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日本,德国,美国,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决定日本,德国,美国,中国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

二十一世纪初的世界形势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世界格局演化的结果,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发生了三件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一是以苏联解体和中国走市场道路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大潮的退下;二是在日本停滞、西欧低增长的同时,美国出现了持续时间达十年的"新经济";三是中国以走市场道路为标志,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工业产生能力出现了长达十年的高增长。 他们相互联系和影响,决定了今天的世界面貌。 苏联解体和中国走市场道路为标志的社会主义大潮退下产生了这样两个重大后果:一是全球化、经济自由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和经济自由化--取得飞速发展;二是全世界各国的统治者从此走到了一起,在利益总体一致的基础上空前团结;三是世界范围内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展而继续加剧的反抗力量失重并失去体制内的地位。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反对力量,使得资本主义迫于压力,对照社会主义取得改进的养料,采取了改良的手段以削弱反抗力量。一旦社会主义退潮,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恶性扩张的体制外合法制约力量已基本被消失,资本主义从此不思改进,而这正是全球化和经济自由主义高歌猛进在资本主义内部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东欧都已投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怀抱,使得他们的力量是大大增长了。而与此伴随的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在全世界的盛行。 从九二年开始的中国市场化道路使得中国的经济彻底融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并产生了一个长达十余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伴随着这一增长的是第三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这将对整个世界产生未必亚于美国的重大影响。首先:中国生产能力的高速增长打破了世界分工体系中第三世界的链条上的格局,其次,中国的崛起开始挑战中等发达国家以至日本等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完整而庞大的工业基础可以具备几乎任何普通工业产品的技术和加工能力;它较低的收入水平,庞大的人口,基本普及的初等教育、庞大人口的中等教育和不断增长的绝对数量庞大的高等教育,几乎可以无限量的提供各层次的廉价的人力资源;它很高的储蓄率和庞大的在2002年将超过美国的外资流入使得资本几乎可以无限量供应;它良好并飞速发展的基础配套设施使得投资和生产的配套和容纳能力相对于世界市场几乎无限的大;它庞大的人口和并非很低的经济水平产生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市场;它的专治体系提供了资本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保护。所有这些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于是,中国具备了在第三世界之中最为庞大的生产潜力 % 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首先,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了全球主要力量拥有如此广泛而坚实的共同既得利益之状态,出现了除非其内部发生分裂否则在一二十年内不会遇到挑战者的局面,以致有人声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已经成为惟一可行的选择,历史开始了以西方价值观和制度的胜利作为终结的进程。其次,美国是这个既得利益国家集团中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咄咄逼人的力量,同时,欧洲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力也在急剧提升。对美国霸权的理解必须要以发达国家作为一个利益集团为背景。换言之,美国只是整个西方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影响力的源泉也在于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欧洲的选择才特别值得关注。第三,在确立和实施国际规则的方式上,明显带有地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并开始呈现出北美、欧洲并立和亚洲加速组合之势。地区一体化无论就深度和广度而言都在加剧的背后,隐藏着各主要力量力求巩固和扩大势力范围,将于己有利的规则灌注其中以抵御区外竞争的动机。最后,尽管广大发展中国家拥有建立更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并且在个别领域占有优势地位,比如俄罗斯的军事力量,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中国的人口规模,但总体来看,它们大都是现行不公平国际规则和由发达国家设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接受者,而且它们之间受益或受损情况又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在形成集体行动以谋求共同利益方面,还存在重重障碍,尚需要下大力气加深合作。 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世界范围内新的国际分工格局。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为国际贸易、直接投资和技术扩散在深度、广度和数量上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得益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扩散和市场开放,而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也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也得以积累。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和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应当承认,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历支持了“共赢”的观点。然而,全球化在为世界提供“共赢”机遇的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掉入“国际分工陷阱”的挑战。在整个国际分工链条中,发达国家凭借其资本、科技、人才、营销和消费方式上的优势或先机,占据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市场,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末端,成为全球市场上为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伴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换言之,全球化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够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就是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它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 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团结起来,但要真正合成一股力量还需要跨越许多障碍。