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阶地发育区内地质构造复杂,曾发生过6~8级地震多次。
流域内冬暖夏凉温和湿润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毫米左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雅安年平均降水量1775毫米,宝兴963毫米,7~9月占全年总量60%左右,12~2月仅占全年总量4%。降水的年际变化雅安的多雨年降水量为2510.4毫米,少雨年仅1204.2毫米,相差1300多毫米。日暴雨量雅安339.7毫米,下游千佛岩则高达565毫米。
青衣江流域共有耕地144.8万亩,主要分布在飞仙关以下的河谷平坝与丘陵区,水利化程度已达55.6%;在耕地中的78.8万亩稻田已趋全部保灌。流域内的水、土、人三者组合关系尚佳,在155.1万总人口中,占86.1%的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有耕地1.2亩,构成了流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坚实基础,加之相当丰富的生物、矿产等项资源不仅给剩余劳力的转移提供了良好条件,而且给流域的经济振兴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性,同时也对水力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极为迫切的要求。 雅安,称雨城,因流域雨日特多,天全至飞仙关一线历有“天漏”之称,而雅安则称雨城,在蒙蒙烟雨之中独生佳景,此城于明洪武四年(1371)始砌石为城,一直是流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多功峡,上游以上几条河流从北、西、南三面向飞仙关涌来的洪水,有排山倒海之势,在横亘的罗绳山脉脚下充分表现了青衣江的暴烈,多功峡口枯期水面仅10米左右,洪枯水位变幅达26米之巨,首段最险,右岸尤甚,“崖如刀削,壁立千仞。中通一线”(《雅安县志》),实“惟天下之至险”(宋《新路赋》),全长约5.85公里,早有川藏公路从左岸穿过。
夹江千佛岩,峨眉拥翠,青江漂带。在夹江城西1.5公里处,大观山与依凤山相对而峙,形成“两山夹一江”的绮丽景观———夹江千佛岩风景名胜区即坐落于此。在景区石崖上那蜂房般密布的2470多龛石佛(摩崖造像),更是镶嵌在这块宝地上的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从唐代开始,人们以石佛名岩,称之为“千佛岩”。法国考古学家色伽兰先生1914年对四川、汉中等地的文物古迹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考察,在《中国西部考古记》一书中,认为至今有1200年历史的千佛岩佛像的艺术和价值是多方面的,它除具有唐代造像的特点外,还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称赞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为“新异的盛唐体”。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对千佛岩的保护。195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派人对千佛岩佛像进行了专题调查;1956年将夹江千佛岩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千佛岩被确认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夹江千佛岩石窟作为唐代文物,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青衣江流域最早为氏羌生息地,这一古国究竟建于何时,亡于何代,至今还是一个谜。不过,“青衣水”之名早载于竹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