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全过程!

武昌首义全过程!

1911年10月10日(夏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
1904年7月,武昌出现了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随后又陆续成立日知会、文学社、共进会等秘密革命组织。湖北革命党人深入新军,宣传革命,在士兵中发展革命组织,进行了长期艰苦的工作,直到武昌起义前夕,新军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参加了革命组织,成为起义的主力军。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以后,同盟会领导人决定把革命的重心转移到长江流域,在同盟会中部总会的推动下,实现了湖北地区革命组织的大联合。夏天爆发的四川保路运动,预示着全国革命风暴的到来。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统治者的武力减弱,武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举行联席会议,推蒋翊武为临时总司令,孙武为参谋长,制定了起义计划。但实际起义并没有按预定计划进行。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革命总机关赶制炸弹时不慎爆炸,文件全被俄国巡捕搜走,机关暴露。蒋翊武得知此消息,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决定当晚起义。但因命令未能及时送到,起义没有实现。湖广总督瑞澄下令搜捕党人,武昌机关遭到破坏。10月10日,瑞澄继续按册捕人,形势十分严重。在这紧急关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动联络。当晚7时过后,由于金兆龙过于紧张导致步枪走火,工程第八营革命党的总代表、后队正目(相当班长)熊秉坤决定领导该营首先发难。他率领十多名革命士兵直奔楚望台军械库,守库的本营左队士兵鸣枪配合,顺利地占领了楚望台。工程营左队队官(相当连长)吴兆麟被推为临时总指挥。当天夜里11时左右,革命军以工程营为主力,分三路向督署发起猛攻,督署守兵千余人以强大火力阻击,各路大军均不得手。午夜时分,发起了第二次进攻,瑞澄闻炮丧胆,从督署后墙凿洞逃遁。次晨2时,革命军再次发动进攻,终于在黎明前攻下督署。武昌起义胜利了!11日晚及12日凌晨,革命军先后占领汉阳、汉口,武汉三镇完全光复。这是孙中山领导革命起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胜利。消息传出,全国和全世界为之震动。武昌起义导致了中国2000多年来封建王朝统治的结束,它的历史意义是不能抹煞的。

武昌起义
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於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辛亥武昌起义前夕,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1906年,清廷抛出「预备立宪」,其实质却是加犟了皇族的权力,广大立宪派对此极为不满;1908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相继去世,年仅3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其父载沣摄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布的内阁名单中满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汉族有四名。被人称为「皇族内阁」。立宪派对此大失所望,有少数人参加了革命党。为取得外国的支持,以维护其统治,清廷将广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办铁路收为国有,然后再卖给外国,掀起了全国大规模的人民反抗运动——保路运\动,其中四川最为激烈。
前期准备
文学社和共进会两个革命团体在湖北新军中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积极准备起义。
起义经过
清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机关,联合反清。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革命党人的活动被湖北当局察觉,处处提防,再加上同盟会的重要领导人黄兴、宋教仁等未能赶到武汉,起义延期。
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等,秘密泄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情急之下,革命党决定立即於10月9日晚12时发动起义。但武昌城内戒备森严,各标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络,当晚的计划落空。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於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於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点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命已入城之炮8标则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犟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缐,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领部顽抗。起义军经过反覆的进攻,终於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三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9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

1911年(旧历辛亥年)10月10日,高大的武昌城门紧紧地关闭着,只有被风卷起的败叶在布满军警的街上无力地翻飞。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巡防营、守卫队的兵士在各条大街小巷盘查过往行人,身着宪兵制服的清军到处搜捕抓人,连清王朝湖北新军各营士兵的子弹也被上司收缴,对工程兵第八营还实行了特别戒严措施。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10月9日的下午,志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湖北革命党人正在为10月16日的武装起义加紧工作,起义部队参谋长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革命机关的楼上赶制炸药,不慎着火爆炸,引来了俄国巡捕的干预,起义文件、印信、旗帜等重要机密被搜走,并转给了清朝地方政府--湖广总督署,敌人从中获悉在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甚多,特别是工程八营。

