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林黛玉之死改编

大家帮帮忙 老师给我们留一片论文 林黛玉之死改编 就是黛玉不是红楼梦中的那样的结局 而是改写其他的结局 但必须是死了 名字叫做 绛珠离去 大家帮帮忙
不是论文 是改编 仔细研读书中的林黛玉的结局 自己改编黛玉的结局(另一种死法)600字就行啊 在线等 晚上要交了

兄台只比我大一岁,你们老师好BT。
楼主说清楚点,是写续写还是论文啊。
续写的话100多版本。
论文的话可参照周汝昌先生订正的《红楼梦》的后记。
摘抄如下:
黛玉的所以致死,并不是像高鹗所写的那样。致黛玉以死的主凶,是元春、贾政、王夫人、赵姨娘,却不是凤姐、贾母。其间曲折经过,种种关系,还能从前八十回中的线路和暗示推知一个梗概。今试作一点解说。头绪较繁,分段而叙:
一、元春本就不喜欢黛玉。这在她赏赐东西时对钗、黛有厚薄分别,大家早已看出。其实曹雪芹对此先有暗示:在“省亲”回中,由于元春的关系,两次都把“绿玉”字样废除不得使用,一是“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一是“绿玉春犹卷”改成“绿蜡……”。宝钗明说:“他(元春)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此笔最为要紧。
二、但仅仅因此,感情喜恶,还不能决定婚姻大事,因为“师出无名”,要想毁黛玉,必须有“名正言顺”的罪名。这个,元春尚无法自定,必另有提供“罪状”之人。
三、为了宝玉的婚事而可以入宫正式向元春提供重大意见的人,只有贾政、王夫人。贾政自己也并不能定出黛玉的罪名,因为他不真正了解。 “真正了解”的,还是一位女眷,而且是能向贾政耳边枕畔灌注谗言的人。这就是赵姨娘。如第七十三回写赵姨娘的小丫鬟小鹊跑来向宝玉报说:“我来告诉你一个信儿,方才我们奶奶这般如此在老爷前说了。你仔细明儿老爷问你话。”此等处最堪注目。
四、赵姨娘处心积虑,要害宝玉(和凤姐),这大家早都明白,不用赘述。她害宝玉的手法,就是不时向贾政耳边进谗讲坏话。坏话的主题并不只是“不读书”“爱顽”的条款,而是另有大题目:即说宝、黛二人有“不才之事”——这是最能触怒封建家长、使贾政深恶宝玉的关键问题。正如袭人向王夫人所言:“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若要叫人说出一个不好字来……二爷一生的声名品行岂不完了?二则太太也难见老爷。”这就是所谓大题目,所以王夫人竟如“雷轰电掣”。
五,宝、黛二人的形迹亲密,并不避人,可说是公开的事实,贾母、凤姐的话言,早都明白表示承认默许。——所避忌的,只有赵姨娘。证据十分显明:第五十二回,宝、黛正待谈心,“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黛玉忙的一阵周旋招待,“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素日情势,不问可知。
六、此种参证还有可寻。第十九回黛玉见宝玉脸上有“纽扣”大的一点“血渍”,便说:“你又干这些事了!……便是舅舅看不见,别人看见了又当奇事新鲜话儿去学舌讨好儿,吹到舅舅耳朵里,又大家不干净、惹气!”这就是明白指的赵姨娘。“大家不干净”一语最为要害。可见黛玉为了自身与宝玉的关系,深畏于赵姨娘的诬谗陷害。
七、又如第四十五回黛玉与宝钗谈心,说:“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话更明显。
九、不宁惟是,就是宝玉那次为贾政毒打,明里是因蒋玉菡、金钏之事,实则也还是包含着宝、黛的一重公案。何以言此?只要看一看毒打之后,宝、黛二人的表示和神情,便洞若观火了。——黛玉“心中虽有万句言词,只是不能说得半句,半日,方抽抽噎噎的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况已是活来了。’”我们宜细心体会作者的用笔,如果以为这是黛玉特意探询宝玉对菡、钏等人的态度,而宝玉也有必要向黛玉作出甘为菡、钏而死的“保证”,那就是未得作者笔法真意——黛之问,玉之答,都分明是在这样强大压力下为自己的大事而重表决心态度。这足见此一场绝大风波,骨子里还是由于黛玉;菡、钏等等不过引线与陪衬而已。——我们于此也才能明白:为何毒打之后,却紧接就特写宝玉送帕、黛玉题诗的那一情景?这些笔墨,最是曹雪芹惨淡经营之处。宝玉被打后,又紧接即写袭人向王夫人进言,特别说到“林姑娘宝姑娘”,亦最明显——林为主,宝是陪话而已。(所以,王夫人死要抄大观园,其主要目标也还就是在于黛玉一人。) 或许有人认为高鹗写宝、黛事件中贾母“变心”,凤姐“搞鬼”,都有根据,正是“不背于原书伏线”。