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这首诗的全文是: ( ),( )。 (

《蝉》这首诗的全文是:
( ),( )。
( ),( )。

 蝉 [唐初]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追答

这个嘛?

追问

哪第二句现在人们用来干什么?

追答

我找找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因此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暗示着: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追问

快点呀……

对不起。

追答

-_-||啊?

追问

因为我写了个“快点呀”

追答

-_-||没事

追问

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什么?

这次真的快点啊!

追答

作者意在劝谏世人,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 
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 
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8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浙江余姚)人,初唐的重臣,也是 著名书法 家。兄长虞世基。 杨广在江南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投奔,被赏识重用,当时杨广表面上还是个正人君子。 虞世南勤奋好学,沉静寡言,从不趋言附势,贪财好利,这一点与虞世基截然相反。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后,立即派人去杀佞(ning)臣虞世基,虞世南求情,不许,又想顶替哥哥,还是不行,最后,一家人只剩下虞世南,其余全部毕命。 后来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召虞世南做黄门侍郎。再后来李世民又打败窦建德,召虞世南为秦府参军,位置与房玄龄几乎平起平坐。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得到李世民的严重欣赏。 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呼啦啦瞬时全部到位。 景色如画,李世民开口:“要国富民强,君主必须有自知之明,臣子必须舍死力谏,决不能做杨广、虞世基那样的亡国君臣。” 众人急忙附和,只有虞世南默默不语。 当着虞世南的面说这话,李世民也感觉不妥,立即解释:“世南是世南,世基是世基,不可同日而语啊。” “说起来,杨广还是我表哥呢, 很正常嘛。” 这下,虞世南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李世民趁热打铁:“虞爱卿,请喝口酒。”李世民立刻转移话题,向大家介绍了昨晚写的一首诗,李世民谦虚:“大伙提点意见。” 褚亮(褚遂良父)首先站起来:“对仗工整,用典恰当” 李世民摆了摆手,和蔼着继续谦虚,“多说点不足吧。” 大家 都不说话 ,见气氛有点尴尬,李世民笑了笑:“众位爱卿最近有什么新作吗?说出来供大家欣赏。” 说这话时,李世民的眼神一直盯着虞世南。 虞世南起身,向太宗施礼:“今年秋天,臣做了一首《蝉》,在此献丑。” “请”太宗陡然起兴。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好!好!爱卿洁身自好,自然名声远播,乃我朝之大幸矣”,李世民从内心喜欢虞世南。 然后,大家鼓掌。
第2个回答  2014-12-18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第3个回答  2014-12-18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第4个回答  2014-12-1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