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沧海"在现在的哪里?

如题,分不多,请高手指教

  你好 首先看看沧海有那些意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沧海是什么意思在最下面)

  (1)指大海[deep blue sea;the sea]。《法言·吾子》:“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2)我国古代对东海的别称。《初学记》卷六:“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
  (3)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岛名。《十洲记》:“沧海岛在北海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四面绕岛,各广五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沧海。”
  详细解释
  1. 大海。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故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流之宗沧海也。” 宋 苏轼 《清都谢道士真赞》:“一江春水东流,滔滔直入沧海。” 明 林鸿 《金鸡岩僧室》诗:“夜来沧海寒,梦遶波上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九:“皓月落沧海,碎影摇万里。”
  2. 我国古代对 东海 的别称。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东临 碣石 ,以观 沧海 。”《初学记》卷六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东海 之别有 渤澥 ,故 东海 共称 渤海 ,又通谓之 沧海 。”参见“ 东海 ”。
  3. 神话中的海岛名。
  《海内十洲记·沧海岛》:“ 沧海岛 在 北海 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二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 沧海 也。”

  唐 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语出《孟子 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

  《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综上所述 巫山是事实上存在的山( 巫山,是重庆市的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是长江三峡库区的重镇) 则沧海也必然是真实存在的海 故应作“东海”的别称来解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9
  沧海,指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我国古代对 东海的别称。
  沧海是汉族神话中的海岛名。《海内十洲记·沧海岛》:“ 沧海岛 在 北海 中。地方三千里,去岸二十一万里,海四面绕岛,各广二千里,水皆苍色,仙人谓之沧海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第2个回答  2021-03-26
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沧海”,并没有具体指哪个地方,诗人只是引以为喻;“沧海”,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出处:《离思五首·其四》【作者】元稹 【朝代】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白话释义:
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第3个回答  2010-03-13
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没有沧海这个地方,这个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第4个回答  2010-03-13
存在在作者的脑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