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恨无常》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如题所述

原文:

喜荣华正好 ,恨无常又到 。

眼睁睁 ,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消耗 。

望家乡 ,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

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

翻译:

    喜荣华正好:指 贾元春入宫为妃,显赫一时,贾府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恨无常又到:指 贾元春之死。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忽然被夺去了性命。这里兼有两层意思。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里说明了元春的死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比如“眼睁睁”就可以说明。那么,“荡悠悠”就说明了,她是被人缢死的。

    芳魂消耗:指元春的鬼魂忧伤憔悴。这个曲子写的元春鬼魂托梦自然是一种属于迷信的虚构。

    望家乡,路远山高:这一句说明,元春死亡的地点不是在宫中,而是在山的附近,她是被人弄到山上去缢死的。

    天伦:古代制度用作父子、兄弟等亲属的代称,这里是父母的意思。 贾元春用来称呼她的父亲贾政

    最后两句,也就预示了贾府的衰败。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的元春的死亡,在贾府衰败之前,也表明了贾府和其中的人们,特别是女儿们难以避免的悲剧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8
《恨无常》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作品,出自《红楼梦》。这首曲子是说贾元春的。曲名“恨无常”,暗示元春早死——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忽然夭亡。

原文
喜荣华正好1,恨无常又到2。眼睁睁3,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4。望家乡5,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6呵,须要退步抽身早7!

翻译:
1.喜荣华正好:指贾元春入宫为妃,显赫一时,贾府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2.恨无常又到:指贾元春之死。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忽然被夺去了性命。这里兼有两层意思。1.喜荣华正好:指贾元春入宫为妃,显赫一时,贾府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3.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里说明了元春的死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比如“眼睁睁”就可以说明。那么,“荡悠悠”就说明了,她是被人缢死的。
4.芳魂消耗:指元春的鬼魂忧伤憔悴。这个曲子写的元春鬼魂托梦自然是一种属于迷信的虚构。
5.望家乡,路远山高:这一句说明,元春死亡的地点不是在宫中,而是在山的附近,她是被人弄到山上去缢死的。
6.天伦:古代制度用作父子、兄弟等亲属的代称,这里是父母的意思。贾元春用来称呼她的父亲贾政。[1]
7.最后两句,也就预示了贾府的衰败。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的元春的死亡,在贾府衰败之前,也表明了贾府和其中的人们,特别是女儿们难以避免的悲剧下场。
第2个回答  2023-01-27
元妃正处在尊贵荣华的好时候,却遭到了命运的“无常”摧残,无奈只好把一切都抛掉了。恍恍惚惚,元妃的灵魂如烟云渐渐消散。遥望家乡,路漫长山高耸。因此她梦里告诉爹娘:女儿已离世,世事变化无常,荣华富贵是暂时的,还须及早从名利场上抽身退出
第3个回答  2017-12-05

原文: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6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翻译:

1.喜荣华正好:指贾元春入宫为妃,显赫一时,贾府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2.恨无常又到:指贾元春之死。无常是佛家语言,原指人世一切即生即灭、变化无常,后俗传为勾命鬼。元春当了贵妃,但“荣华”短暂忽然被夺去了性命。这里兼有两层意思。1.喜荣华正好:指贾元春入宫为妃,显赫一时,贾府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3.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里说明了元春的死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比如“眼睁睁”就可以说明。那么,“荡悠悠”就说明了,她是被人缢死的。

4.芳魂消耗:指元春的鬼魂忧伤憔悴。这个曲子写的元春鬼魂托梦自然是一种属于迷信的虚构。

5.望家乡,路远山高:这一句说明,元春死亡的地点不是在宫中,而是在山的附近,她是被人弄到山上去缢死的。

6.天伦:古代制度用作父子、兄弟等亲属的代称,这里是父母的意思。贾元春用来称呼她的父亲贾政。

7.最后两句,也就预示了贾府的衰败。作为一个政治牺牲品的元春的死亡,在贾府衰败之前,也表明了贾府和其中的人们,特别是女儿们难以避免的悲剧下场。

红楼梦十四曲-恨无常 :

这首曲唱的是元春。

《恨无常》表示了一种痛苦深沉的遗憾。无常,是佛教哲学的一个概念,说世上一切事物都一无例外地由存在到毁灭,没有永恒存在的东西,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后来又编造出勾取人的魂魄的鬼,叫无常。

元春当了皇帝的妃子,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这是封建社会人们做梦都不敢希冀的荣耀。可是在作者看来,这也丝毫没有意义。正当你享受荣华的兴头上,突然“死”降临了,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把生前贪恋的一切全都抛掉。 “无常”一到,“哪怕你铜墙铁壁,哪怕你皇亲国戚”(鲁迅:《朝花夕拾·无常》),全都不留情面,一概玩完。元春到死才明白,富贵和权势是靠不住的,在梦里劝告父母及早从强争苦夺的名利场里抽身,免得登高跌重,将来后悔。也就是智通寺对联说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的反意,别忘缩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