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的人物经历

如题所述

杨戬血统高贵,身世坎坷,是玉皇大帝的亲外甥,曾经力抗诸天神劈山救母,也曾出手阻挠其外甥沉香救母。杨戬也是中国神话中著名神仙,做为玉帝的外甥,他心高气傲不愿依靠玉帝的名声,居守在下方灌江口,平时不与天庭往来,就像富二代不愿依靠家族力量,想自己打拼一样,有一种励志的精神。于是他对于玉帝,只是“听调不听宣”,意思服从政务和军务上的安排,不愿私下交往过密。
杨戬被描述的‘清奇秀气’,和那个封神演义中的‘扇云冠,水合服,腰束丝绦,脚登麻鞋’的杨戬并不迥异,只可能是麻鞋换了锦靴。杨戬也是个高傲之人,“我输与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赢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从两句话就可看的出来.由于他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汉族民间对其恭敬之盛,可说是数一数二。有关他的出身传说之多,在民俗中可是少见的。
玉帝封他为英烈昭惠显圣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居守都江堰灌州,享受下界香火(巴蜀苗越一带一直都是教派争夺的战略要地,佛教普贤菩萨的峨眉金顶,截教赵公明的罗浮洞,还有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夸父的成都载天,龙族的洞庭龙王,此外还有老君的青羊观,以及门下的蜀山剑派,上古之时还有盘瓠氏、西陵氏、蜀山氏、蚕丛氏,可见灌江的重要性),帐前有梅山六兄弟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于玉帝听调不听宣。后世称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
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
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
力诛六怪声名远,义结梅山六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号二郎。
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于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写,可谓形神兼备,二郎神杨戬的英挺形象历历在目,但是,这位称号为二郎显圣真君的神仙究竟是什么了身世来历?他是何年何月从何处流传至今的呢?
首先,从吴承恩写在《西游记》里这首诗来看,至少在明朝中叶,汉族民间对于二郎神的传说还是耳熟能详的,因此这诗只是概括式地一点而过,书中也没有加以解释和注释。但时至今日,二郎神的传说大量已经淹没不可考了,像诗中所说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弹打凤凰就不知所云了。
其次,传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因为羡慕人间恩爱生活偷偷下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一位姓杨的书生名杨君,并与之结为秦晋之好。还生了儿子,就是杨戬。
《二郎宝卷》主要演述二郎真君的出身历史: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是上天“左金童临凡”,为确州城内书生。母亲云花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二郎真君,因违犯天条,为花果山孙行者所困,被压于太山之下。后来,二郎神得到天上斗牛宫西王母的指点,“担山赶太阳”,劈山救出母亲云花仙女,反而用太山压住孙行者。《二郎宝卷》是这样描绘二郎神劈山救母的:“开山斧,两刃刀,银弹金弓;升天帽,蹬云履,腾云驾雾;缚妖锁,斩魔剑,八宝俱全。照妖镜,照魔王,六贼归顺;三山帽,生杀气,顶上三光;八宝装,四条带,腰中紧系;黄袍上,八爪龙,紫雾腾腾。”(见《二郎宝卷,求签桂造品第十》)“二郎变化有神通,八装圣宝紧随跟,出门先收各牙洽,黄毛童子护吾身。后收七圣为护法,白马白犬有前因……梅山七位尊神圣,归依爷上拜兄弟。帅将跟随常拥护,天地同春成神圣。白马爷乘神坐骥,白犬神嗷紧跟巡。贯会降妖捉鬼怪,邪崇精灵影无踪。”(见《二郎宝卷。心猿不动品第十一》)《二郎宝卷》中描绘的二郎神形象与《西游记》中的二郎神形象极为相似,其中的“各牙治”即“郭压直”的别写,则与元明以来二郎神杂剧相同,而“白犬神嗷”又与《封神演义》中“细犬”的“本相”“形如白象”似同出一源。