消息传到工程八营(原址在今紫阳路湖北省总工会),革命党在该营的总代表熊秉坤深感形势严竣,若不当机立断,起义就会夭折。于是熊秉坤便利用早餐机会集中各队(连)党人代表,悄声说道:"我们的名册已落入敌手,被捕杀头只是早晚的事。与其坐而等死,不如起义造反。再说我营是防守军械库的,应该首先起义,为其他各营起义供应武器弹药才是。"这席话深得在场代表的一致赞成。当时大家决定晚间第一次点名后、第二次点名前,即7~9点之间起义,以三声枪响为号,先杀掉敢于抵抗的反动长官,再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晚上7点钟以后,熊秉坤想看看各队起义的准备情况和士气如何,便利用当班的机会,顺着营房前、后、左、右四处巡视,只见起义同志人人摩拳擦掌,个个士气高昂,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心中好不高兴。忽然,楼上二排传来吆吼之声,熊秉坤知道有事,赶紧握枪在手,朝二楼疾奔而去。原来是反动的二排长陶启胜带着两名护兵查铺至楼上,发现本排五班长金兆龙等人荷枪实弹,便大声喝斥:"你们想造反吗?"金兆龙这个党人代表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积愤,他脚一跺地,厉声答道:"造反就造反,你把老子怎么样?"陶急令护兵"把他给我捆起来!""敢!"两名护兵在这堂堂正气的威逼下,哪敢动手。于是陶就亲自上前夺金兆龙的枪。两人在扭打之际,金兆龙疾呼:"弟兄们,还不动手,等待何时!"一旁的程定国应声而起,用枪托向陶的头部猛击下去,"哎哟"一声,陶被打得晕头转向,抱头鼠窜,程随即开枪打中了陶的腰部,陶带伤逃到楼下,与闻声赶到的熊秉坤相遇,熊见是反动军官,又开一枪,这一枪虽未击中,却点燃了辛亥首义的烈火,唤起了全营革命党人,顿时,营中人声鼎沸,枪声大作,在熊秉坤的指挥下,与前来镇压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枪战。革命党人击毙了阮荣发、黄声荣等大小反动军官,冲出营房。在操场上熊秉坤吹响了集合警笛,带着怒火满胸膛的起义队伍,直奔楚望台而去。

楚望台设有军械库,里面藏有从德国、日本购买和汉阳兵工厂制造的大量军火,一向由工八营派兵守卫。那里的革命人早已作好了起义准备,听到工八营营房枪响,知道起义了,于是他们赶跑了这里的反动军官,迅速占领了军械库,与赶来的熊秉坤等起义同志会合。接着许多邻近兵营的革命党人也率部奔赴楚望台,楚望台顿时成为起义部队的大本营。为了加强指挥,起义军公推工程八营队官(连长)昊兆麟为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副总指挥。命令金兆龙带一队士兵打开中和门(今起义门)迎接南湖炮队,熊秉坤等兵分三路进攻湖广总署。

