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巨蟾蜍中毒

如题所述

美洲巨蟾蜍的毒性源自其腮腺和皮肤腺分泌的毒素。中毒事件可能源于食用煮熟的巨蟾蜍,特别是头部和皮质,或是摄入过量的蟾蜍制剂,或者皮肤伤口被其毒液污染。毒素主要包含蟾蜍二稀醇化合物,如蟾蜍毒素和蟾蜍配基,这些物质作用类似于洋地黄,能兴奋迷走神经并直接作用于心肌,导致心律失常。此外,还有刺激胃肠道、抗惊厥和局部麻醉的效果;含有儿茶酚胺类化合物,有缩血管和升压作用;以及可引起幻觉,类似烟碱样作用的吲哚烷基类化合物。


蟾蜍中毒的潜伏期通常为0.5-1小时,症状多样。消化系统反应强烈,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腹水,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呼吸和循环系统受影响,出现胸闷、心悸、发绀、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出类似洋地黄中毒的ST、T改变和传导阻滞。严重的中毒可能导致阿-斯氏综合征、呼吸和循环衰竭。


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嗜睡、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甚至可能引发惊厥。若毒素误入眼睛,会出现红肿,严重时可致失明。偶尔,还可能出现剥脱性皮炎。诊断通常基于患者误食巨蟾蜍或过量服用含蟾酥的中药,且出现上述症状。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排除毒物,遵循中毒的一般处理原则,对症治疗。如出现洋地黄中毒症状,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稀释的氯化钾。传导阻滞时,可以使用阿托品。同时,补充液体,控制惊厥,对呼吸和循环衰竭者进行相应处理。若眼部受到污染,可用紫草汁滴眼或冲洗。


扩展资料

美洲巨蟾蜍又名甘蔗蟾蜍、海蟾蜍、蔗蟾蜍或蔗蟾,是原产于中美洲及南美洲一种陆生的蟾蜍。它们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次就可以产达几千颗卵。成体长10-15厘米;纪录最大的标本重达2.65公斤及长38厘米。海蟾蜍有毒腺,蝌蚪对于大部份动物也是有具有剧毒的。它们被引入到多个国家来控制害虫,不过由于没有天敌反而成为了害虫及入侵物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