强光灼伤皮肤。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突发公共事件人民网-人民日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9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具体类别,级别划分如下。

1、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将突发公共事件由高到低分为Ⅰ级(特别重大)、 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四级。作为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

3、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V(一般)、III(较大)、II(重大)、I(特别重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4、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影响局限在社区和基层范围之内,可被县政府所控制和处置;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后果严重,影响范围较大,发生在一个县市区以内或波及两个县市区以上,超出县级政府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地(州、市)级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处置。

5、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地(州、市)以内或波及两个地(州、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政府力量方可控制和处置;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极大,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超出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增援和协助方可控制,其应急处置工作由发生地省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必要时(超出地方处置能力范围或者影响全国的)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02

疫情爆发,你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么?分为几个预警级别?今年的热点考题,不要错过。

第3个回答  2019-12-2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