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航天事业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如题所述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各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我国卫星的质量最大(173kg)。

  1971年3月3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质量为221kg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宇宙空间中正常运行了8年多,不断地向地面发回各种科学实验数据。它的电源系统、遥测系统、主动温控系统大大超过了原设计指标,为我国后来的长寿命卫星的设计,提供发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次发射了可回收的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宇宙空间中运行3天完成了科学实验任务之后,按预定计划和地点安全返回地面。回收卫星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系统。要使卫星按预定时间、路线返回地面,必须准确地控制卫星返回大气层的角度及制动火箭的点火时刻,这就需要地面和卫星上的程序控制做到准确无误。现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掌握这种使卫星返回地面的回收技术。我国能多次而且在人烟稠密的地区准确地收回卫星,表明了我国在轨道控制技术、制动火箭、防热技术、回收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水平。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不同用途的科学实验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一箭多星”尖端技术的国家之一。

  1982年试验水下潜射技术。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相对地球静止的试验通信卫星,卫星定点在东经125°赤道上空。我国研制的试验通信卫星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它包括卫星本体、运载火箭、试验发射场、地面测控和卫星通信站五大系统。卫星本身结构、能源、控制、通信、遥测、遥控、跟踪天线、温控和远地点发动机等十个分系统。

  1986年成功发射实用广播通信卫星。

  1990年用我国火箭发射首次外国制造的卫星“亚州卫星一号”。

  1992年我国用长征2号捆绑式运载火箭为澳大利亚发射通信卫星。

  1992年10月我国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将我国第14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为我国青少年搭载3kg西红柿种子)和瑞典的科学实验卫星双双送入太空等等。

  1999年11月20日,我国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它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于11月21日成功着陆。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这一高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我国第一个探索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飞船于16日6时23分按预定地点,在内蒙古四王子旗安全着地,勇士杨利伟一切感觉良好。我国成为了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准时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以上航天事业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卫星回收、卫星测控、一箭多星、高能低温燃料火箭以及在飞船技术等方面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卫星发射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令人瞩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5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各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我国卫星的质量最大(173kg)。

1971年3月3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质量为221kg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宇宙空间中正常运行了8年多,不断地向地面发回各种科学实验数据。它的电源系统、遥测系统、主动温控系统大大超过了原设计指标,为我国后来的长寿命卫星的设计,提供发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次发射了可回收的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宇宙空间中运行3天完成了科学实验任务之后,按预定计划和地点安全返回地面。回收卫星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系统。要使卫星按预定时间、路线返回地面,必须准确地控制卫星返回大气层的角度及制动火箭的点火时刻,这就需要地面和卫星上的程序控制做到准确无误。现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掌握这种使卫星返回地面的回收技术。我国能多次而且在人烟稠密的地区准确地收回卫星,表明了我国在轨道控制技术、制动火箭、防热技术、回收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水平。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不同用途的科学实验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一箭多星”尖端技术的国家之一。

1982年试验水下潜射技术。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相对地球静止的试验通信卫星,卫星定点在东经125°赤道上空。我国研制的试验通信卫星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它包括卫星本体、运载火箭、试验发射场、地面测控和卫星通信站五大系统。卫星本身结构、能源、控制、通信、遥测、遥控、跟踪天线、温控和远地点发动机等十个分系统。

1986年成功发射实用广播通信卫星。

1990年用我国火箭发射首次外国制造的卫星“亚州卫星一号”。

1992年我国用长征2号捆绑式运载火箭为澳大利亚发射通信卫星。

1992年10月我国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将我国第14颗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为我国青少年搭载3kg西红柿种子)和瑞典的科学实验卫星双双送入太空等等。

1999年11月20日,我国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它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于11月21日成功着陆。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这一高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我国第一个探索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飞船于16日6时23分按预定地点,在内蒙古四王子旗安全着地,勇士杨利伟一切感觉良好。我国成为了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准时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以上航天事业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卫星回收、卫星测控、一箭多星、高能低温燃料火箭以及在飞船技术等方面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卫星发射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令人瞩目。

从对卫星的测控来看,中国在建立防空雷达网、导弹防御网方面有了质的提高。
神8 正在准备中 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第2个回答  2010-09-14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1月5日晚上7时许,“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着陆,顺利回收。2002年12月30日零时40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入太空。4月1日,成功降落于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神舟”三号飞船舱盖被打开,阳光照在“模拟宇航员”的脸上,拟人载荷试验取得良好效果,“模拟宇航员”安然无恙。
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2005年10月12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并在遨游太空5天、完成一系列太空实验后安全返回地面。

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载人航天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令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第3个回答  2010-09-16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在各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我国卫星的质量最大(173kg)。

1971年3月3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质量为221kg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宇宙空间中正常运行了8年多,不断地向地面发回各种科学实验数据。它的电源系统、遥测系统、主动温控系统大大超过了原设计指标,为我国后来的长寿命卫星的设计,提供发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1975年11月26日,我国首次发射了可回收的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宇宙空间中运行3天完成了科学实验任务之后,按预定计划和地点安全返回地面。回收卫星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系统。要使卫星按预定时间、路线返回地面,必须准确地控制卫星返回大气层的角度及制动火箭的点火时刻,这就需要地面和卫星上的程序控制做到准确无误。现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掌握这种使卫星返回地面的回收技术。我国能多次而且在人烟稠密的地区准确地收回卫星,表明了我国在轨道控制技术、制动火箭、防热技术、回收技术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水平。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用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不同用途的科学实验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一箭多星”尖端技术的国家之一。

1982年试验水下潜射技术。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相对地球静止的试验通信卫星,卫星定点在东经125°赤道上空。我国研制的试验通信卫星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它包括卫星本体、运载火箭、试验发射场、地面测控和卫星通信站五大系统。卫星本身结构、能源、控制、通信、遥测、遥控、跟踪天线、温控和远地点发动机等十个分系统。

1986年成功发射实用广播通信卫星。

1990年用我国火箭发射首次外国制造的卫星“亚州卫星一号”。

1992年我国用长征2号捆绑式运载火箭为澳大利亚发射通信卫星。

1999年11月20日,我国发射了“神舟”号试验飞船,它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于11月21日成功着陆。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这一高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2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我国第一个探索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肩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飞船于16日6时23分按预定地点,在内蒙古四王子旗安全着地,勇士杨利伟一切感觉良好。我国成为了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准时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以上航天事业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卫星回收、卫星测控、一箭多星、高能低温燃料火箭以及在飞船技术等方面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卫星发射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令人瞩目。8号在准备
选我吧 我打的很辛苦耶!
第4个回答  2010-09-18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准时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中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以上航天事业成就标志着我国在卫星回收、卫星测控、一箭多星、高能低温燃料火箭以及在飞船技术等方面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的卫星发射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令人瞩目。8号在准备
选我吧 我打的很辛苦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