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的故事

请不要古文,谢谢

1.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乐之,国必,此非御下之道也。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君其图之!”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
  【译文】

  翟王的儿子翟羡靠能用十六匹马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景公看他驾车,很不喜欢。景公的宠妾婴子想要观看,景公说:“等晏子有病卧床不起的时候,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来观看。”婴子看了以后很喜欢,于是就替翟羡请求说:“给他优厚的俸禄。”景公答应了。晏子病愈后谒见景公,景公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我很喜欢,让他驾给你看看吗?”晏子说:“驾驭车马的事,不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景公说:“我对他驾车感到很高兴,想要给他万钟俸禄,大概够了吧?”晏子回答说:“过去卫国人姓东野的驾车,您很喜欢,可是婴子不喜欢,您也说不喜欢,于是就不再看他驾车。现在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您不喜欢,可是婴子喜欢,您于是也就喜欢了。婴子替他请求俸禄,您就答应了。那么,这就是被妇人制约了。况且不乐于治理人民,却喜欢调理马匹;不给贤德的人优厚的俸禄,却给赶车的人优厚的俸禄。从前我们的先君齐桓公的领土比现在狭小,他整顿法纪,推广政教,因而称霸诸侯。现在您不能让一个诸侯亲附,年成不好,道路饿死的人随处可见。您不以此为忧,不以此为耻,却只顾贪图享乐;不继承先君的功业,却只讲求驾驭车马的技巧。那么,您不关心百姓疾苦、忘掉国家盛衰也太过分了。况且《诗经》上说:‘三匹马驾车四匹马驾车,是诸侯到来了。’用八匹马驾车,本来就不符合制度了。现在又用十六匹马驾车,这样不符合制度不是更严重了吗?况且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国内一定有很多人这样做。驾这么多马去打猎就很不方便,到远方去就更不可以,可是使用的马匹却多了几倍。这不是驾驭臣下的办法。过分追求享乐,不妥善处理百姓的事务,这是圣贤的君主所禁止的。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诸侯一定有人效法我们,您没有淳厚的道德、美好的政治施加于诸侯,却用邪僻的行为来影响他们,这不是爱民如子、使名声显赫、使远人归附、使邻国亲近的办法。况且贤良的人被废弃,孤儿寡妇不得救济,却听信宠妾的话增加赶车人的俸禄,从而加深人民的怨恨,这是与人民为敌的行为。《诗经》上说:‘聪明的男子可以使国家稳固,聪明的女子却能使国家颠覆。’现在您不考虑如何让国家稳固,却只干些使国家颠覆的事。国家灭亡的日子就要到了。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景公说:“您说的好。”景公于是不再观看驾车,罢免黜退了翟王的儿子翟羡,而且疏远了婴子。

  2.景公为长庲,将欲美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饮酒,致堂上之乐。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殚零落,风雨之拂杀也,太上之靡弊也。”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公就晏子而止之曰:“今日夫子为赐而诫于寡人,是寡人之罪”遂废酒,罢役,不果成长庲。(《晏子春秋·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

  【译文】

  景公修建长大的房舍,将要把它修建得非常漂亮。一天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景公和墨子一起入席饮酒,享受厅堂之乐。喝酒喝得正畅快时,晏子起身唱歌,唱道:“禾穗啊不能收割,秋风一到啊全被刮落。全被风雨糟蹋了,君主害得我们妻离子散没法活。”唱完了歌,转过头流下了眼泪,伸开双臂跳起了舞。景公走到晏子跟前制止住他,说:“今天先生您赐教,用歌来告诫我,这是我的罪过。”于是撤掉了酒,停止了徭役,不再修建长大的房舍。

  3.景公为西曲潢,其深灭轨,高三仞,横木龙蛇,立木鸟兽。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冠且,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晏子见,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公又曰:“昔管文仲之霸何如?”晏子对曰:“臣闻之,维翟人与龙蛇比,今君横木龙蛇,立木鸟兽,亦室一就矣,何暇在霸哉!且公伐宫室之美,矜衣服之丽,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乱首被发,亦室一容矣,万乘之君,而壹心于邪,君之魂魄亡矣,以谁与图霸哉?”公下堂就晏子曰:“梁丘据、裔款以室之成告寡人,是以窃袭此服,与据为笑,又使夫子及,寡人请改室易服而敬听命,其可乎?”晏子曰:“夫二子营君以邪,公安得知道哉!且伐木不自其根,则蘗又生也,公何不去二子者,毋使耳目淫焉。”(《晏子春秋·景公自矜冠裳游处之贵晏子谏》)

