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开头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

保卫黄河开头朗诵词的作用是什么

是突出当时新中国的形势艰难。

朗诵词在歌词之前,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的作用。它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不能交换位置。因为一般的民众总是在保卫自己家乡的战斗中一步步地成长为真正的战士,进而去保卫更大的领土,所以不能调换。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顺序也体现出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思。铺垫感情,提示下文,总起全文。

拓展资料:

保卫黄河朗诵词
但是,
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
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保卫黄河(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
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
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
游击靳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
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6

作用是突出当时新中国的形势艰难。
朗诵词在歌词之前,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的作用。它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朗诵词是一种呼告 调动一切读者的思想感情 为下面歌词歌颂黄河蓄势 这是一中常用的写作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俩点:

    概括内容,强调主题——“伟大而又坚强”

2. 制造气氛,引起下文——“唱出我们的赞歌“

拓展资料

    《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1]》插曲,作词:光未然(张光年),作曲:冼星海,《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以快速大跳的动机和逐步扩张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09

朗诵词在歌词之前,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的作用。

它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第一章《黄河船夫曲》 
(朗诵词)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船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第二章《黄河颂》 
(朗诵词)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着我们的赞歌!

扩展资料。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07
作用:突出当时新中国的形势艰难。朗诵词在歌词之前,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的作用。它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不能交换位置。因为一般的民众总是在保卫自己家乡的战斗中一步步地成长为真正的战士,进而去保卫更大的领土,所以不能调换。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顺序也体现出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思。铺垫感情,提示下文,总起全文。
拓展资料: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歌词:
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要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创作背景:
1938年9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达延安后,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这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冼星海听后非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年3月,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六天,于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章。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03-18
是突出当时新中国的形势艰难
朗诵词在歌词之前,起到一种铺垫、提示、总起的作用。它提示我们后面的歌词要赞颂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不能交换位置。因为一般的民众总是在保卫自己家乡的战斗中一步步地成长为真正的战士,进而去保卫更大的领土,所以不能调换。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顺序也体现出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思。
铺垫感情,提示下文,总起全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