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青岛都有哪些名人故居?

如题所述

沈从文故居 位于福山路3号,一座依山面海的西式建筑。1931年至1933年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1932年巴金来青岛时亦居于沈从文寓所。沈从文在此先后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名著名,《边城》也是在这期间酝酿而成的。沈从文故居斜对面曾是著名作家吴伯箫的故居,后因城市建设被拆除。

闻一多故居 又称“一多楼”,位于青岛海洋大学校园内,一座土黄色小楼。一九三○年六月,闻一多应聘来到青岛大学,任教授、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他在寓居的这座德式二层小楼里,授课之余,开始深入研究《诗经》、《楚辞》,还完成了《杜少陵年谱会笺》、《离骚解诂》、《诗经新义》等著述及长诗《奇迹》。一九三二年夏,闻一多离开青岛。

王统照故居 位于观海二路49号,是一座中西结合壁式的山坡型的三层院落。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的著名作家王统照的旧居。王统照1926年来青岛,在此定居近30年,1950年离开青岛赴济南。诗歌《这时代》、短篇小说《声》、《银龙集》、散文集《片云集 》、《青纱帐》、著名长篇小说《山雨》即在这里问世。1929年王统照在青岛还与同仁创办的文学期刊《青潮》,闻一多、老舍、朱自清、洪深、吴伯萧等著名学者也曾在这里欢聚,切磋文学。

老舍故居 位于黄县路12号。二层小楼,小院幽静。1934年-1937年,老舍一家在一楼居住。
坐北朝南。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文博士》等一批优秀作品。住在二楼的是作家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三兄妹。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康有为故居 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支路5号。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康有为1923年来青购此屋寓居。始建于1899年,三层德式砖木结构建筑,为德占时期总督府要员官邸。1924年康有为先生购买此房作为寓所,直至1927年3月病逝于此,现为山东省重点保护。

洪深故居 位于福山路1号,一座依山而建的欧式小楼。1934年洪深任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时在此居住。1934年洪深来青岛接替梁实秋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时在此居住。洪深的父亲洪述祖来青岛曾有别墅,名“观川台”,但被日本统治者没收。洪深租宅于此。他结合家庭遭遇及当时青岛的屈辱史,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由当时的明星公司拍摄,由电影皇后胡蝶主演。

梁实秋故居 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3号。1930年-1934年梁实秋受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时在此居住。30年代初,梁实秋在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出版了《文艺批评集》,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院内留有梁实秋当年栽植的树木。故居巷口有青岛市文物局立的铭牌。梁实秋认为在青岛的四年是他一生中家庭最幸福的时期,还认为在中国从北疆到南粤,以青岛为最好。

萧军、萧红、舒群故居
萧军、萧红、舒群故居位于市南区观象一路1号,一座花岗岩石砌成的二层小楼。1934年作家萧军、萧红夫妇从伪满洲国来此避难,与作家舒群一家比邻而居。在这座小楼里,萧军完成了长篇《八月的乡村》;萧红完成了《生死劫》,均由鲁迅作序推荐出版;舒群被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创作了中篇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6
梁实秋在小鱼山
第2个回答  2010-04-26
可以去查阅 青岛圈-青岛旅游门户站的“青岛名人故居”专题。http://info.i0532.net/category-469.html

本来想帮忙转载上来的,可是内容图片太丰富,无法全文转载,请见谅!

参考资料:青岛旅游门户 http://info.i0532.net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