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诗人写过哪些风格迥异的诗句

如题所述

作者:楚云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254513/answer/1647468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辛弃疾、苏轼、李白、杜甫,还有贺铸。
先说辛弃疾。
不少读者受到教科书的误导,认为稼轩词都是“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其实辛弃疾也有侠骨柔情,他是刚柔并济的。
正如苏轼不仅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有“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这样柔情似水的作品。
在写景上,辛弃疾具有高超的语言概括能力,寥寥数语,便能把很繁复的景致或事物囊括怠尽,而且浑然一体,形神兼备。同时,稼轩有着驾驭多种风格的超凡能力,大致可以分三种风格。苍凉跳动、沉郁悲慨是一类;写景是一类;婉约是一类。
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

一、豪放词

NO.1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豪壮悲凉,沉郁顿挫。
作者:楚云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254513/answer/1647468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NO.2
辛弃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首词气魄阔大,豪放昂扬。

NO.3
辛弃疾· 《贺新郎·赋琵琶》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舞罢,几番风月。
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
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
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寒,轻拢慢捻,泪珠盈睫。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
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北、繁华歇。
弹到此,为呜咽。

苍劲沉郁、凄婉悲凉。
这个齐鲁大汉,也许真的是伤心到骨子里了。才写出这么多凄婉悲凉的词。“弹到此,为呜咽”,呜咽的人恰恰是他自己。

----------------------------------------------------------------------------------------------------------------------------------

二、婉约词

NO.4
辛弃疾· 《祝英台近》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这首词实在是找不到一丁点的豪放气。全词塑造了一个鲜明的闺中女子形象。她多愁善感,娇媚深情,又天真单纯。本词清而丽,婉而妩媚,是辛弃疾“婉约”词中的名篇。

NO.5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孤高幽独、淡泊自恃、自甘寂寞、不同流俗。这不正是作者的自我写照?梁启超评曰:“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可谓一语中的,可见含蓄之深,是宋词中“婉约”类名作。

----------------------------------------------------------------------------------------------------------------------------------

三、柔情类:

NO.6
辛弃疾·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未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孝宗淳熙五年清明节后,稼轩受召任大理少卿,从江西沿江而下,行至东流,想起了当年游此地时与一女子相恋的往事。当他寻到画楼时,却已是人去楼空空锁燕。本已绝望时,却意外听到路人说,这位女子现仍在此地,只是搬到了街道的东头。然而这意外的消息并没有让稼轩欣喜,却使他感叹万端,旧恨新愁一齐涌上心头。当年那亭亭玉立的少女,如今可能已鬓染星霜。
这首词展现了稼轩侠骨柔肠的一面,在战场上虽然是“壮岁旌旗拥万夫”的凛凛大汉,但面对所爱过女子的女子时,仍会柔情似水,充满怅惘。

----------------------------------------------------------------------------------------------------------------------------------

四、写景类

NO.7
辛弃疾·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融合,已是为高。又得真之旨意,写景不隔,如置眉睫,如人亲历,已于自然融为一体。这样的创作手法,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感染力,古今罕见。见惯稼轩君的沉郁悲凉,再读此首,叹其才力纵横,如龙般变化多端,不可窥测。

NO.8
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野荠花。
短短二十七个字,就把远山近山、大路小路、青旗酒店、溪水野花近乎神奇地勾画出来,这种真切的乡间画面感,具有很强的透视感,如置人眉睫之前。

NO.9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纯粹是一副极富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读来让人感觉极为亲切自然。
另外,辛弃疾还有另一首写景名作:《生查子·独游雨岩》,限于篇幅,在此就不介绍了。

----------------------------------------------------------------------------------------------------------------------------------

讲完辛弃疾,我们来看苏轼。

苏子瞻是北宋文坛一代盟主,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大家,精通散文、诗歌、词、书法、绘画、园林艺术、文艺理论批评,可谓全方位的文学巨匠。
他的诗以清雄旷放为主,但是他风格又兼具多种姿态,如刘克庄《后村诗话》评曰:“有汗漫者,有典丽者,有丽缛者,有简淡者,翕张开阖,千变万化。”钱钟书先生说苏轼是宋诗中“最真朴出自然者”者,这些见解都很独到。
总之,苏轼大大提高了宋诗的思想与艺术境界,堪称北宋诗歌之魂。