其理由当不外是:一、贾母在“破陈腐旧套”时明批女儿倾心于一个男人为“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便是为反对宝、黛关系;二、贾母要为宝玉提宝琴的亲;三、凤姐恰好也在此事上附和贾母。所以说,高鹗所续,并非事出无因。但其实这都是出于错觉误会。一、贾母所“破”的,是在于“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所批的是“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这种素不相识,“一见钟情”式的所谓“爱情”和曹雪芹笔下所写的宝、黛自幼一处长大,彼此深刻了解,即有共同的思想作为感情基础的关系,正是迥不同科,而前者那种所谓“爱情”是曹雪芹在小说第一回中就反对过了的。两者难以并论。二、贾母询问宝琴年庚八字,并未说是要为宝玉,而只是薛姨妈心中“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便说出宝琴已有了人家。三、凤姐在此际抢话,说要作媒,贾母还笑问:“你要给谁说媒?”凤姐以“既已有了人家,不如不说”之意回答。——须知此最是狡狯之笔,凤姐正是见已许了人家,她才肯说那些凑趣的话,因为明知是废话,故不妨顺口送情;而贾母若真是想为宝玉讨宝琴,既知宝琴已许梅家,便不能再往下谈,岂有反而故问凤姐,要她说出给谁作媒之理?这是讲不通的。还应联系清虚观中贾母“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的话,此二事同在一年,一是端午,一是冬十月,相距仅只五个月,而贾母却一见宝琴,统统忘掉一切自己身边的素日为之操心惹气的重要复杂关系,就立即要为宝玉另行求亲?这个如何能说得通?所以到紫鹃试宝玉时,假说“年里我听见老太太说,要定下琴姑娘呢,不然,那么疼她?”宝玉笑道:“人人只说我傻,你比我更傻——不过是句顽话。”况且,宝琴一来到,即明叙王夫人先认了干女儿,玉、琴二人兄妹关系已定,贾母焉得复有别说?曹雪芹所以要写宝琴“间色法”,写紫鹃向黛玉建言趁着老太太在,早拿主意,写薛姨妈慰黛玉“我一出这主意,老太太必喜欢的”等一串文字,意在暗示只因贾母不曾早日明言,以致蹉跎蹭蹬,卒为元春、贾政等所乘,篡改破坏了已定之局,而绝不是为了要写什么贾母变卦、凤姐逞奸。其实,若谈到贾母的问题,本很清楚。她因偏爱宝、黛、凤三人,与贾政、赵姨娘发生了极为尖锐的矛盾,具如“大承笞挞”和“嫂叔逢五鬼”等回所写。赵姨娘之每日在宝玉身上使心用计,贾母尽知,所以才会有当着贾政的面而痛骂赵姨娘、使贾政大为尴尬的那一场面,试看贾母的话:
你愿他死了,有什么好处?你别做梦!他死了,我只和你们要命。素日,都不是你们调唆着逼他写字念书,把胆子吓破了?见了他老子,不像个避猫鼠儿?都不是你们这起淫妇调唆的?这会子逼死了,你们遂了心!我饶那一个!
贾母连哭带骂,而“贾政在旁听见这些话,心里越发难过,便喝退赵姨娘”。这层关系交代得最为清楚。
再看贾母对宝、黛二人的婚事,不但她自己早已拿定,而且阖府上下尽人皆知,可说是“公开的秘密”一般。若要举例,则请看第二十九回张道士为宝玉议亲,贾母如何回答:
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也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得上就罢了。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也罢,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是贾母“胸有成竹”的表现,莫认作她真是要等张道士给找一个,同时话里也针对着贾府人的一双富贵势利眼,议论黛玉无家无业,孤苦一身,因而瞧不起,说是“配不上”的那些人而表示态度。在这一点上,薛家岂不是最“配得上”?但可见贾母根本未曾向那一号财势人家考虑。尤其紧要的,是同回末后贾母因宝、黛二人回来都生气闹事而着急落泪,便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话来,以致宝、黛二人都像参禅似的来细味此话的含义,也就是说,这是贾母第一次明白表示或流露出她有成竹在胸的线索,为二人所珍贵惊喜。而此回却有“脂批”说:
二玉心事,此回大书。是难了割,却用太君一言以定。是道悉通部书之大旨。 此批为“庚辰本”、“戚序本”二本所共有。这才是最为明确的大节目,只要不深文周纳,都会承认的。此处“戚序本”又独有一批云:
一片哭声,总因情重。金玉无言,何可为证!
这是见过原书全稿的脂砚在分明告诉我们:书中一大关目,宝、黛缔姻,原有贾母之言为证;而后来元春、贾政,硬行改派“金玉良缘”,根本不是贾母之事,他们不但篡改了贾母的本意,甚至还有可能假借名义,捏造贾母遗言①,破坏了贾母所意匠经营的婚约。所以说:“何可为证!”
