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求田问舍,羞见怕问,刘郎才气"出典

附全词

  《水龙吟》南宋.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个属于典中用典,大典套小典;

  关于求田问舍,此典最早源于战国后期秦国大将王翦,在由此出征前为了不被秦王猜忌兵权在握外出后反叛,而故意在朝堂上跟秦王讨要好的田地房产,明是为自己谋划,实则是为了稳住秦王的猜忌之心。最终王翦得以长终而不像白起一样被秦王砍了脑袋。

  刘郎,就是刘备。“求田问舍”,就是整天去咨询房地产价格。故事的由来,据说刘备在荆州刘表手下的时候,广开贤路,礼贤下士。(当然最后找到了诸葛亮)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叫做许汜,去找他。向他抱怨陈登这个人对待贤士态度很糟糕,自己坐大床,让客人坐小床。结果这个人被刘备骂得狗血喷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简单的说,就是:“你这混蛋,空有虚名,整天只知道自己发点小财,整天琢磨着买房子买地,置国家安危于不顾。陈登对你还算好的,换了我,我自己睡楼上,让你睡地板!”

  两千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如今的人们,只怕更加尊重对于“求田问舍”更加在行的人。但是,做人一辈子,难道就是“求田问舍”吗?——这个问题,在如今的社会,之于MM们倒也算了,倒是值得自诩有点本事的男人们玩味一下。

  人只要够聪明,有点本事,发点小财不难(当然发横财有点难度)。但是难道一辈子就是为了挣点小钱,过点好日子?——也许小日子是过得不错,只怕有朝一日见了刘郎,便要惭愧得无地自容了。

  如今仔细想想,我倒是有点领悟到辛弃疾的悲哀:他到了南宋,作了个闲官,虽然日子过得还行,可是他感慨自己沉沦于“求田问舍”的勾当,消磨掉了胸中的英雄志,怕应羞见三国刘备的伟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02
《水龙吟》南宋.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译文]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天际。远望遥远的山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流落江南的游子。在落日的时候,在失群孤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了望。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流下的眼泪?
第2个回答  2020-12-23

我爱古诗词,如果大家喜欢,记得关注和分享,谢谢大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