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死后怎么下葬

如题所述

为什么今天仍要聊聊朱元璋,因为近来胡侃了几回朱元璋,所以理应接下来再聊聊朱元璋死后的下葬问题,特别是下葬时间和地点问题。实际上,燕王朱棣后来起兵造事,把老子任命的孙子皇帝撵出南京的皇宫, 至今下落不明,与朱允炆选择的下葬时间失当有直接关系,成为朱棣要搞他的第一理由。 现在,关于朱元璋的死亡时间,有各种说法,一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九,一说是闰五月初五,一说是闰五月十七日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说法,表面的原因是史书上记载多模糊,如《明史·惠帝纪》:“恭闽惠皇帝讳允蚊,大祖孙,懿文太子第;子也。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只是说明朱元璋闰五月死的,而哪一天没有说。 但对于下葬时间倒说得很具体,“(朱允炆)辛卯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于孝陵,诏行三年丧。”“辛卯”,现在可以确定了,就是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日。 从这里推算,朱元璋下葬是他死后的第七天,那么死时间就是当年的闰五月初九。对于朱元璋到底是哪天死的?按说这是很清楚的事情,为什么史书上要写得模糊?这与朱允炆给朱元璋选择下葬时间不当,“嫌其太速,事理有不尽然者”,为掩人耳目啊,故意混淆是非。 确实,如果根据《明皇大政记》等史书的记载,堂堂一位开国之君,死后几天即下葬了,那么多分封在外地的王子都没有赶回来啊!这正常么?所以,朱棣在听说侄儿把他老子匆匆埋了后,十分恼火。谈迁的《国榷》记载,“燕王入临,将至淮安”,以为父亲奔丧为名,要找朱允炆讨说法,这为以后篡位找到了第一理由。《明皇大政记》记载,“故燕王移檄,亦有此句,且指以为罪。则葬之的据甚明。” 而正是考虑下葬时间上有让人说出话的地方,朱允炆到底是哪一天把祖父葬了的说法很多,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高皇帝之葬,《吾学编》、《明书》:‘辛卯皇太孙即位。是日,葬孝陵。”而他书多不敢及,疑之也。于是有六月初一之说。夫即位,必先告几筵,以明授受继体之正。建文即位,实在三十一年闰五月十六辛卯日,去高皇崩仅七日,即于是日完葬事。’” 《明史·本纪》称“五月辛卯葬孝陵之下。”,而《通纪》及《建文朝野类编》都记载是“六月甲辰”,现在查一下,是闰五月二十九日。 又有说,不是死后七天下葬的,而是七个月后,如徐乾学《读礼通考》称,“乾学谨案,明代诸栽纪,皆言大祖崩七日而葬。惟吴朴《龙飞纪略》逾七月而葬。”这种说法的理由是,朱允炆是很讲礼制的皇帝,不应那么快就把祖父给葬了。 现在史学界大多认为,朱允炆确实是“速葬”了朱元璋。那朱允炆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有史书上称,这是朱元璋自己选择的时间,“故即位而葬,同日并举,皆高皇遗命,正以速葬消诸。”而秘史更称,朱允炆实际上在即位的前一天,即闰五月十五日把朱元璋给下葬了。这是“领命于地下”。这里说明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出乱子,留下遗言要朱允炆从速办自己丧事的。 朱允炆为什么要这样,除了“遵旨”,还有原因吗?急于即位?《皇明大政记》称,“并初虞致祭,不啻数坛,尚称皇太孙。宁有大葬无嗣皇帝主祭之理?”这里说的很明了了,也有道理,就是朱元璋刚死时,为他办事的朱允炆身份还是皇孙,这与礼制不符,老皇帝死了,怎么能没有新皇帝继位?国不可一日无君啊。 而从天气的角度考虑,速葬朱元璋也不无道理。南京素有“火炉”之称,闰五月时已是夏天了,很热了。不早早埋了,还想发臭? 朱玩璋到底是哪天死的哪天葬的,下葬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根据上面的文字和相关史料可以归结如下,大概是朱允炆在朱元璋一闭眼,就想着即位的事情,而为了不让朱棣诸王回京(南京)找事,坏了自己的皇帝大梦,把朱元璋从速埋了,从速上位,并给各王发遗诏,不得回京奔丧。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9