进攻湖广总署的三路起义军,战斗十分艰苦,进展缓慢,曾一度受挫。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10月10日夜晚,雨雾茫茫,一片漆黑,炮弹的命中率低,而总署衙门墙高厚垒,当时又有最先进的机关枪组成的强大火力网,同时总督瑞澄和第八填统制(师长)张彪把5000清军布防在通向湖广总署的各条要道,使三路起义军沿途受阻。为了改变被动局面,吴兆麟、熊秉坤一面组织各路义军发起猛攻,一面决定火攻助威。在进攻总署衙门时,不少附近的居民自愿参加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他们熟悉地形,又乐于献出自己的住房,同义军一起纵火。只见王府口、小都司巷、望山门附近火光冲天,照得总署衙门一片通明,连门前的旗杆都清晰可见了,这样为炮队指明了炮击目标。大炮的怒吼,击中了总署签押房,使负隅顽抗的清军胆颤心寒。早已吓得魂不附体的瑞澄,知道大势已去,从后墙挖洞逃到长江中的"楚豫"舰上。此时,熊秉坤率领的第三路义军在总署衙门正面遭到清军困兽般的顽抗,战斗十分激烈。为了尽早消灭敌人,熊秉坤挑选了40名精悍的士兵组成敢死队,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杀敌。革命勇士王世龙手提煤油、木柴冒死跃上钟鼓楼放火,不幸壮烈牺牲,然而钟鼓楼火势大作。在大炮的掩护下,起义军冲进总署东辕门(今武昌造船厂东大门)。守在总署大门前的清军,凭借武器的优势,用机枪向起义军疯狂扫射,妄图垂死挣扎。这时,只见工程营士兵纪鸿钧手提一桶煤油,冒着密集的弹雨,跃上总署耳房破桶纵火成功,自己却在战斗中英勇献身,熊熊的烈焰蔓延到总署大堂。起义军乘势猛攻,歼敌无数。张彪见总署一片火海,清军伤亡惨重,大势已去,只得带着残军退走汉口,成了可耻的败军之将。

辛亥首义经过一夜的鏖战,革命军终于攻克了清政府在湖广的最高统治机关--湖广总署,占领了武昌城。11日清晨,革命军旗帜高高飘扬在白云黄鹤的上空,一群群起义官兵兴高采烈地相互祝贺,相互拥抱。起义成功了!12日起义军又收复了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全在革命军的掌握之中。

事隔一个多月,全国25个省有15个省宣布独立。代表封建制度的清王朝崩溃了!

