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民币成为世界前十大外汇交易货币”?

如题所述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又一体现。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出现与发展,实体经济参与者更多的人民币使用,银行间市场参与者(不同的银行)在离岸人民币市场上活跃的人民币交易,使得人民币外汇快速发展,跻身全球十大外汇交易货币的行列。  九月五日,央行间的国际组织——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IS) 发布了其三年一度的全球外汇交易调查的初步结果。这个调查是由全球53个经济体的央行,在1300个外汇交易商中采集数据,进而汇总而成的。两岸三地的金融主管机构均参与了调查。

人民币在这次调查中,一举成为全球外汇交易量排名第九的货币。在2013年4月,其每日平均交易量占到了全球的2.2%。在三年以前,人民币的交易量占全球的0.9%,世界排名第17。人民币的交易量首次超越了港币,其份额与排名与2010年港币的份额相当(港币2013年的份额是1.4%、第13名,2010年的份额是2.4%,第8名)。目前,人民币每日的外汇交易量约为1200亿美元等值,而其中1130亿是与美元之间的交易,10亿美元等值人民币是与欧元之间的交易。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也在跟踪人民币支付额的发展。在SWIFT的统计中,人民币是全球第11大支付货币(这里不包含中国境内的支付,但包含了境外与外汇交易无关的支付)。这两项统计其实也有一定的相互联系——绝大部分的外汇交易都是用SWIFT报文来帮助结算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1

人民币的外汇交易,既有由于贸易背景、出于实体经济参与者风险控制需求的交易,可更多的是银行间市场的专业参与者之间的交易。从交易的活跃程度而言,后者要比前者更加频繁——SWIFT的数据表示,90%以上的人民币付款是银行间的付款。这一点与全球的情况一致——BIS对全球外汇交易参与者的分类表明,非金融客户(比如企业)占到全球外汇交易额的9%。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来自实体经济的人民币外汇需求催生了银行管理人民币风险的需求,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们,通过更频繁的交易,提供了人民币交易的流动性,发现了更合理的人民币价格(利率与汇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出现,让包括企业和投资者在内的更多市场参与者能够自由地使用人民币,进而进行人民币外汇交易,管理人民币风险;面对实体经济的需求,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会更积极而频繁地进行人民币交易,从而让离岸人民币市场进一步发展,造就了今天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快速增长的态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12-01

2010年与2013年相比,可能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2010年,香港金管局、人行和清算行中银香港的一系列协议(这些协议可以单开专题来讨论),扩大了人民币向香港流动的渠道,同时使得在人民币进入香港后,得以像其他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一样,在不同银行、不同账户间自由流动——这就令离岸人民币在境外可以实现完全的自由兑换,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与在岸市场不同的离岸人民币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人民币的价格与在境内不完全一致,于是便形成了“双轨制”的人民币价格,用美元兑换的时候,便有了在岸人民币价格USDCNY,离岸人民币价格USDCNH。香港金管局的公报显示,2013年4月,离岸人民币外汇USDCNH占香港销售的人民币外汇的6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