魟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及状况

如题所述

魟鱼类的背鳍变化而产生一种尖锐的毒刺,人被刺时,有时会因此而死。毒刺每年会更新。魟鱼一般生活在水深约浅于100米的海域。魟鱼是以形如翅膀形状的胸鳍以波浪状的摆动方式来游动,就如同在水中飞翔一样,非常美丽。魟鱼为了避免在多沙的海床下吸入过多的沙粒,在身体的上方,靠近眼睛的部分有一个具有如单向阀功能的孔口,魟鱼可从这个孔口吸入海水,再从身体下方的鳃孔排出,可以过滤海水,避免吸入过多的沙粒。
某些生活在远洋的魟鱼,如:Manta Ray(蝠魟),其呼吸方式则与其他海洋鱼类相同。魟鱼特有的单向阀孔口使他们能够在沙床下生活,并以贝类、甲壳类及小鱼生物为食。魟鱼与鲨鱼的血缘关系相近,都具有软骨骨架的身体,鳃为细长条切口状。
魟多半是吃底栖小型无脊椎或是滤食浮游动物,所以它们的牙齿变成平板铺石状,而不像鲨牙的三角形锐牙这么可怕。所以魟鱼性情温和也没有攻击性,在海里如果看到魟,一点也不用惊慌,可以慢慢靠近仔细地观察。
尾巴特别细长的黄土魟,尾巴上的毒棘清晰可见。
当然魟也有它寻求自卫的方法,在它们的尾柄上通常有1~3根毒刺,必须要特别小心。一旦不小心被它扫起来刺到,会引起红肿发烧,甚至丧命,所以渔民一旦捕获它们常先把它的尾巴剁掉。
潜水人员在沙泥底活动时也要小心不要踩到隐身躲在沙地上的魟,或是故意去逗弄和激怒它们。中国沿海因为大量捕捉,所以在海里已经甚少看到鲨或魟。魟鱼(图2) 魟在分类上属于软骨鱼类的亚目,全世界共有六个科158种。除了“深水尾魟”科台湾没有外,其他五个科台湾都有。包括有六对鳃,吻部长而透明的“六鳃魟”,全世界的五种里有四种还是台湾发现的。
其余的魟都是五对鳃,其中的“魟”科,尾细长没有尾鳍;“扁魟”科有背鳍和尾鳍;“燕魟”科体盘特别宽,尾巴很短;以及头部明显鼓起来比体盘高,使眼睛和喷水孔变成长在头两侧,胸鳍只延伸到眼的后面为止的“扁魟”科,包括了前面所提到体型很大的蝠,牛鼻和魔鳐三大类。
这其中的蝠魟长相最为奇特,因为在它的头上还有向前突出,看起来像耳朵的头鳍,它就是利用这两片头鳍把小鱼或小虾等猎物驱赶进入口中来帮助摄食。如果把这双头鳍也算作是附肢的话,那么蝠魟大概是脊椎动物中唯一具有三对有功能附肢的动物了。魟鱼(图3) 产地:巴西、申古河流域
盘体可达50cm
水质:pH 5.5~7.2
水温:24~32℃
黑色的盘,体上点缀着白色圆点(通常成3、2、1排列),是其最大的特征。
永不退流行的黑白双色系,造就黑白魟成为市场上超高人气的鱼种黑白魟身上白色圆点的大小、形状、排列、颜色,及表面的粗糙度,会因采集地不同而有所差异。
当饲养过程中水质出现变化(水温、PH剧烈震荡、亚硝酸太高...等)魟鱼(图4)
常会出现白点拖长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跑点”。
这是水质劣化的警讯,应立即加强水质管理。
虾、泥鳅、小鱼....等饵料接受度高。
在淡水魟鱼中属于饲养难度不高的品种。 英文俗名:earl ray
pH值属于弱酸性,约为6.2~7.0,水温维持在22~28度。
属名后面出现“sp”表示这鱼虽和这个族群鱼种类似,但是还没办法确定它的学名,或许是个尚待鉴定的个体。
近4年来,新发表鱼种,对其品系仍有许多争议,最初出现在日本杂志上,曾引起一番的讨论。此鱼的基底色为浅黄色,而斑纹为黑色的圆形斑点,部分斑纹会呈不规则,部分斑点上会呈现8字纹。曾被称为88魟,曾创下魟鱼史上的高价位…….....谁叫中国人爱“8” 这个字。
一直以来都被认为珍珠魟类的变异个体,但依其进口数量来看,可能是一独立族群,尚待确认。
饲养上,应与珍珠魟类似,未普及所以资料有限,最大体盘直径40cm。 英文俗名:FLOWER RAY
又称:金帝王魟;黄金帝王魟;巴西帝王魟;梅花帝王魟。
由于黑黄相间的纹路,黑白相间的尾部(尾刺后)以及白色的腹部,而被归为帝王魟。
早期,因从巴西进口,故称巴西帝王,与秘鲁进口的帝王魟(Potamotrygon menchacai)做区分。经查证,主要产地为委内瑞拉,转口巴西再出口,进口数量不多。
近2年,市场上改以金帝王魟或黄金帝王魟称之由于每年进口均为20cm左右幼体,故价格上并不算高(比同size的帝王魟便宜)。
但是,德国的讯息,此鱼报价比一般帝王还高,与台湾完全相反,岂不怪哉?
