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化是在什么朝完成的?

如题所述

中国古典诗歌的格律化是在(唐朝)完成的。
从诗歌的形式上来看,中国诗歌发展的历程就是诗歌格律化的一个过程。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初期,诗歌渐渐完成了由乐府诗到古体诗再到近体诗的演进。期间,齐梁诗人对音韵的重视,唐初诗人对对仗的讲究,都成为促使近体诗萌生的重要动力,而演进的内容和结果,就是诗歌格律的日趋严密,并最终产生了标志唐诗鼎盛的七律和绝句。发展到了宋词和元曲时,格律就日臻完善和更为成熟。由此可见,格律诗作为一种传统的诗体得到继承,证明格律的审美属性有可承袭的因素。
平常我们所说的诗词格律,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近体诗的格律
二、词的格律
三、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的格律
在唐代,产生了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今体诗,宋代以后称为近体诗,包括全部的律诗和一部分绝句。由此,就把近体诗产生以前的没有严格的平仄和对仗要求的诗称之为古体诗。而在隋唐时候,由于西域音乐的传入中原,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燕乐,配合燕乐演唱的词则称为曲子词,或者直接叫曲子。曲子词是配乐演唱的,一开始并不太讲每一个字的平仄调配,但后来随着文人的介入,他们把写惯了的近体诗的格律引入到词中去,于是就有了小令词的格律。后来,又有懂得音乐的文人,按照曲子的旋律,选择与之相配合的字,后代文人不懂音乐,或者乐谱失传,只能根据古代这些懂音乐的词人所写的词的平仄,按照平仄来写词,这就是长调词格律的来源。后人为了便于填词,依照古代名作排比归纳,编辑成工具书,叫作词谱。常用的词谱类书籍有清代万树所编的《词律》、舒梦兰所编的《白香词谱》、王奕清编的《钦定词谱》等。比较实用的是现代词学家龙榆生所编的《唐宋词格律》
近体诗格律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占主流的观点,认为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近体诗格律来源于佛经翻译文学里的偈颂体式,梅祖麟、梅维恒两位教授在《梅祖麟语言学论文集》498-509页有详细的论述。
近体诗产生以前,古体诗的写法比较自由,除了要求押韵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形式要求。但近体诗产生以后,古体诗在写法上就要刻意避免近体诗的句法,这也可以说是古体诗的格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