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对促进当时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建立民主共和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作为"首义之城"的武汉将永放光芒!首义将士将永垂于天地之间!
第2个回答  2006-10-19
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在上海的同盟会中部总会企图策划长江流域起义,派人到武汉与文学社、共进会联系,加速了武汉革命团体准备起义的进程。两个革命团体的有识之士,深感起义责任重大,日益产生了联合起义的思想倾向。经过几个月的多次协商,于1911年8月最终决定联合。这期间,湘鄂粤川等地的保路运动风起云涌,四川尤甚,已发展成保路起义。清廷慌了手脚,四处调兵遣将前往弹压。9月21日,廷令端方督率鄂军迅速抵川,鄂军第八镇所属第十六协大部分兵力人川,另一部分兵力驻防汉阳、汉口和市外他县,省城内外兵力仅十四个标约七千余人,其中参加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和倾向革命的兵士约古三分之一以上。战争打响以后,还会发生官兵反正。形势对武昌首义极为有利。9月24巳。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胭脂巷11号共进会机关召开有双方负责人和各标营代表六十余人参加的联合会议上,议决了发动起义的计划,并确定了军事上和政治上的负责人选,军事上,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革命军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惟举为参谋长。政治上,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起义总指挥部设武昌小朝街85号文学社机关内,政治筹备处设汉口宝善里14号。起义日期走为1911年10月6日(中秋节)。在分途准备中,痛感时间紧迫,起义日期又延至10月11日。这时,在上海的同盟会中部总会担心武汉一地发动起义靠不住,黄兴也有十一省同时发动起义方能取胜的说法。这些消息传到武汉,又使武汉的一些领导人一度迟疑。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共进会机关制造炸弹,不慎爆炸。俄国巡捕闻声前往搜查,受伤的孙武与萁他在场的人迅速脱逃,但起义的文件、印信、旗帜等重要机密被搜走。与共进会机关相邻的刘公寓所亦被查抄,刘公之弟刘同等四人被捕。湖广总督闻报搜查和提审情况,深感事态紧急,立即下令全城戒严,按址搜查革命机关,按名册搜捕革命党人。武汉三镇,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当日下午5时左右,在武昌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的蒋翊武、刘复基等军事负责人,得知汉口出事,起义计划暴露,深感已是千钧一发时刻,如不尽快动手。就将坐以待毙,于是断然决定起义提前至当晚十二时发动,以中和门(今起义门)外炮声为号,随即派人火速向新军各兵营革命党人秘密传递起义命令。
当晚小朝街起义总指挥部被包围,军警破门而入。刘复基慌忙中投弹未炸被捕,彭楚藩亦被捉,蒋翊武因身著长袍玛褂且蓄长辫未被军警注意,乘隙脱逃。党人杨宏胜在给各营送弹药途中被军警跟踪,投弹失误自伤而落入敌手。由于全城戒严,城门紧闭,命令未能按时送达城外炮队,当晚十二时起义计划未能实现。
10月10日晨,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志士在湖广总督署英勇就义的消息传开,军警的搜捕仍在紧张进行。许多革命党人和发动起来的新军兵士自忖生死存亡在此一举。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求生。起义形势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晚七时许,驻中和门内第八镇所属工程兵第八营营房里、首先发生兵士哗变,响起了枪声,有几个官佐被击毙,该营党人总代表、新军后队正目(相当于班长)熊秉坤见状,立即率数十名起义士兵奔向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库。在本营驻防军械库兵士的策应下,占领了军械库,并打开了库门。起义部队得到军火,士气大振。这时,聚集在楚望台的起义士兵约三百余人。由于孙武负伤住院,蒋翊武在军警搜捕时脱逃,其他起义领导人或殉难,或被捕,现场上群龙无首,无法统一指挥。在场职位最高的熊秉坤,以总代表的身份负责现场指挥,尽力稳住军心。这时,有士兵建议,把起义时躲避起来的左队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找来当总指挥。熊秉坤胸怀全局,考虑自己职卑位低,恐难左右局势,给起义带来不良后果,于是欣然顺应士兵要求,惟举吴兆麟当临时总指挥。吴原系日知会会员,后没有参加任何革命组织,但此人干练,有一定的指挥能力。吴不负众望,他立即命令一部分兵力加强楚望台一带的警戒,同时再次派人与城内外其他革命部队联系。城内外得知事起的革命部队纷纷向楚望台集结。

