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的事迹

如题所述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孙中山幼年时爱听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少年时代在美国属地檀香山先后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1883-1886年,孙中山继续求学于中国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毕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来转入中国香港西医书院(这所学校后来并入中国香港大学〕学医。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读医学,而且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892年 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中国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术精明,而且对贫穷病人免费治疗,因此,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 1892年 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中国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术精明,而且对贫穷病人免费治疗,因此,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 1894年 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 *** 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 *** ”的主张。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中国香港,成立了中国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 *** 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 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 *** 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年 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的黄花冈起义,加上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 *** ,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荐袁世凯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袁世凯上台后,逐步实现其变共和为专制的阴谋。1913年3月20日,他派 人在上海暗杀了 *** 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 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 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讨袁,但因 *** 内部涣散, 在袁军的进攻下,不到两个月先后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 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参考: fungchiwood.tripod/DrSun
革命期间 1895年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兴中会总会在中国香港成立,与会者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 *** 」为誓,兴中会选出杨衢云为会办(当时称为伯理玺德天,即 President),孙为秘书。3月16日(二月二十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 *** 旗为起义军旗,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先生主持前方发难任务,衢云主持后方支援工作。孙中山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重阳节(10月26日)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失败作收,以陆皓东为首的多数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中国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孙于11月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1896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2],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同年秋天,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 in London),孙并被邀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1897年,孙经加拿大,转往日本。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1900年庚子拳乱引来八国联军,孙中山借机联系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希望能筹划南方诸省,成立类似美国的合众国 *** ,李也答应与其会见。但在日本友人协助下却发觉不过是个清廷陷阱。而后李赴北京协调条约之事,此会面也无疾而终。同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中国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州田起义)。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而失败,孙亦返回日本。 革命期间的孙中山 1903年夏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改革命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9月,孙中山离日再赴檀香山,希望再次在华侨中发展革命。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三藩市。后得三藩市致公堂保释及代聘律师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孙中山之后到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是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活动宣传革命,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于1905年中再赴远东,7月抵达日本横滨。在宫崎寅藏介绍下与黄兴见面,并开始筹划联合各革命组织。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内田良平的牵线下,结合孙中山的兴中会、黄兴与宋教仁等人的华兴会、蔡元培与吴敬恒等人的爱国学社、张继的青年会等组织,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为同盟会总理,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政纲,并以华兴会机关刊物《二十世纪之支那》改组成为《民报》,在发刊词首次提出「三民主义」学说,与梁启超、康有为等改良派激烈论战。继编定「同盟会革命方略」,正式宣示所进行者为国民革命,将创立者为中华民国;并举所誓之四纲,定「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宪法之治」三程式以达成之。
1883-1886年,孙中山继续求学于中国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毕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来转入中国香港西医书院(这所学校后来并入中国香港大学〕学医。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读医学,而且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905年 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刚好两件..希望你满意 2007-02-10 17:36:09 补充: 嗯..我刚才发现楼上的跟我相似..为免误会..找的了两件给你孙中山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895年孙中山到中国香港,会见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人,准备筹划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 *** 」为目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