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名篇散文!!

急求高中生获奖散文,关于父爱母爱的更好!高分悬赏!

安顺游记(之二)
李贵安

我的故乡安顺是一座山青水秀的古城。城不大,风景却别致。安顺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政权古夜朗的都邑之地,又是汉代牂牁郡发祥之所。传说中古夜郎国的都城就在这里, 但这还得历史学家进行考证。本来汉朝离现在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我们且不追溯古夜郎国就竟是在贵州桐梓还是在贵州安顺,但是安顺的的确确是一座风景别致的古城。安顺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素有“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之称。素来是滇黔政治、军事的重镇,“商业之盛甲于全省。”

城中最著名的西秀山白石塔,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华南路灯笼高挂,花丛竞放。安顺白石塔更显得魅力无穷。塔山广场,是安顺最热闹的去处。行人累了,可以坐在石凳上小息片刻,看看那巍峨的白石塔,想想安顺的历史,无数无名英雄在解放初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烈士墓里,就有着一座很大的墓冢,那是最有名的无名烈士墓——每年清明,从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那里去拜谒烈士的英灵。少先队员给烈士献上了鲜花及花圈,表达了对烈士的崇高敬意。

虹山湖,安顺东北面的一颗明珠。这几年建设得山青水秀的。九孔桥的建成,更增添了虹山湖的妩媚。特别是春季,放风筝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有美丽的蝴蝶风筝,在天上一闪一闪的翩翩起舞;有蜻蜒式的风筝,在广阔的天空中拖着长长的尾巴;有燕子式的风筝,像燕子一样报晓春天。此时,我看着一位扎着马尾辫的姑娘在地面上一边放线一边跑着,手中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越飞越远,越飞越高。夜晚那些风筝却闪着LED灯,把虹山湖畔的夜晚装扮得更加美丽。如果说你是早晨来到虹山湖畔,还可以看着成群的游泳爱好者在湖水中游鱼戏水,那种景象确实惬意。从虹山宾馆往九孔桥望去,那一湖碧绿的水中冉冉升起一轮晓日,把你我都照得光亮起来。湖堤上青青的杨柳在春风的吹拂下,像小姑娘的长发飘舞着。“吹面不寒杨柳风。”有的是情趣。下午游泳的人也少了许多,却有几个垂钓者在看着浮漂,那漂连动了几下,把竿子一拉,一条鱼随竿子及鱼线落在岸上,垂钓者把鱼取下放在白色塑料袋里,你从他身边走过,看着几尾活蹦乱跳的鱼儿在塑料袋里游着。……

在安顺北街,最有名的是王若飞故居。王若飞故居为清代建造的四合院,座西向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就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八岁以前的时光。来到王若飞故居,在王若飞烈士陈列馆里有一段黄齐生写的《王若飞行述》:

甥生贵州之安顺,八岁不识字,余往携至贵阳入小学,状类白痴,不得入正额,留级者再,读自若。既而察其有异,家藏书,恣窥览。时校例奖天才,卒超越三级,而入高等。毕业后,学为商。旋从办矿务于黔之下游。充文书会计。讨袁之役,余赴滇图联络,驰书令道湘探敌情,中途被扣留,濒死者屡,卒脱身会予沪上遂渡东瀛,袁氏死,相将返黔,充小学教师,时前交通部长王伯群任黔中道尹,考送留学日本生八名,甥中选,并其他自费生得二十人。余率之往,居东逾年,发八五七纪念,日人举庆典,留日生大愤;余于其日携何生王书返国,觅安顿所,及甥归,相与栖迟于昆山败祠中,凡数月。

其年十月,甥请与同学数辈赴欧工学,后一月余亦偕十余人随往。计余旅欧三载,往来英、法、比、德间,生活所需,得助于甥之劳作者独多。十二年一月,握别巴黎,余归国,而甥遂入俄之东方大学。