厚葬,是中国丧葬文化的最典型特征。因为大量的珍宝被埋到地下,自然会让贪财者盯上,由此兴起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盗墓文化”。可以说,盗墓文化与丧葬文化,是一种孪生文化,源出一体,都是“死人文””,有墓那一天就诞生了。 http://club.jinti.com/26236.html 中国历史上的厚葬之风,学术界一般认为兴于春秋时期,盛于汉唐,至明清又呈一个高潮。原因自然是这几个时期国力强盛,相对来说国富民安,社会财富总量大增,这给厚葬创造了一个物质条件。但就每一个朝代来说,到底该陪葬多少,并无一个具体标准,不象陵寑那样,多长多宽,建在何处,什么方向,还有个“风水理论”作指导。陪葬多少,基本上是以死者生前财富拥有量和地位来决定。生前捞得多,死后葬得多;生前权力大,死后葬得丰,这在帝王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如中国历史上的实际女皇慈禧,掌管大清江山那么多年,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女人,生前酷爱珍珠、玛瑙、宝石、玉器、金银器皿等宝物,在她死后全陪葬了,市价高达亿两白银。当全部宝物殓葬完毕后,送葬的人发现棺内还有孔隙,就又倒进了4升珍珠和2200块红、蓝、祖母绿宝石,光这些用来填空的珠宝,就值223万两白银。而与慈禧陵同处清东陵内的乾隆皇帝的陵墓裕陵,里面陪葬品亦甚丰,这与他处于“康乾盛世”,在位时间长有直接关系。 http://club.jinti.com/26236.html 自秦始皇以后,中国大大小小的帝王约有492位(这一数字是有争议的)。这些帝王中,目前留下陵墓的,可以找到遗址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原因一是一些短命帝王根本就没有自己的陵墓,如明建文帝朱允炆,被其四叔朱棣夺了皇位后,下落成谜,哪有陵墓?二是被大自然的风雨摧毁了,已找不到“坟头”。目前考古发现的,多是这部分的陵墓,如2006年底发现的安徽汉代六安王陵。还有,就是被盗墓者和复仇者掘掉了。在目前大家能看到的帝王陵墓中,没有被盗的很少,如唐陵,19座被盗了18座。还一个原因也不能不提,为了防止被盗,有的帝王干脆不留陵,如帝王中首提“薄葬”的曹操有“七十二疑冢”,实际他葬在高陵,又称西陵,至今不见踪影。元朝诸帝也行此道,崇尚“深葬不坟”,据说成吉思汗的陵墓造好后,调万匹骏马踏平草地(即“其墓无冢,以马践蹂”),隐去陵址。这类帝王该算是“王中王”,可谓聪明死了。 http://club.jinti.com/26236.html 在盗墓者眼里,众多帝王陵墓中,哪几座最值得冒险?满门抄斩、诛灭九族也可以不顾?换一个话题说,哪几座帝王的陵中陪葬最丰?就今天来说,每一座帝王陵墓都是一座宝库,里面的陪葬品都是价值连城的,哪怕是当年一只极普通的瓷碗,现在都是文物。帝王陵墓越往前,其陪葬品的价值越高。所以,到底哪几座帝王陵最有价值,并不好一概定夺。但从民间和史料记载来说,陪葬品最丰的有这么三座帝王陵墓:秦陵、茂陵、乾陵。前两座是毛泽东诗词中所提到的“秦皇”、“汉武”的陵墓,乾陵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由于这三陵中宝藏到底有多少至今仍是一个谜,对盗墓者来说极具诱惑力,是盗墓者最想下手、最值得冒险的三座陵。不像慈禧陵、裕陵等“肥陵”已在民国时期被军阀孙殿英部彻底盗挖,后又在“文革”中间,被官方“考古”过。 http://club.jinti.com/26236.html
第2个回答  2014-04-29
八抬大轿下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