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之间拥有共同利益,后者为其通过合作来保障自身利益创造了条件。可是我们还要看到,共同利益只是合作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数量过多,考虑到各国因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各异其利益也有所不同,同时考虑到采取集体行动的成本收益分担和享用常常不对等,再加上发达国家的分化政策,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组成一个既得利益集团或形成一股国际力量的难度巨大,因而它们在制订国际规则的谈判过程中经常处于劣势。换言之,发展中国家的成功合作往往具有局部性和暂时性。它们联合起来并且真正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条件尚不成熟。 发达国家既得利益集团内部“两极”格局初露端倪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和欧洲的分歧是深刻的和难以弥合的。我们已经看到,它们在构建未来世界秩序的路线和理念上存在差别,并在货币领域内竞争激烈。但关键在于,美国推进全球化的方式不啻是对欧洲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价值观的颠覆。欧洲是在对自身进行改革,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认同美国。应该看到,美国和欧盟的综合实力差距扩大的趋势已经停止。相对美国而言,欧洲具有更强的独立性。换言之,欧洲需要美国帮助和支持的程度要远远低于美国对欧洲的需要,至少欧洲已不再需要美国这个保护伞来满足其防务需要。在人口、产出、贸易、制造业等方面,一言以蔽之,在市场规模方面,欧盟已经超过美国。在曾经是比较薄弱的领域,即世界货币和金融市场方面,随着欧元和统一中央银行体系的创立,欧洲与美国在配置和享用全球金融资源能力上的差距也在大大缩小。欧元区和欧盟运作与扩大的方式,以及它们对待和处理国际争端的总体态度与手法(尽管欧洲内部各国之间有所差异),为其“软力量”的积累贡献甚大,彰显了美国奉行的单边主义不合时宜或“失道寡助”。甚至仅从欧美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上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事实上已经在出现。以长远眼光看,未来最有可能和欧美平起平坐的一极就是亚洲,其中处于关键位置的是中日韩三国。 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问题空前严峻和紧迫,需要而且必须通过尽可能多的国家间的协调与合作方能解决。 全球问题主要是指那些涉及整个人类福利的长期和普遍问题,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六大类:贸易与投资规则的确立与执行;全球金融体系稳定;以恐怖主义、腐败、洗钱和非法移民等方式表现的跨国犯罪;人类健康,其中特别涉及到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和对转基因有机体的管理;环境与资源,包括气候、污染、生物多样性和热带雨林保护等;安全,包括防止地区冲突、多边维和,以及对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这里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影响全球格局的两个长期因素:全球治理和与此有关的移民政策以及人口问题。需要各国共同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做出贡献。但找到有效的途径实现这个目标却困难重重。当今的超强国家美国在享有霸主收益的同时,没有能够尽到公正地和充足地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义务,几乎所有的全球治理机构又都面临着合法性不足、透明度不够、责任心不强的困扰。今天,资本、技术及管理知识等生产要素都可以跨国界自由流动,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例外。许多狂热的自由市场原则的信奉者,也都回避了允许劳动力在这个星球上自由流动的主张。劳动力自由流动受阻,在更深的层次上暗示了经济全球化的限度。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大量吸收移民已成为这些国家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大量移民进入发达国家后带来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势必会波及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乃至世界格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2
先说说前提,现在世界是民主共和制社会。最大的国是联合国。你看联合国的体系是不是符合国家体系的特点?中国也是其中一国,其内部的合并(如欧盟)和分离(现在不多了,如车臣与俄罗斯)---分或合有其时代背景,如民主共和制社会中民主派实力强时,分的可能性大,共和派实力强时,合的可能性大,分别表现为邦联制和单一制(中央集权制),在二方实力差不多时,会形成联邦制的可能性大。联合国应该相当于邦联制,其内部区域的分合就象一个城市内部的区或县的分合或一个区或县的内部乡镇的健分合,不会影响整体的完整性。 世界局势有如过去春秋战国时期,联合国相当于周朝,大小诸侯国很多,合纵连横的发生都是常事,如中俄哈上海合作组织是合纵,大到联合国小到家庭单位都存在,是时代特点,单独比美国实力是第一,因为军事和经济强大,日本德国经济行,军事不行,综合起来还不如中国,中国军事经济综合起来大概排列第二第三(反正一般都这么说,与俄罗斯比,有点奇怪怎么和2008年奥运会金牌榜排名前三名一样),要是以联盟来比较,美国和英联邦国家联盟是第一,欧盟第二,俄罗斯中国与中亚联盟第三(这个组织是合作伙伴关系,还比不上前二者的“亲戚”或朋友关系,所以实力要打折扣,如果俄中形成“亲戚”或朋友关系,那在军事上的协作方面一定是世界第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俄方曾有此意向,后来未形成),若加上日本韩国东南亚等松散联盟,美国与英联邦实力将稳居第一。

觉得有可能是总体上形成由欧洲大陆和美加澳新英爱尔兰为大联盟的第一世界国家,以亚洲各国为大联盟的第二世界国家,以非洲各国为大联盟的第三世界国家(南美各力加勒比各国猜不出),各大联盟内部又分为各区域联盟,如美英爱加澳新联盟和欧洲大陆联盟(和欧盟将俄罗斯吸收进来,与美国和英联邦形成局部制衡),中国可能加入东亚联盟(象日本在二战中想达到的)与中东联盟相制衡,区域联盟再往下还可分,如东亚联盟可分为中国与东南亚联盟应对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联盟,-----可以一直细分下去----如我国内部可分为北方区(含东北)华北区,华中区,南方区(含东南)(我国建国初期就是用这类国内区域分法),再分下去,到一个城市的社区也可合并或分立。 在民主共向制社会中,人民成了世界的主人,人民的意愿决定局势地走向,在人与人,各级团体(人群与人群)的力量对比中,理论上公民的投票会决定一切可能,世界各级区域的人民大多数是爱好和平的,所以只要民主共和制的国家制度被坚决不打折扣地执行,那么世界应该是不会发生战争的,为何现实不是,因为如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形式的民主共和制有漏洞,代理人民参政的管理层在动作过程中也不一定时时都代表人民意愿,当然世界各国都差不多,除非管理层的第一项命令都要交由人民进行全民公决----所以这种代议制造成管理者决策时,表现为国家机构发布的命令,可能代表大多数人民意愿,也可能不代表人民意愿,即使得到人民的及时反馈而修正,但是总有滞后性。可能给人民带来损失。所以每届国家机构选举对于选民来说要有点运气---希望他们选中的是个相对较好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22
经济,军事,人口,国家的资源,综合实力,你这个国家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这些都是。
第3个回答  2010-04-22
最主要的是经济实力,再加上科技。实力决定一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