自是,音讯罕接。十七年冬,余由川赴沪,有传甥踪迹在沪者,访之,久不得。一日,突相遇于泥城桥畔。惊喜疑入梦,同赴酒家,为余阵世界趋势及苏俄所为进展者。余告:“而母近在沪,胡惜一见乎?”则泫然久之,曰:“吾以某夜省视。”至,则吾妹语之曰:“吾固不能强汝所为,然吾信汝之必有所守,勿我念也。”从此便不复见。

前年冬,余适北游,忽得片纸,盼赴绥狱一诀。余遂往,铁窗重隔。问:何念?曰:老母、大舅父耳!——大舅父者,余兄干夫也。已而诮为备英文字典及英文小书数册,问:“不尝习俄法文乎?”曰:“法、俄、日文,勉强能对付,为不使脑力空耗,故习此耳。”余曰:“设有不幸,遗蜕何归?”曰:“苟有幸,其葬于昭君暮侧。”重为言曰:“汝一生行事,吾不知者,吾弗言;吾知者,吾贵也。”

天寒风紧,甥审余裘薄,脱所著与余易。余返旅舍,静待写致其妻书,挟之归。

从黄齐生先生的这篇《王若飞行述》中可以得知王若飞大体传略。然而王若飞人生最为辉煌的却是重庆谈判:一九四五年八月,蒋介石三次电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家大计。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建国和民主进步,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参加和平谈判。“双十协定”签定后,王若飞同志为促成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不畏艰难,往返于重庆——延安之间,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在事关中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性大抉择中,忘我工作。一九四六年四月八日上午,王若飞等乘飞机离开重庆飞赴延安,因飞机失事不幸以身殉职。一九四六年四月十三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王若飞等遇难的讣告:“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代表王若飞、秦邦宪两先生,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中国解放区职工联合会主任邓发先生,贵州教育界前辈黄齐生先生及其外孙黄晓庄先生,十八集团军总部参谋李绍华中校,副官魏万吉中尉,副官赵登俊中尉,叶军长夫人李秀文女士及其女杨眉、子叶九、女工高琼,于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八日因商讨政协决义之实施与整军等问题,乘机由渝飞延,不幸因气候恶劣,所乘飞机迷失方向,致在山西兴县东南之黑茶山触山焚毁,与美军机师四人全体遇难……。”噩耗传来,解放区军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毛泽东为“四 .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得知王若飞遇难后,悲痛地说:“失掉了他,好像失掉了一种力量,失掉了一种鼓励,失掉了一个帮手。”王若飞以自已的生命,实现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我们今天参观王若飞故居,参观王若飞事迹历史陈列馆,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安顺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如今的建设者一定会把安顺建设得更加美好。从若飞故居出来,乘车到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

黄果树瀑布是安顺风光最华丽的乐章。当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有“瀑声震天,十里相闻。”的名句。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来形容黄果树大瀑布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是不国画大师刘海粟九十高龄还来黄果树写生作画,海粟大师只是轻描淡写的几下就把黄果树的磅礴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是一九八五年夏天的事情了。可见黄果树是怎样的迷人了。

我看黄果树瀑布,四季的景色不同,春天水瘦山寒,黄果树瀑布显得秀丽妩媚;夏天的黄果树瀑布最为壮观,白水河之水奔流而下直泻犀牛滩,水雾飘洒在天上,那雄恢的气势,令峭壁震颤。特别是雨后出太阳,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一道彩虹从瀑布的这边跨向那边,那不就是彩桥吗?我真想乘彩虹跨过黄果树瀑布。究其实瑰丽的彩虹在天空里出现的时候,我多想跨过去啊!因为那是我童年的梦;我童年时的梦在睡梦里出现,是那么美,那么诱人!虽然“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是伟人的襟怀。但是我们芸芸众生也有自已心目中的彩虹。如今的黄果树瀑布再也不是徐霞客明朝时游玩的黄果树。这使我想起“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哲学命题。黄果树的岩石还是几百年前的岩石,水却不是几百年前的水了。斗转星移,变化万千。如果徐霞客在世,那么更美的黄果树景象就会拥入豪端。秋天的黄果树显得清丽;冬天显得更瘦峭。