在各起义部队向楚望台集结的同时,吴兆麟、熊秉坤已率起义部队向湖广总督署(今武昌造船厂)内,发起迸攻,战斗进行得很艰苦,不克而返。南湖炮队入城,楚望台、蛇山等处的炮击开始以后,战局出现转机。新军各标营更多的士兵起义响应,营以上军官绝大多数见势不妙,保命离营,此刻,湖广总督瑞氵徵、第八镇统制兼防营提督张彪、督办公所总办铁忠命令所属各部队长官制止内部响应并组织可靠兵力保卫督署,全剿起义士兵,致使进攻督署之战,连连受阻。转钟以后,再次组织兵力进攻督署。且兵分三路,在大街小巷展开血战。由于天黑又雨,目标能见度低,炮屡发不中,于是有人冒死冲往督署附近纵火,以火光为标志,提高炮击的命中率。接着,督署签押房被击中。瑞徽和铁忠,见大势已去,慌忙中打破署院后墙逃往长江的一艘兵舰上。张彪仍在其司令部(第八镇司令部在督署附近)顽抗。起义军经过三次进攻,终于在炮队的密切配合下于天明前攻克了总督署及第八镇司令部。张彪在其司令部被攻克前逃往汉口。随后起义军所向披靡,藩台衙门很快亦被起义军占领。
经过一夜浴血鏖战,到10月11日上午,武昌全城光复。九角十八星革命军旗帜武昌城头上高高飘扬。次日,起义军又收复了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全在革命军掌握之中了。
第3个回答  2006-10-19
武昌起义
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辛亥年)同盟会在武昌发动的一次成功的反清武装起义。湖北的革命党人,由于一开始就受到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和指导,其革命斗争活动较快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他们以新军为进行革命活动的主要对象,继日知会之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在湖北新军中又成立了革命团体群治学社,后来演变成文学社,社长为蒋翊武。除文学社外,当时尚有共进会,领导人为孙武等。当时湖北新军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官兵共约1.5万人。在武昌起义前夕,其中半数以上的新军下级军官和士兵加入革命党或同情革命。因此,湖北新军实际上已经掌握在革命党人手里。1911年(宣统三年)9月中旬,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组成了领导起义的机关,制定了起义的详细计划和文告,派居正和杨玉如到上海请同盟会领导人黄兴、谭人凤、宋教仁来鄂主持大计。同时,和邻近各省进行联系,策动响应,预定10月6日发动起义,后因故改期于10月9日。9日上午8时,孙武等在共进会机关总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试制炸弹,失慎爆炸,孙武受伤送往医院。沙俄巡捕入屋搜查,把起义文告、党人名册、弹药、印信、旗帜等,全部搜去,随即转交给清朝湖北当局。蒋翊武急令当晚12时起义,但官方戒严,命令无法下达,起义未成。湖广总督瑞徵下令大肆搜捕,设在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革命党30余人被捕,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被害。蒋翊武乘混乱之机逃离武昌。10月10日,瑞徵按所获名册继续搜捕,武昌形势异常紧张。革命党人认为与其束手就擒,不如起而斗争。当天晚上,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人熊秉坤打响了第一枪,轰轰烈烈的武昌起义爆发了。起义军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其他部队革命士兵闻讯响应,推举队官吴兆麟为临时总指挥,分三路进攻总督署。瑞徵破墙逃至楚豫号兵舰,第八镇统制张彪逃至汉口刘家庙,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黎元洪也在武昌躲藏起来。次日拂晓,起义军占领武昌。11日、12日又先后光复汉阳、汉口,武昌起义获得初步胜利。当时,由于策动起义的领导人有的被杀,有的受伤,有的逃离,没有形成领导核心。黄兴、谭人凤、宋教仁等还未赶到武昌。加之起义者当时不懂得起义胜利后应由革命党人掌握领导权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应推举社会上有威望有地位的人来当都督,才能稳定当时的局面。因此,他们在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时,竟将一贯反对革命并杀害起义士兵的黎元洪找来,推为都督;推举湖北咨议局议长、立宪派首领汤化龙为民政部长。起初,黎元洪拒不就任。革命党人蔡济民等15人组成“谋略处”,负起军政府的实际领导责任。12日,汉口军政分政府成立,汉阳也成立了革命政权,从狱中出来的詹大悲和李亚东,分任汉口和汉阳的领导工作。蒋翊武回到武昌,参与谋略处的领导。孙武从医院出来,任军务部部长。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改政体为五族共和;颁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布告》,号召全国“共图光复事业”,“建立中华民国”;下令永远裁撤除海关以外的税关和取消除盐、烟、酒、糖等税捐以外的所有税捐,免征本年和积欠的田赋。军政府决定招募新兵,扩充革命武装。10月12日,军政府照会驻汉口各国领事,申明“所有清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赔款或外债,仍有各省按期如数摊还”,“各国之既得权益亦一体承认保护”,表示革命“并无丝毫之排外性质”(《辛亥革命》,第8册,第308—309页)。这反映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性和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武昌起义胜利的鼓舞下,湖北各县先后为革命党人光复,成立了革命政权,大大巩固了湖北军政府的地位。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至11月底,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浙江、江苏、贵州、安徽、广西、福建、广东、四川等14个省区先后宣布独立,脱离清朝,建立了军政府,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革命的打击下,很快土崩瓦解。

参考资料:http://ced.xxjy.cn/Resource/Book/Edu/JXCKS/TS011095/0548_ts011095.htm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