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线是什么,最好有图!

如题所述

你好,我想这个图应该比较形象一点。

简单一点说,就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地球至西向东自转,晨昏线经过地心,把地球分为两部分 。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由西向东自转)的线称为晨线, 反之为昏线 。

如,图上你可以看到的那条暗线就是晨线。

下面是百度百科给的相关概念,有点繁琐,仅供参考。

 即晨昏圈.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它同一根经线圈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

  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一根经线相重合,全球各地昼弧与夜弧等长,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即白昼为最长,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即黑夜为最长。冬至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1. 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 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 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 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夏至、春秋分、冬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摆动幅度最大,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最大,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5. 晨昏线的画法

  依据晨昏线的特征,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注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然后用斜线表示夜半球(注意斜线不与经线或纬线平行)。

  6. 与晨昏线有关的计算

  (1)晨昏线与地方时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另外,经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位于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

  (2)晨昏线与节气及太阳直射点

  如果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则节气为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如果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也就是与地轴交角最大,分两种情况:一是北极圈及以北为极昼,则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二是北极圈及以北的极夜,则为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3)晨昏线与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纬线圈分成两部分,即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了位于该纬线圈上的点的昼夜长度。春、秋分,晨昏线平分所有纬线圈,全球各地昼夜相等;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与之相反。

  ⑸、若α=0,即晨昏线(圈)与某经线圈重合,即晨昏线(圈)

  ⑹、若α最大,则晨昏线(圈)与极圈相切,

  极圈内极昼或极夜范围最大,若北极圈内极昼(南极圈内极夜),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若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

  ⑺、α的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各纬度的昼夜长短情况(以北半球为例),当太阳直射北半球,若α增大,则昼变长,若α减小,则昼变短,这段时间里昼长始终大于夜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若α增大,则昼变短,若α减小,则昼变长,这段

  时间里昼长始终小于夜长。 

  定义

  因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半球,它们之间的界限即晨昏线或晨昏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3

晨昏线,即晨昏圈.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它同一根经线圈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

  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一根经线相重合,全球各地昼弧与夜弧等长,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即白昼为最长,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即黑夜为最长。冬至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3-13

百度有图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fr=&pv=&ic=0&z=0&word=%B3%BF%BB%E8%CF%DF&s=0 

百度百科的解释太繁琐了……

以我这个图为例,如图所示箭头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是北半球。

图中白色部分为太阳光照到的地方,为白天;反之阴影部分就是黑夜。

那么弧ACB就是晨昏线。它是一条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线。

因为箭头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所以看CB这条弧,按照自转方向,这条线上的所有点的颜色变化即将由黑变白。即由夜晚进入白天。因此CB这条弧是晨线(顾名思义,进入白天),按照中学地理的说法,这条线上的地方时都是早上6点。

同理,对于AC弧,顺着箭头(自转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所以它是昏线。这条线上的地方时都是早上18点。

希望我的解释简洁清晰…………

第3个回答  2010-03-13

图上那条斜线了AD

这是复制百科定义的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第4个回答  2010-03-13
即晨昏圈.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春秋二分,它同一根经线圈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冬夏二至,它同经线交角最大,全球昼夜长短差值最大.由于大气折光作用和太阳视半径的存在,它实际上比大圈略小。
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一根经线相重合,全球各地昼弧与夜弧等长,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即白昼为最长,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即黑夜为最长。冬至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不好发图,你在链接里看吧,有图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18583.htm?fr=ala0_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