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四好老师,坚决不做两面人

争做四好老师,坚决不做两面人

什么是新疆特色四好老师新疆好老师四个标准一、做有历史责任感的好老师二、做为人师表的好老师三、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 四、做专业过硬的好老师 关于“具有新疆特色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是什么 6月3日,自治区党委教育教师工作会议召开。这是自治区党委首次冠以“教师”这个“头衔”的会议。全疆主分会场特别邀请多名各级各类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特别强调“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重点,突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体现自治区党委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  在会上提出了“争做党和满意的好老师,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的要求。 强调: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与核心要素,没有好的老师,就没有好的教育。 教师是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服务各族、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神圣职责;教师是知识分子,肩负着引领社会风尚、传播现代文化、启蒙基层众的特殊使命。  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新疆各族教师都要争做党和满意的好老师,争做具有新疆特色的好老师。  一、做有历史责任感的好老师  1.要有与新疆地位相适应的格局和境界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的好老师就要始终胸怀这样的大局,做一个有理想、有格局、有情怀的人,自觉为党和国家分忧,为新疆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2.要有与当前形势相适应的责任和担当  当前境内外“”与我们争夺教育阵地、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异常激烈,突出表现就是宗教极端思想和“双泛”思想的侵蚀渗透。有的学生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做出愚昧、极端、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仅伤害了自己、伤害了家庭,也伤害了老师。  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每一位教师也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和义务,必须义无反顾地在历史的接力赛中跑好自己的“那一棒”。  3.要有与教师“三重身份”相适应的意识和觉悟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智慧的化身、力量的化身。老师几句激励的话,往往会影响学生一辈子。  现在全疆教职工40多万人,在校生多万人,教育系统师生员工总数占全疆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几乎每个家庭。  教师既有对社会的示范带动作用,又可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小手拉大手”,影响家长、带动家庭、辐射社会。  广大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特殊作用,牢记自己的身份和神圣责任,全身心地投入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  二、做为人师表的好老师  1.做坚强的表率  坚强是对新疆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第一位的要求。  在新疆,讲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具体实在的,我们必须始终绷紧斗争的弦。  在事关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明观点、表明立场,决不做“两面人”“老好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发挥好教育引领和示范带头作用。  2.做践行“五个认同”的模范  “五个认同”就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的认同。  3.做师德高尚的楷模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唯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  广大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行为世范,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把握好人生方向。  要坚守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严守师德底线,带头弘扬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  要热爱各族学生,平等对待不同民族的每一个学生,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得失观,当好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老师们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高尚和奉献、责任和坚守,就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热爱学生,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  三、做立德树人的好老师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传道是第一位的。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就是各族学生的引路人,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教育他们做人,为他们指引人生方向。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处理好教书和育人的关系、业务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  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教育学生牢固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刻指出,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教育是渗进血液、透入灵魂的,一定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中生根发芽。各民族都要培养孩子们树立中华民族一员的意识。  广大老师都要深入领会这些要求,切实教育引导学生增强“五个认同”,培养好祖国下一代。  2. 坚决“双泛”思想,做好“去极端化”工作  宗教极端思想不除,新疆永无宁日。  教师队伍作为文化水平高、鉴别力强、受人尊敬的体,要深刻认识宗教极端思想的本来面目和罪恶本质,积极主动向家人、朋友、学生宣讲宗教极端思想的严重危害,亮明观点、表明态度,自觉承担起反反渗透的职责任务,坚决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渗透。  要了解掌握学生日常行为、思想变化等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不给“”任何可乘之机。  3. 大力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用心呵护和自觉行动。  各族教师要以为学生树立榜样、为社会树立标杆,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让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解发生在不同民族学生间的矛盾和问题。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以一个个“微行动”,教育感染学生、带动影响身边人。  要带头开展民汉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家长之间交朋友结对子活动,走动互动、融洽感情,推动全社会形成人人珍惜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动景象。  4. 抓好养成教育,培养现代新疆人  要大力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和秩序意识,从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校规校纪、遵守公共秩序等点滴平常事做起,养成重修养、明礼仪、讲文明、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历史一再证明,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封闭、保守、僵化,拒绝接受现代文化,就会被历史抛弃和淘汰。  广大教师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大力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引导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拒绝愚昧、反对迷信、远离极端。  要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引领青少年学生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  5. 德育工作人人有责  目前,德育工作中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认为老师主要是教授知识的,德育是书记校长和德育老师的事;有的认为德育就是上思想课,与其他课程和日常教育无关;有的认为德育是软要求,不是硬任务;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里只管吃饭穿衣等。这些认识都是不全面的。  德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是每一个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三位一体”的,教师要发挥好居间引导的作用,与家长建立密切,使学校教育能够辐射家庭教育、引领社会教育。  要多做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工作,把通俗生动、喜闻乐见的手段都运用起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真正入耳入脑入心,防止思想教育“挂空挡”。  四、做专业过硬的好老师  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首先要有扎实的学识。我们经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先有一桶水。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当今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日不学十日空”,每位教师都要有知识恐慌的危机感。  要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努力钻研业务,力争成为所教课程专业的行家里手,用自己的知识学问、思想智慧和学术造诣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教育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学家认为,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展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  教师面对的是一有思想、有个性的天真烂漫的孩子,孩子们性格不同、想法各异,不同民族学生思维习惯、文化心理也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分类施教,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06
你好,在我的心中老师一直是。好的代名词。。。自从我女儿遇到了一个老师中的奇葩。以后就改变了我的看法。。。愿你能如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