我们首先来讲他的诗,对比一下两种不同风格。

NO.10

苏轼·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一》
江神河伯两醯鸡,海若东来气吐霓。

安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强弩射潮低!
纯用虚笔,即调动想象,凭虚构象。首句以江神河伯之渺小,反衬海神之巨大,借用《庄子》典故中“醯鸡”的意象来形容江河,新奇、巧妙、超前。次句写海潮东来,吐气如虹,令人想象其惊心骇目的声势。三四句用典故,想象有甲士雄兵强弩射潮,气魄之大,表现得酣畅淋漓。
全诗雄丽豪放,意气盎然。

NO.11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五选其二》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西风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此诗描写夏日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的过程,在诗人笔下,云起、雨降、风来、天晴、水涨一气呵成。先是迅疾猛烈,极有气势,后转为轻松平静,真是笔飞墨舞,变幻莫测,雄奇瑰丽。“翻墨”、“跳珠”两个妙喻用得极好,兼顾声、光、色与动态。

----------------------------------------------------------------------------------------------------------------------------------

二、再看他浪漫风韵的类型:

NO.12
苏轼· 《和孔密州五绝》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全篇触景发兴,状物清美,唱叹有致,浑然天成,饶有唐人绝句风韵。

NO.13
苏轼·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
风韵十足,情意绵长。

苏轼还有一种,是善于譬喻的诗:

NO.14
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起势超隽,运笔自如,意绪畅达,意境恣逸而苍凉。
自东坡诗后,“雪泥鸿爪”成了人生行踪偶然无定、留迹瞬间烟灭的一个喻象;同时,这也成为苏诗长于譬喻的例证。

----------------------------------------------------------------------------------------------------------------------------------

苏轼还有一种是充满理趣的,比如《题西林壁》一类的,限于篇幅,不作介绍。
接下来是他的词。

提起苏词,历来都认为老苏同志词风旷达,其实,在词的风格和内容题材上,苏轼也是千变万化的。同时他在词的发展上,可谓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最大贡献是“以诗为词”。
南宋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天地奇观。”
他在词中的风格,至少有四种,我只上三种:

一、豪放旷达的。

NO.15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谴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胸襟磊落、壮怀激越、词锋凌厉、音韵铿锵、节奏急促,气势逼人,具有一种刚健豪迈的格调,与当时婉约柔丽的词风形成了鲜明对照,为南宋慷慨激昂的爱国词开了先河。

NO.16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全词情绪激昂,起伏跌宕,笔力劲拔,气象雄奇壮阔,有高唱入云之声势。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曰:“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语,词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那么,这是他豪放旷达一类的词。

----------------------------------------------------------------------------------------------------------------------------------

二、洒脱一类的

NO.17
苏轼·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豪俊洒脱,清丽自然,饶有余韵。

NO.18
苏轼·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不仅洒脱,还超脱旷达。

----------------------------------------------------------------------------------------------------------------------------------

三、婉约的、缠绵的

NO.19
苏轼·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扬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真是把杨花写绝了,缠绵幽怨,情景交融,浑然无我,已臻神韵。

NO.20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至此可以明证,苏轼绝非写不了倚红偎翠的艳词,而是不屑于写,他是有意开“自成一家”的豪放词,与柳永词风相对抗的。
清人王世禛《花草蒙拾》中说:“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点出了这首词的风调韵致。

----------------------------------------------------------------------------------------------------------------------------------

说完苏辛,我们再来看,贺铸的词。
提起贺铸,都会想到他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要么就是“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他的词风给我们的印象是缠绵的,是婉约柔美的,是含蓄蕴藉的。
但其实他也是个血性男儿,他的《六州歌头》多么激越昂扬,读之令人热血沸腾。

NO.21
贺铸·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后面的三叠句,可谓是贺铸一人独创的绝唱,因此也得称“贺梅子”。其实像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意象,我很小就感悟到了,只是诗人跟普通人的差别在于,他们不仅能感悟到,还能写出来。

NO.22
贺铸· 《感皇恩》
兰芷满汀洲 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
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

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
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抒情婉而曲折,情景疏淡而又浓烈。似情非情,或许又有寄托。
这两首可谓是贺铸词风的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但也不是他的全部词风。

NO.23
贺铸·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蓬。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
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语言激烈悲壮,情感激越,风格雄健苍凉。根本就不像是一个人写出来的。

----------------------------------------------------------------------------------------------------------------------------------

李白
不得不说是李白,李白的风格更是多变。超逸绝尘,豪放洒脱,俊逸清新,奔放浪漫,幽微蕴藉,不一而足。
放诗,自己感受:

NO.24
李白·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 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 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 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 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 叹息未应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