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概述作为学者的闻一多

速度!1点之前快!写了!!!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夏在昆明遇刺身亡。
诗歌颂自然、歌颂青春,感情热烈,形式精美,突出地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诗论以提倡“三美”的新诗格律化理论为代表:散文抨击社会时弊、批判传统文化,其中尤以《最后一次演讲》最为惊心动魄。闻一多的诗歌表现了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痛恨,抒写了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艺术上,闻一多的诗歌想象奇特,结构整饬,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代表作《死水》,《红烛》

名家评价闻一多先生:

•“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郭沫若)
•“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毛泽东)
•“严谨的治学精神,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民主的笃信,对广大人民的热爱。”(吴晗)
•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道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周恩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4
闻一多不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而且是一位独步古今的国学大师,其研究包括唐诗、楚辞、诗经、古代神话等领域。1930-1932在青岛的两年,是闻一多学术研究生涯中的重要时期。经过之前八年的学术起步,在青岛他完成了从诗人向学者的转变,全面展开了古典文学的研究,确定了研究的方法,对以后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10-04-15
做了也不一定说,说了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