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 生平简介100-200字左右 加上 趣事 100-200字左右 字数别太多!!!!!!
和古诗5首

苏轼画像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1036年 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
1054年 娶王弗
1057年 21岁高中进士,母丧,服孝(1057.4~1059.6)
1059年 举家前往京都
1061年 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
1061年 任凤翔府判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年 任职史馆
1065年 妻丧
1066年 父丧;服孝(1066.4~1068.7)
神宗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1068年 娶王闰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 返京;任职史馆
1071年 任告监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 38岁任密州太守
1076年 40岁任徐州太守
1079年 43岁任湖州太守;入狱
1080年 谪居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 往常州
1085年 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元佑年间太后执政(1085~1093)
1086年 以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 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
1091年 任吏部尚书;往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年 任扬州太守;兵部尚书;礼部尚书
1093年 妻丧;太后逝世;调定州太守;河北军区司令
1094年 往惠州贬所;谪居惠州
1097年 往海南;谪居海南儋州
徽宗(1101~1126)太后执政(1100)
1101 年,北返;往常州;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66岁
1102年,即崇宁元年六月葬于汝州郏城钓台乡上瑞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6
生平: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古诗: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
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
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
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
道边修竹水潺潺。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
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
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
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
旅人讥客懒。

【郿坞】
衣中甲厚行何惧,
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
脐脂自照不须灯。

【楼观(秦始皇立老子庙于观南,晋惠始修此观。)】
门前古碣卧斜阳,
阅世如流事可伤。
长有游幽人悲晋惠,
强修遗庙学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
白术谁烧厨灶香。
闻道神仙亦相过,
只疑田叟是庚桑。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这些是比较短的,长的苏轼吧还有哦。。词也有的。。其实还是词经典些。。。

抱歉。。。趣事我不太了解哈。。。
第2个回答  2010-04-28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等
1.东坡肉

苏轼喜欢竹子,他的居室四周都种上各种竹子,平时有空儿就漫步竹林观赏竹子。他也喜欢吃肉,曾写诗一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东坡曾经做过杭州的通判,治理了西湖,使之水路畅通,农田受益,连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农民都说苏东坡是好官,到了过年时家家杀猪宰鸡,送给苏东坡。他收到后,记下人名。然后把猪肉切成大方块,下好作料放在大锅里煮。苏东坡亲自看火候,直到汤汁快完的时候,才命人停火。这时的肉,香喷喷,红酥酥,格外诱人。

到了中午时分,他又命人按名单给大家送去,让他们过年,苏东坡也约请一些官员和老人一块饮酒、吃肉。大家都觉得这肉味道特别鲜美,酥软适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众人给这肉起了一个名,叫“东坡肉”。

苏东坡这么做,受到当地人们的称赞,留下了美名。大家给他的诗续了两句:“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天天笋炒肉。”

2.与小妹谈诗

苏东坡与妹妹经常以谈诗的形式开玩笑,说来有趣,挺逗的。苏小妹的额头较高,苏东坡下巴较长。有一天,苏东坡口占两句,拿妹妹开逗:“未出厅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小妹毫不示弱,张口就说了两句:“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方流到腮边。”兄妹俩都用夸张的手法讽刺了对方生理上的特点,饶有情趣。

一天,苏东坡的朋友黄庭坚来访,刚落座,小妹就说:“您来的正好,我有两句没写完的诗,您帮我修改修改。”黄庭坚忙说:“不敢,不敢。在苏东坡面前哪敢说修改你的诗!”

苏东坡谦虚地说:“老弟不必客气了,我妹妹这么信任你,当然向你请教了。”黄庭坚也不是一般人,他是江西派的开山始祖,诗文都有很大的名气,但他还是虚怀若谷:“那我试试。”

小妹说:“我有两句诗,要添两个字,可一时又不知添哪个字合适。你们帮我推敲推敲。”

“你说说!”俩人同时催问。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这两处加个什么字更好哇?”

苏东坡沉吟了一会儿,说:“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加‘摇’和‘映’好!”

黄庭坚也认为苏东坡的意见是正确的:“依我看‘摇’和‘映’就挺好。”苏小妹摇了摇头。

苏东坡又想了想,说:“那就加‘舞’和‘隐’,成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了。”

黄庭坚接着说:“这两个字好,有动有静。”

小妹又摇了摇头,笑了笑,说:“我加的字是‘扶’和‘失’,也就是说‘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怎么样?”

苏东坡和黄庭坚听了以后拍手叫好:“这一‘扶’一‘失’,把轻风、细柳、淡月、梅花都写活了,真好!”
第3个回答  2010-05-08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晰宗亲政启用新党,苏轼又被一贬再贬,之贬到海南,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苏轼北返时在常州逝世。当时为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享年六十六岁。高宗朝,赐太师,谥文忠。
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念奴娇 赤壁怀古》」他写的绝句《题西林壁》也以富与理趣着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总之,苏轼的诗今存 2700 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岁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轼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其词集名东坡乐府,传本甚多,王鹏运四印斋覆刻景元延佑本,朱氏强村丛书编年本俱佳。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40180.html?fr=qrl3

第4个回答  2010-05-08
苏轼画像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生死一线
苏轼入狱后,神宗皇帝为了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入狱和东坡同睡。白天吃饭时,小太监用言语挑逗他,苏轼牢饭吃得津津有味,答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夜里,他倒头睡,小太监又撩拨道:“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不理不会,用鼾声回答。小太监在第二天一大早推醒他,说道:“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吃不香睡不稳的异样举动,危在旦夕。

【石鼻城】
平时战国今无在,
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
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
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
道边修竹水潺潺。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
孔席未尝暖。
安知渭上叟,
跪石留双骭。
一朝婴世故,
辛苦平多难。
亦欲就安眠,
旅人讥客懒。

【郿坞】
衣中甲厚行何惧,
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
脐脂自照不须灯。

【楼观(秦始皇立老子庙于观南,晋惠始修此观。)】
门前古碣卧斜阳,
阅世如流事可伤。
长有游幽人悲晋惠,
强修遗庙学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
白术谁烧厨灶香。
闻道神仙亦相过,
只疑田叟是庚桑。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江上同舟诗满箧,郑西分马涕垂膺。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官舍度秋惊岁晚,寺楼见雪与谁登。遥知读《易》东窗下,车马敲门定不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