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五位皇帝对于科举制的贡献,知道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麽

隋唐的五位皇帝对于科举制的贡献,知道科举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麽

隋文帝废除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增加科举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目的不清楚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8
科举是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的参加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他令"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可以做官。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大业五年(609年)正月,又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等4科举人。这些虽都是临时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举人的特征,以具科举制的雏形。大业年间,隋炀帝还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已经诞生了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8206.htm?fr=ala0_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