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500字(中国)(要有小标题)

如题所述

名人读书故事500字

【篇一:喂鸡求学的诸葛亮】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18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祖籍绍兴,生于淮安,是中国共产党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博学多艺、才华横溢,向为世人赞誉.
其实,天才出自勤奋,天才是勤奋之果.
1914 年,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上
发表了《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感言,就已经崭露头角.老师评价此
文时说:“心长语重,机畅神流.”他为什么会写出这样好的文章呢?
周恩来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他的乳母常常给他讲故事,教他劳作.后
来,他过继给叔叔.婶婶天天教他识文断字,写字作画,把童年时代的周恩
来带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地,丰富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也陶冶
了他的情操
上学后,周恩来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精神激励自己.每天,
他完成作业后,就博览群书.他一边读,一边摘录名言警句,还写读书心得.
他常常读到深夜,大地沉沉地入睡了,他还在书海里邀游.
少年周恩来就胸怀中华,放眼世界.他的作文经常联系国家和国际大事.
有一次,他看了白人资本家贩卖黑人孩子的《汤姆和琼斯的故事》,为黑人
孩子的悲惨遭遇而流下热泪,同时对资本家的罪行而义愤填膺.于是,他带
领同学写了两封信,一封写给黑人孩子,倾吐了发自肺腑的怜悯和同情;一
封写给白人资本家,表示了无比的愤慨与抗议.
1911 年暑假,周恩来从天津到东北探亲,接触了一位有抱负却无处施展
的老人.老人隐居乡间,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很多感时纪事的诗篇,抒发
忧国忧民的情怀.老人发现周恩来对时局有精辟的见解,对人民有深厚的感
情,便多次带他到烟笼山,并即兴吟诗抒怀:“今吾老兮有何志愿,图自强
兮在尔少年.”他对老人非常敬重,把老人的嘱咐深深记在心中.当他离开
时,老人特意写了《赠周恩来》和《赠周恩来南归诗》5 首,列举历史上的
著名人物通过刻苦学习和磨练,成了“非常之才”、成就了“非常之业”的
故事,意味深长地赞扬和激励周恩来.
在中华这块沃土上,周恩来迅速成长起来.他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学生
运动,并且成为学生领袖,积极地宣传马列主义,参加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
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伟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