二郎神有过劈山救母的事迹,但他劈开的山是桃山,用的武器是斧头。按照《西游记》里的说法:二郎神的妈妈是玉帝的妹子,思凡嫁给了凡间一个姓杨的男人,他们的儿子被唤作“二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郎神”。玉帝因为妹妹嫁给凡人,龙颜震怒,就把自己的亲妹妹(也就是二郎神的母亲)压在桃山底下。后来二郎神(玉帝的外甥)“斧劈桃山”,这才救出母亲。劈山救母还有另一个版本,即沉香劈华山的故事。后来两个版本合流,就出现了宝莲灯故事。不过,大家比较一下便会发现这两个故事一脉相承,包括人物关系也是母子、甥舅。 杨戬母亲的名字和身份的不同版本非常多。
1、明代嘉靖年间《二郎宝卷》称杨母为“斗牛宫的仙女云花侍长”、“云花”、“云花女”。该女有三姐妹(三花),五兄弟(五气),文中多次出现“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之语。
2、《西游记》称杨母是玉帝的妹子,未提及名字。
3《中国古典文化文库》一书(该书应收录的是民间传说)中杨母是骊山姥姆。
4《淮海锣鼓词》中称杨母为张三姐,是玉帝的三妹子。
5明清戏剧《桃山洞》中杨母则是百花仙子。
6河洛大鼓《二郎劈山救母》中杨母是玉帝的女儿张三姐。
7《新出二郎劈山》称杨母为“白莲公主”,排行第三,共有姐妹九个。
8《破桃山》中称杨母名为“张云台”。
9一些民间鼓词称杨母为“张四姐”。
杨母为何会有众多称呼,大家可以先想一下七仙女叫什么,不同的电视剧里又是如何设置的,你就明白了。
任何古籍版本均未叫过杨母“瑶姬”。电视剧《宝莲灯前传》把杨母的名字说成瑶姬,实则把云花和名曰瑶姬的云华夫人这两位仙女混淆。
另一仙女瑶姬的众多道教封号中虽有一个是“云华上宫夫人”,却是西王母之二十三女,姐姐多的是。
瑶姬本为天帝(赤帝)之女,未嫁而死。后来道教为了扩大影响广泛吸纳上古神祇入教,最著名的是西王母的道教化。在唐末五代时期,瑶姬也被收编入道教体系 ,成为王母之二十三女,并被封为“云华夫人”。该版本传说是助禹治水,并宣扬道教教义,不涉及恋爱。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今庙中石刻引《镛城记》 :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
瑶姬是西王母(王母娘娘)之女的版本中,是西王母之二十三女,只有封号“妙用真人”、“云华上宫夫人”。可能被电视编剧混淆。
中国地域辽阔,神话体系众多,神仙中用字重复非常常见,更何况是“云华”这样简单的词语,如道经中还出现过“云华玉女”、“云华真君”等人物,说明“云华”一词在神话文学中经常重复。以王母娘娘在中国的影响,她的女儿更是遍地生根。
众多关于杨母文献中,《二郎宝卷》是唯一涉及“云华”的,而从宝卷内容来看,杨母云花与云华夫人并非一人,作者并没有想要把杨母弄成云华夫人的意图。 或者说有可能作者只是觉得云华这名字符合三花聚顶的构想于是就借鉴来用了。作者多次宣扬“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宝卷中三花分别是天花、金花、云花,杨母叫云花应该是为适应此目的,既然如此,杨母又是仙女,那除了叫云花天花难不成要叫雷花、电花?。
瑶姬是炎帝女儿的版本中,是上古传说。与道教“玉帝”、“杨戬”等无关。
翻开任何一本正规的神话故事书,瑶姬神话都不会出现“玉帝之妹、杨戬之母”这种说法。在电视剧《宝莲灯前传》出来之前,即使是不正规的神话故事书,也不会出现这种说法。
在09年电视剧《宝莲灯前传》播出以来。网上流传,十日晒化瑶姬。该说法是现代人编造的,不是神话 。古神话中的瑶姬与杨戬、三圣母、杨天佑等无关,与晒化无关。
尽管版本各异,但最终都是以二郎劈山、救出杨母为结局,而且最后不是母子夫妻全家团聚,就是两夫妻重回天庭、儿子女儿皆受封诰……总归这一家子之前虽然历尽艰辛,结果却是皆大欢喜。
天帝没有做出派十日将全身长满白毛的瑶姬活活晒化的恶行。网络上这说法的出处,可以回来翻翻古籍《山海经》,这里或许有答案。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这段文字见于《山海经》的“海外西经”。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所谓的“尸”,是当时部落的执行祭典的巫女,那么“女丑之尸”,就是一个名叫“丑”的巫女,而非一个叫女丑的死人,否则之后这句“生而十日炙杀之”就怎样也解释不通。
关于这个叫“女丑”的巫女,《山海经》中有多处提及:“有人衣青,以袂蔽面,名曰女丑之尸”(《大荒西经》),“海内有两人,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海外西经》),而且此大蟹在海中一个叫姑射国的岛上,“西南山环之”(《海内北经》)。由此可以看出,这个女丑要么是一位海神,要么就是一位专门负责祀雨祭典的巫女。《左传》和《论衡》都有提及女丑是能通鬼神的巫师,以舞接神,天旱求雨。
而所谓那个“全身长满白毛”的家伙,却不是女丑,而是旱魃——旱魃有三种,某一种是黄帝之女的名字,是位穿青衣的旱神。而某一种“乃僵尸所变,皆能为旱,止风雨”。清代志怪小说《子不语》就有“旱魃”这一条,其形为“一女僵尸,貌如生,遍体生白毛”。古时有种说法:旱魃是天将大旱的征兆,因此就有焚烧旱魃祀雨的求雨祭典。至今四川汶川绵池的羌族地区还有“赶旱魃”的仪式,即由一人装扮成旱魃躲在树中,以巫师为首带领寨民鸣锣执棍,遍山搜寻,直至寻获“旱魃”,将其驱赶下山,来达到祈雨的目的。