饲养上具有较高难度,未见成体。 学名:Potamotrygon menchacai
英名:Tiger ray
水温:24~29℃
pH值:5.8~6.5
体盘长:50~60㎝
产地:以南美秘鲁一带为主魟鱼(图5)
又称为帝王魟或老虎魟。在澹水魟鱼中算是体形较大的种类。圆形体盘的正前端,有略向前突的尖形模样,与其他种类相比体盘较扁平。体表由不规则的条状及圆圈状之黑色或黄色花纹组合而成,勾画成一幅迷幻的图腾,十分美丽,突出的体色表现也使其成为广受欢迎且知名度极高的品种,而其黄、黑条纹的色彩搭配,犹如老虎 身上黄黑相间的皮毛,老虎魟(Tiger ray)之名由此而来。此种算是较文静的魟鱼种类,饲养上不会太困难。 (豹魟、龟甲满天星、绿豆魟…等)
产地:秘鲁、亚马逊流域
盘体50cm以上
水质:pH 5.5~7.2 >温度24~32℃
大型的南美魟鱼,体健容易饲养,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胃王。
豹魟变异种繁多,在纹路、点、棘刺等表现上有相当大的变化,所以很难具体描述其特征,比较容易识别的有: 体色多为黑、咖啡色系; 圆点较小且多而密,分布均匀; 体幅边缘成整圈的浅色细边。 又称:假黑白魟
据AQUALOG的鉴别目录“澹水魟(Freshwater Rays)”上简称代号~P12,和黑白魟极为类似。
主要产地:在巴西,只是河域不同,容易饲养的入门鱼种最大个体可达60cm。
金点魟和黑白魟最大的差异: 金点魟的体色较偏褐色; 而点多为金黄色,点比黑白多且乱; 体盘的正负两面外围有碎金点环绕,腹部有明显斑点; 皮肤表皮有明显疣状秃起物,为粗糙面,黑白则为绒质表皮。 pH:6.5~7.2之间
水温:22~25℃
特征:背部呈现出蜂窝状的纹路魟鱼(图6)
产地:巴拉圭境内的河系和巴拉那河的下
游地区。这是澹水魟鱼之中最大型的品种,通常都在1公尺以上,最大者可超过1.5公尺。其全身呈灰褐色,并布满暗褐色的大龟甲形状,尾部短而胖,只要喂食虾,小鱼即可,因此饲养并不困难。
而它们很容易经由以下共同性的特征而辨别出来:比较小的眼睛;尾长明显的比体盘的直径还短。 pH:7.0上下
水温:26℃左右
产地:巴西及哥伦比亚
体累:最大45公分左右
其基本的体色是明显的白色的底色,成体身上的斑点颜色也比较澹,而体盘边缘的圆点较小,且有二、三列之多。
鱼体的背部很粗糙,鱼体尾柄前半段的小型突刺比一般魟鱼较大而明显,是它们的特征之一。 学名:Potamotrygon motoro
英名:Ocellate river stingray;Motoro Stingray
水温:24~26℃;pH值:5.0~6.0
体盘长:50㎝
产地: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境内亚马逊河、奥利诺、科河及乌拉圭、巴拉圭河水域与多数的澹水魟一样,此类魟鱼在自然环境中多生活在澹水河域中的底层。观赏价值高且价位合理的珍珠魟类,在魟鱼中算是较普及且爱好者接受度很高的一种。虽然同样名为珍珠魟,但由于产地的变异性、个体间的杂交及花纹的多样化,使得以Potamotrygon motoro为名的珍珠魟类个体,每只的花纹及颜色皆有着不同的表现。魟鱼(图7)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1
魟鱼,发源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体幅为圆形或桃形,体型可长到5米长、600公斤,尾端有长约38cm的芒刺,含剧毒。
一、 水质要求
魟鱼自然生存的环境中水是属于弱酸且软水性质,因此适宜淡水魟鱼生存的水pH值在6.5~7.5的弱酸到中性之间,水温在24~27℃范围以内是最理想的条件,另外,应避免忽然间大量的换水。
二、喂养要求
淡水魟鱼为肉食性鱼类,可投喂虾、泥鳅、小鱼、红虫或鱼肉切块等饵料。它们最喜欢的是红虫,在喂食时要留意避免喂太多。一般来说体盘直径不到l 5cm的个体一天的红虫量在10g左右,30cm左右的个体则是4-5条小鱼。
三、鱼缸选择
大部分品种的淡水魟鱼,完全成熟后的体辐至少有30公分以上,也就是12英寸左右,当然,少部分品种的淡水魟鱼可以饲养超过一公尺体宽以上的超级大红鱼。所以饲养魟鱼的最小鱼缸其蓄水量至少要150公升以上才够。当然,魟鱼的成长速率是依照饲养的频率和喂食的数量来决定的,所以,就要保持良好的饲养条件并充分喂饱,如此下来,一尾魟鱼大概养个三到四年就会达成成鱼的阶段。