小说《西游记》里有水帘洞,现实的黄果树瀑布也有水帘洞,在水帘洞里,可以感受瀑布从头往下落时的奇妙感受。还可以伸手触摸瀑布,那是一种柔美的感觉。这又使我想起“天下莫柔弱于水”的典故来。水柔,但可以攻坚克锐,只要水心齐往一处使,那怕是铁打的江山也能叫它变过模样。这就是柔与刚的哲理。

黄果树,还流传着色彩极浓的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黄果树边上有有棵高大的黄桷树,按当地的口音“桷”与“果”读音相同所以人们就习惯称之为黄果树。还有一种说法,很久以前,瀑布附近的农民都喜欢种黄果,瀑布边上就有了一大片黄果园,因此就把这个瀑布称之为黄果树瀑布。虽然我们并未亲眼看见那棵高大的黄果树,也没有见到那一大片黄果园,然而以黄果树命名的大瀑布,是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

站在亭台上观赏黄果树大瀑布,听着那怒吼轰鸣的瀑声,人的精神顿时感到异常振奋,心胸变得格外开阔。今年夏天我来到黄果树,看着那七彩的桥,我童年的梦又复活了,复活在吹人奋进的2010年的夏天。这一年,我坚信是安顺励精图治的开始,就让瀑布的怒吼作为新安顺的奏鸣曲吧!

安顺一位无名诗人写过这样一首七律《游龙宫》:

仙洞幽藏亿万年,

天池荡漾锁群山。

丛林掩映绿荫里,

飞瀑轰鸣白浪间。

玉女观书神态雅,

哪吒闹海形凶顽。

龙王倒底在何处,

五进龙宫仔细探。

夏天的龙宫,树木葱茏。看到这样的景象,心里就有一种幽感,幽中有绿,绿中更幽。沿着石级登上半坡,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神奇瑰丽的图画,那就是“天池”。

沿着天池乘船进入龙宫,慢慢地游,进入龙门,里面便豁然开朗。那就更幽了。若不那位捧书慢读的少女,会那样聚精会神?那位寿星在这清幽的世界里享受着长寿的幸福。那宝石花开放着,显出它那独具个性的样子。石钟、石剑、石帘……一幅幅天然画卷,造形奇特,色彩斑澜,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越到里面就越觉得它幽了。外面正是烈日炎炎,而里面却遍体生凉,令人心旷神怡。船划着划着,隐隐听到哗哗哗的声音,打破洞中深幽,一道瀑布奔驰而来,显示出它的声威,水花飞溅,如飞花滚玉,在碧水中显得分外美。

离船上岸,进虎穴洞,顺着山路到了竹林公园,这里到处是青青翠竹,坐在石凳上,我感到那公园里的翠竹,幽;那青色的山峰,幽;那碧绿的水,幽;这里的空气新鲜,就是人们呼吸的声音也被吸了进去。“居不可无竹,无竹令人俗。”龙宫有山有水有溶洞有翠竹,形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画。

以上写的这些是安顺的景。下面我则要叙述安顺的地戏。在贵州安顺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却有着旧州地戏,象《三国演义》中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就是最为有名的。可以说是具有六百年的历史精品。我为我们这一片神奇的土地所能展现的地戏的这种艺术所吸引。用地戏的形式展现一千八百年前的那种古战场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波澜壮阔的情景,地戏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我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为有人挖掘地戏的艺术形式而兴奋。因为在这一片被遗忘的角落里,终于出现知音流水而感慨万千。电影《刘三姐》让人想到广西桂林。三姐的山歌十万八千箩……“呵!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七星岩去赴神仙会,招呼刘三姐呵打从天上回…/人间天上大路开,要唱新歌随我来!…”《阿诗玛》使人想到云南的石林;一曲《请到天涯海角来》,使三亚变成中外旅游胜地……文化搭台,经济唱划,旅游业才能如虎添翼。

朋友,我在这里叙述的只是安顺的一部分风光风情。安顺还有很多我没有写进来的东西。如果你有机会到我的故乡安顺旅游,那我可以做一个不称职的向导,我还可以把一些苗族的风俗习惯告诉你,还可以向你叙述一些发生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和事,我热情地希望着你的到来。朋友!祝你一路顺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