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歌》的创作背景以及歌词和歌词主题

如题所述

国际歌
欧仁·鲍狄埃(1816-1887)出生于巴黎一个制作木器的手工业工人家庭,他在艰难的环境里刻苦自学,从他所能够找到的书籍中吸取知识的营养。法国革命民主主义诗人贝朗瑞的诗,在他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记。1830年七月革命爆发时,年仅14岁的他就写出了他的第一首诗歌《自由万岁》。从此,他开始用诗作为武器,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并逐渐由一个民主主义者向社会主义者转变,并于1870年加入了第一国际,成为第一国际巴黎支部联合会的委员。

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了。英勇的巴黎工人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月28日,公社成立了。鲍狄埃先后担任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委员、公社委员。他在担任公社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时,被人们称誉为“最热情的公社委员之一”。

巴黎公社失败后,他在群众的掩护下,躲进了蒙马特尔我人基特家的阁楼,幸免于难。在这悲痛的日子里,他的心情无法平静,5月30日,他用战斗的笔,写了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国际》,正式宣告向敌人“开火”。

1887年,他在贫困中与世长辞,巴黎的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年,法国工人作曲家彼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谱写了曲子。从此,它便成了世界无产者最喜爱的歌,从法国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译文的《国际歌》,1899年被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为了便于传唱,翻译这首歌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党员柯茨只选择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三段,1923年瞿秋白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因此我国所唱的《国际歌》也只有三段。

1923年,瞿秋白从苏联回到国内,担任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主编,同时着手翻译《国际歌》。

《国际歌》自1888年6月在法国里尔一次工人集会上第一次唱出后,这首法国工人的战歌经四十多年的传播,已成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苏联人民就是唱着它战胜敌人,最终走向新胜利的。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国际歌》并没有流传开来。《国际歌》传入中国后,有两种译文,可惜都译得不理想,歌词晦涩不上口,广大劳苦大众很不容易接受。这也是这首伟大歌曲一直没有能在中国传唱开来的原因。

瞿秋白在苏联出席了第九次全俄苏维埃大会,见到了列宁;他更在这个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受到了蓬勃发展的各项事业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他早就下决心,要将《国际歌》重译,让它在中国广泛流传,成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首战歌。

重译《国际歌》的宗旨,就是要让翻译过来的歌词,既准确又易唱,让它很容易在劳动人民中间流传开来。当时,瞿秋白住在北京黄化门西妞妞房他叔叔的家里。守着一架风琴,他开始着手译《国际歌》了。他对照原文,一字一句的推敲。时而沉思斟酌,时而自弹自唱。每一句歌词定稿,都要如此反复再三。他译着,唱着,译到“国际”一词时,他站了起来。这个词,汉语只有两个字,而外文却是老长一串音节。如果照例译成“国际”一词,配上原谱,将成为“国际———,就一定要实现”,“国际”一词,拖得这么长,那将是很难唱也是十分不悦耳的一句。

瞿秋白为这个词怎么翻颇费思索,他在小屋里来回走动,不时地哼着,想着。在莫斯科的经历,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眼前:那向往社会主义而来到苏俄的各国无产者激动歌唱的声音,那解放了的苏俄人民幸福欢歌的声音,以及他自己为求真理而慷慨高歌的声音,都汇集成一片气势磅礴、无往而不胜的雄浑壮丽的旋律,回荡在他的耳际。他忽然停下脚步,若有所悟地走到琴边,手指按在琴键上,有力地弹奏着《国际歌》的这一段。随着琴声清晰的节奏,他用不很高的,却十分庄严的声音唱出了:“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歌词和歌曲是那样和谐地融和成一体了!瞿秋白终于用音译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国际歌》译成后,他曾对曹靖华说过:“‘国际(英特纳雄耐尔)’这个词,在西欧各国文字里几乎是同音的,现在汉语用了音译,不但能唱了,更重要的是唱时可以和各国的音一致,使中国劳动人民和世界无产者得以同声相应,收万口同声、情感交融的效果。”

1924年,瞿秋白在上海大学任社会学系主任,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那天,在上海大学的纪念会上,瞿秋白登上高高的讲台,在一群爱国青年中间,与任弼时等师生一起唱起了《国际歌》。从此,这首响遍全球的伟大旋律,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向反动黑暗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瞿秋白在重译《国际歌》11年后,于1935年2月在江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杀害。临刑时,他昂首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他用歌声向敌人宣布:“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节奏抑扬顿挫,慷慨激扬,感情丰富,蕴涵深刻的道理。国际歌代表着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反抗精神,一种反抗压迫反抗专制反抗剥削的一种精神.哪里有压迫,哪里有专制,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着国际歌的声音!