魟鱼鱼体的体辐较宽,所以,在选择魟鱼鱼缸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使用底部较宽的缸子来饲养它们。长度3尺以上的鱼缸,其宽度最好是2尺到2尺半左右才会比较合适。至于选择的标准而言,水族箱长度最好是鱼、体体辐的5倍左右,而宽度则为4倍左右较为理想。目前市面上的一般标准的鱼缸,也可以用来饲养魟鱼,只是当饲养的魟鱼渐渐长大之后,水族箱宽度方面就会造成淡水魟鱼活动上的限制,甚至于产生紧迫因子,尤其是大多数的小眼魟鱼以及长尾魟鱼,都会造成他们捕食上或者活动上的不便之处。
有心要养魟鱼的人,最好是决定品种之后再决定缸的大小,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以免日后困扰。
四、底质选择:
就淡水魟鱼的自然习性而言,当然铺设底砂时最好的选择。在自然界中,发现魟鱼的水域中,底质的主要成分通常是泥土、淤泥或者极为细小的河沙,但是这些,并不适合在水族箱中使用。原因:这种底质的颗粒很小,很容易被搅动,之后又不容易很快沉积下来,这样很快就会被过滤器吸走,而导致器材的损坏。且如果水中弥漫的满是底质,也会使魟鱼引起缺氧的现象,所以,整体上来说,底质并不适合在魟鱼缸中使用。
也有部分养殖者会采用使用底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尽可能的避免使用尖锐和具有磨损力的颗粒物质,魟鱼的外表及其容易受伤,很可能会因此导致细菌性感染,所以要慎重选择。
表面光滑的任何种类小碎石,其实都是可以使用的。有些水族者为了平衡水中酸碱值,会在底砂中放入一些珊瑚沙,利用这种含有碳酸钙成分的砂石,来提高水中的PH值
有底沙和无底沙的差别和各自优劣:
裸缸:淡水魟鱼的饲养方式多种多样,利用裸缸来饲养虹鱼也是没有问题。刚开始,魟鱼会对无底沙的环境会存在不适应和水土不服的状况,魟鱼会在缸底用他特有的胸鳍缓慢移动,但是,因为没有底沙,魟鱼就无法利用底质来猎取牵引力,来使胸鳍做出类似走路的移动方式。但是,经过长时间的适应,它们就会慢慢习惯,这种缸最大的好处在于:食物是否被完全吃完,可以一目了然。
有底沙的环境:淡水魟鱼在受到惊吓、不想动的情况下将自己埋在沙中。另外魟鱼会通过吹动经过体内的水流来翻动底沙,来搜寻沉在沙中的食物残渣,这样也可以为底沙做清洁工作。在决定铺设底沙的时候,厚度最好是1~6公分就可以,最好不要超过2.5英寸的厚度。过厚的底砂会因为其自身中隐藏的食物残渣导致缺氧区的产生。只有,每个星期用一般的底沙清洁组合器材和液体的水质净化剂来清洁底沙,才会确保底砂中没有缺氧区的生成。
除了部分比较特殊或是较难伺候的品种,会因为习性问题、皮质脆弱等原因喜欢将自己身体埋在底沙之中外。据经验显示,绝大多数的魟鱼有没有底沙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差别,使用专业的底沙,大小约为绿豆大小,或再小一点的材质对大多数的淡水魟鱼是没有问题的。
五、设备与装饰:
大部分淡水魟鱼是利用裸缸来饲养的,原因是受空间大小的限制,无法真正的使用底面积大的水族箱(长约6尺以上,宽约3尺以上)。因此,在底层放入底砂和装饰品,很不方便,并且底砂的铺设回事观赏魟鱼产生不便的情形,装饰品则会因为鱼缸的宽度不够,魟鱼在掠食时搞的乱七八糟。
如果底面积够大,水中的造景可使用沉木、平滑的石头、活的或者是人造的水草来充当装饰品。若是饲养大型魟鱼,那么活的水草就不适合造景使用了,大型魟鱼会搅翻底砂寻找食物,此时真的水草就会连根拔起惨遭毁灭,而缸中其他的设备都必须加上保护套或是尽量靠在鱼缸的角落,以免妨碍魟鱼觅食和不必要的擦伤。
锐角的沉木与石块在放入鱼缸当中,会使魟鱼容易受伤。加温管最好是摆在较大凿井设备底下,或是摆在不易触碰的地方,以免魟鱼烫伤(有魟鱼因为加温管烫伤发生)。和红龙鱼缸一样,魟鱼的饲养缸也需要加盖,且一定要牢靠,原因是魟鱼会倾斜身体瞬间爆发动力去掠食活鱼的缘故,以免魟鱼在追捕其它鱼类时发生危险。
过滤设备,没有铺设底砂的情形下,最好使用多层式的上部过滤器,再加上滴流盒,这样可以培养较多的硝化细菌,同时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如果在增加一个外部的强迫式过滤筒,那样会更好。另外,也有人使用外部过滤的设备,利用其底部大面积的鱼缸,然后,放入大量的滤材或是水草石来充当过滤设备,这样也是很理想的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