还有第六十六回,尤三姐向兴儿探询宝玉的情况,兴儿说:
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于此可见贾府的所有人等,对此事皆洞如观火,也与清虚观中贾母的话合榫。“老太太”本是此事的主张人和“护法”者。
明白了这些道理,那么可以看出高鹗的续书,对这一系列的大关键大节目,整个篡改了原作者的意思。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的续书,以“不背于原书伏线”为论析的标准。我们对待高续,用什么标准去衡量?没有别的,只能依照鲁迅先生给我们指出的,以原书伏线为定,亦即要看续书者的思想是否与原作者一致。我所以骂高鹗,原因也就在这里。
①注意第五十七回紫鹃的话:“……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有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这分明暗示仇者毁黛玉是在贾母死后,而非生前。

参考资料:周汝昌校订《八十回石头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07
  多少字的?我随便给你写写吧。
  绛珠离去
  好人好报?当初的玉露琼浆,换来了无尽的迷茫。
  当初的花瓣
  还剩下几片?
  袖中我早已经藏好了匕刃
  你死去了我还有活着的意义吗?
  为什么现实总是这麽残酷!
  我们为什么回忆起那段前世的记忆!
  我们难道没有结局吗?
  你笑了,说让我帮你梳头发。
  无奈的笑着给你梳着那长长的飘发
  “哎呀,头发给你梳的乱糟糟的。”我笑着说道。
  “没关系,以后有许多机会给你练习呢。”你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看着我。
  可是,真的有机会吗?
  “宝。。。。。。神瑛,带我去花冢吧,我死也要死在那里。”
  “别总说死,不吉利。”
  这里还是那样安静,没有人路过这里。
  “假如我死了,你还是完成婚事吧。”
  “不要为我去死,不值得的。”
  “我一直努力克制自己的性格,可是我。。。。。。谢谢你包容了这样的我。”
  看着憔悴的你,我克制住泪水,带着笑容问你:“我不是宝玉了,我记起了前世的记忆,你还喜欢我吗?”
  “我喜欢的是你的灵魂。”你呆呆的看着我,仿佛有心事的样子,轻声喃喃着一句话:“抱着我,好吗?”
  “也许耳朵好使也不错。”我双手将你抱起,你横躺在我的双臂上。
  “你。。。。。。不要随我而去。”你拿起袖中的手帕,擦拭着眼边的泪水。
  是你的?还是我的?
  “那要是我不答应呢?”
  你撅起嘴说道:“那下辈子我永远让你找不到我。”
  “你调皮的样子比你哭的样子好看多了。”
  我看着你,继续说道:“我们回去吧,冻着就不好了,明天我们还可以再来的。”
  “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也许我回去了再也看不到你了。”你直视着我的双眼,露出了迷人的笑容。
  “我一直在想,我一直在努力寻找的不是什么金玉良缘,而是这短短的时刻,每当睁眼时,看到你的样子,我就十分开心。”
  你擦了擦我的泪水,继续说着:“我们下辈子一辈子要在一起哦。”
  下辈子吗?
  “当然了,谁反悔是骗子小乌龟!”
  你噗呲一笑,看着伸出食指的我,也伸出了食指。
  “你作死了,我怎么会赖账呢?”
  天气坏了起来,天上下起了飞雪。
  “你不是说还有下辈子了吗?怎么哭了?”
  “你不也是吗?”
  我看着你拿着手帕慢慢的拂拭着我的脸颊,浑然不知我早已经泪流满面了。
  “但得长相思,便是长相见,要是我一直被你所思念,我们就是一直见着面吧。”
  “因为我一直在想着你。”
  “你会记得我吗?即使是将来也会吗?”
  你问着我,渐渐的,你的眼睛闭上了。
  “回去吧。”
  “黛玉?”
  看着你一直没有回答着我。我呆了,吻上你已经没有温度的脸上
  “我会等着,等着某一天你带我一起轮回的。”
  “继续走完我们没走完的路。”
  看着你发光的身体已经变成了花瓣飞走,我已经闭上了眼睛,倒在了地上。
  一病就是半个月,醒来,云丫头已经嫁到了卫家,宝钗也不知道为什么搬走了。
  冷清的园子中,我每天在花冢中等着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从来没有间断。
  因为我等着你,和我一起轮回。
  说好了的下一辈子要在一起,我们可是打过勾勾的。
  这是按照游戏剧情给你胡乱写的,假如有音乐的话,请配上音乐《空灵》,效果可能更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3-07
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中剖析黛玉的死——应该是沉湖!
围绕沉湖,和宝黛之间的伤感爱情,主要突出反抗封建势力注定失败的无奈和不悔就OK了!!!
挺简单的,自己写吧……
第3个回答  2010-03-08
吊死
林中挂吗!
第4个回答  2010-03-07
本来想给你写 但是看见上面两位仁兄的留言 我觉得自不如人 还是不卖弄了 他们说的很好 可以作为根据 还有就是建议你看87版电视剧红楼梦 那里边的黛玉之死 是经过很多红学家推敲的结果 基本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