在我们一般认识中求雨,不外乎拜龙王或雨神、插龙牌甚至赛龙舟这类仪式,但在古时,许多求雨的仪式却相当“残忍”。今已有学者考证,古人天旱求雨,有“暴巫聚尪之法”,“乃以女巫饰为旱魃而暴之焚之以禳灾也,暴巫即暴魃也”(袁珂校注《山海经校注》)。而《山海经》中所载的女丑图像,都是“暴巫之像”,“以右手鄣其面”、“以袂蔽面”,表现出一付因被太阳暴晒而不胜其楚毒的模样。
由此我们可以明白,那个被传说中十日晒化的,乃是装扮成长满白毛、执行祭雨仪式的巫师女丑,而非瑶姬。由于《山海经》中瑶姬有“女尸”的代称,也许有人将其误解为“女丑之尸”的缩写,加上汉族民间又有“二郎担山赶太阳”的传说,正易混淆《山海经》中尧帝见十日晒死了女丑仍不肯回归正常、只好派神射手羿去射日的典故,由此现代电视剧编剧生造出玉帝派十日晒化瑶姬的罪行来,所以说神话里并没有十日晒死杨母之说,只是电视剧编剧的编造。 杨戬最威风的时候大概就是被邓婵玉打了两石,虽是挨打,却是火星迸出,只当不知,仍是紧追不舍。他是有玄功护体,和孙悟空一样,也是个钢铁战士。
《西游记》中的二郎神,“相貌果是清奇,打扮得又秀气。真个是:仪容清俊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一领淡鹅黄。缕金靴衬盘龙袜,玉带团花八宝妆。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西游记》第六回)“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那“梅山六兄弟——乃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这“郭申直健”,是隐含着“郭牙值”之名的。二郎神与孙悟空斗战时,“抖撒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又放出“细犬”,照孙悟空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跌,乘机擒住了孙悟空。(《西游记》第六回)后来在取经路上,孙悟空等追赶偷窃祭赛国金光寺塔上舍利宝贝的九头虫怪,遇上打猎归来的二郎神及梅山六兄弟。二郎神不计前嫌,帮助取经西去的孙悟空,“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又有细犬跑出,“蹿上去,汪的一口,把(九头虫的)头血淋淋咬将下来。那怪物负痛逃生而去”(《西游记》第六十三回)。这小说中的二郎神虽然姓杨,但形貌、弹弓、三尖两刃刀、鹰犬乃至结义弟兄(梅山七圣),都仿佛是二郎神赵昱的。这就明自地显示出小说《西游记》与元明戏曲中二郎神传说之间的密切关系。在《西游记》中,二郎神是玉帝“令甥”、“杨君之子”。究其来历,除“劈山救母”的传说外,还有另一条可供追寻的线索,那就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丁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以下简称为二郎宝卷)和《消释真空宝卷》。前者,刘荫柏有《<;西游记>;与元明清宝卷》一文(见《文献》198了年第3期)论之甚详;后者,有胡适《跋消释真空卷》一文(见《胡适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介述颇细。《二郎宝卷》分上、下两卷,每卷结尾处都署:“大明嘉靖岁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日敬造”。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早于今存《西游记》最早刊行时间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若依吴承恩晚年家居时(公元1568年离长兴丞职位以后)作《西游记》的通常说法,《二郎宝卷》则写成于《西游记》成书之前。即使按照吴承恩青壮年时(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正在撰写《西游记》或者已经完成初稿”的说法(见苏兴《吴承恩年谱》),《二郎宝卷》的作者也不大可能在十来年后就能看到《西游记》的初稿并据以改写成《二郎宝卷》。因此,《二郎宝卷》或者其据以进行创作的二郎神汉族民间传说对《西游记》中二郎神的描绘产生过影响,是极有可能的。
其实关于二郎还有些有趣的东西淹没了,比如他的宠物--人人都知道他的哮天犬,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有一只鹰吧?实际上,二郎一出现,应该是架鹰纵犬的形象,这在《西游记》中就有提及。而同时,从诗中看,他还精通暗器--腰挎弹弓新月样,这个弹弓在《封神演义》中好象也出现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