[法]欧仁.鲍狄埃词

比尔.狄盖特曲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的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国际歌》中文版的由来

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作词,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谱曲的《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也是世界上最被广泛传唱的歌曲之一。

130多年来,《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它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

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发表留下来的。但是以诗的形式出现, 没有附曲,不适合唱颂。

1923年6月,《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了瞿秋白从法文译来的词和简谱的《国际歌》,这便是我国最早能唱的《国际歌》。瞿秋白将法文“Internationale”(国际)一词音译为“英德纳雄纳尔”,如此,词和曲和谐地融为一体,朗朗上口,使《国际歌》在社会上得以传唱起来。

而我们今天在各种集会上所传唱的《国际歌》,则是1923年诗人萧三从俄文版转译,陈乔年配歌,副歌译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1.创作背景:《国际歌》(法文:L'Internationale)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原文(法语)的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在1871年所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其谱曲。这首无产阶级战歌很快被翻译成世界上的许多种语言。是国际 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著名的一首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极广。
2.歌词:
第一段: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第二段: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会成功!
第三段: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它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副歌: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3.主题:《国际歌》这首歌曲为行板,降B大调,4/4拍子。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这里选用的是管乐改编版。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志士们不屈的气节;乐曲的中段旋律在调性上实际上转为属调(即F大调),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第2个回答  2006-11-06
背景:《国际歌》
The Internationale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歌曲 。1871年6月 ,第一国际活动家、巴黎公社成员的法国工人诗人E.鲍狄埃为纪念巴黎公社革命精神 , 在蒙马 特尔区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 国际歌》歌词。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P.狄盖特为歌词谱曲 ,并于同年7月 23 日由工人的里拉合唱团在里尔的售报工人集会上首次演唱。此后,日益为人们喜爱,并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国。1917~1944年,曾被苏联定为国歌。1923年传唱于中国。《国际歌》自产生以后,成为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战歌 。1920年即有中译歌词,1962经过订正的译词发表于《人民日报》。

歌词
(法)鲍狄埃词
(法)狄盖特曲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第4个回答  2006-11-06
1888年6月16日,人类歌曲史上最有威力的、影响最深远的歌曲——《国际歌》的曲子,在一个工人作曲家的笔下诞生了。从此,这首战歌响遍了全世界。

《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鲍狄埃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壮丽篇章。但是,这首诗整整经过16个年头,才出现在由朋友集资出版的鲍狄埃的《革命诗歌集》中。又过了一个年头,有人将这个诗集给了工人作曲家狄盖特,劝他在那里面找些歌词来作曲。�

狄盖特于1848年10月8日出生在比利时根特城工人家庭,后全家迁居法国里尔。7岁就进工厂做童工,12岁才进工人夜校。他很聪明,16岁考进了里尔市立艺术学院的夜学部,学习绘画和音乐,18岁获得学院的音乐一等奖。他终于成了业余的工人作曲家。

狄盖特拿着这本诗集,回到家里一翻开,立即被吸引住了,特别是那首《国际歌》,他更加喜欢。他觉得那首歌词很适合于写成合唱歌曲。歌词激励着他,他以满腔的激情,一夜不眠,谱成了那首气壮山河的曲子。第二天晚上,他在一个酒馆里试唱。6月23日,他在卖报人的庆祝会上正式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接着以狄·盖特假名出版,印了6000份。�

《国际歌》出版不久,就遭到统治阶级的迫害,发行人因为这首歌被判刑。狄盖特一生清苦,1932年9月26日病逝。但是,不管统治阶级怎样禁止和迫害,这首歌还是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响遍全世界,永唱不息。�
国际歌歌词

国际歌歌词

[国际歌] [合唱版] [] [APan] [offset:]

(法)鲍狄埃 词

(法)狄盖特 曲

编辑 APan

起来 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 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 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一切归劳动者所有 哪能容得寄生虫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 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参考资料:http://www.cctv.com/geography/history/20020603/34.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