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的主要写作手法有动静结合吗

如题所述

《乌衣巷》诗中后两句为动静结合。“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读者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

扩展资料:

艺术风格:

《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创作背景: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南京),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乌衣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16
答案:这首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原诗: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赏析:
《乌衣巷》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也是作者《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这首诗中,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从中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们,如过眼烟云,成为了历史的陈迹。
此外,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对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第2个回答  2015-07-11
写作手法概述(一)

  写作手法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表达方法,修辞方法,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写作手法概述(二)
  修辞手法(修辞格):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设问:先提出问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