  【译文】

  景公在都城西修建了一个弯曲的水池,水池的深度能没过车轴头,水池上面修建上一座两丈多高的宫室,横着的木料上都雕刻着龙蛇,竖着的木料上都雕刻着鸟兽。景公穿上绣着黑白相间花纹的上衣,白底的绣着各种花纹的下衣,一身衣裳五颜六色都齐备了。衣带上镶着玉石,帽子上系着丝带,头发披散开,脑袋乱蓬蓬的,面向南站立着,神态矜持。晏子去见景公,景公说:“从前管仲称霸诸侯时情形怎么样?”晏子低下头不回答,景公又问道:“从前管仲称霸诸侯时情形怎么样?”晏子回答说:“我听说过,只有狄人生活在水乡才与龙蛇为伍,现在您横着的木料上雕刻着龙蛇,竖着的木料上雕刻着鸟兽,也只不过是建成一座宫室罢了,哪有资格称霸诸侯呢?况且您夸耀宫室的漂亮,炫耀衣服的华丽,一身衣裳五颜六色都齐备了。衣带上镶着玉石,乱蓬蓬的脑袋上披散着头发,也只不过是把自己装在宫室里罢了。作为一个拥有万辆兵车大国的君主,却把心思用在这类邪僻的事情上,您的魂魄都丢失了,还跟谁一起谋划称霸诸侯呢?”景公下堂走到晏子跟前说:“梁丘据、裔款把宫室建成的事告诉了我,因此我私下里穿上这身衣服,跟梁丘据一块取乐罢了,又让先生您碰上了。请允许我改变宫室,改换衣服,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这大概可以了吧?”晏子说:“这两个人作邪僻的东西迷惑您,您哪里还能知道当君主的道理呢?况且砍伐树木如果不从树根砍断,那么不久树芽就又生长出来了。您何不让这两个人离开,这样就不会让您的眼睛耳朵受蛊惑了。”

  4.晏子使晋,晋平公飨之文室,既静矣,晏以,平公问焉,曰:“昔吾先君得?”晏子对曰:“君飨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侧,恐惧不知所以对。”平公曰:“闻子大夫数矣,今乃得见,愿终闻之。”晏子对曰:“臣闻君子如美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若渊泽决竭,其鱼动流,夫#,渊泽容之,往者维雨乎,不可复已。”公又问曰:“请问庄公与今孰贤?”晏子曰:“两君之行不同,臣不敢不知也。”公曰:“王室之正也,诸侯之专制也,是以欲闻子大夫之言也。”对曰:“先君庄公不安静处,乐节饮食,不好钟鼓,好兵作武,士与同饥渴寒暑,君之强,过人之量,有一过不能已焉,是以不免于难。今君大宫室,美台榭,以辟饥渴寒暑,畏祸敬鬼神,君之善,足以没身,不足以及子孙矣。”(《晏子春秋·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

  【译文】

  晏子出使晋国,晋平公在雕梁画栋的宫室已经吃完了,接着举行宴会①。平公问他说:“从前您的先君桓公得到众人拥护,情况是怎样的?”晏子回答说:“您赞赏我们国君,由此推及使臣,我在您身旁侍奉您,害怕不知该怎样回答。”平公说:“我多次听说过大夫您的名字,今天才得以见到您,我希望一定听您说说。”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就像美好的池沼一样,无所不容,众人归附他,就像鱼有水做依靠,尽情地享受游水的快乐。如果池沼决了堤,水流尽了,里面的鱼就会随水流走。一去不返的只有雨啊,降下来就不会再上天。桓公已成过世之人,不会复生了。”平公又问道:“请问庄公跟现在的君主②哪一个好?”晏子说:“两位君主的所作所为不同,我不敢说哪一个好。”平公说:“周王室的行为不端正,诸侯专权,我因此想听听大夫您的话。”晏子回答说:“我们的先君庄公不安心平平静静地过日子,喜欢节制饮食,不爱好音乐,喜好用兵,崇尚武力,与士兵同甘共苦。庄公强力过人,但有一样过错③不能改正,因此不能免于被杀。现在的君主把宫室修得很高大,把台榭建得很漂亮,用以躲避饥饿寒暑。害怕灾祸,崇敬鬼神,君主的善行足以终身保住君位,不足以传给子孙后代。”

5.鲁昭公弃国走齐,齐公问焉,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奚道至于此乎?”昭公对曰:“吾少之时,人多爱我者,吾体不能亲;人多谏我者,吾志不能用;好则内无拂而外无辅,辅拂无一人,谄谀我者甚众。譬之犹秋蓬也,孤其根而美枝叶,秋风一至,根且拔矣。”景公辩其言,以语晏子,曰:“使是人反其国,岂不为古之贤君乎?”晏子对曰:“不然。夫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溺者不问坠,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坠,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晏子春秋·景公贤鲁昭公去国而自悔晏子谓无及已》)

  【译文】

  鲁昭公失掉鲁国逃亡到齐国,景公问他说:“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却这么早就失掉了国家呢?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呢?”昭公回答说:“我年轻时,有很多热爱我的人,我自己却不能亲近他们;有很多劝谏我的人,我却没能采纳他们的意见。因此朝内朝外都没有辅佐我的人。辅佐我的没有一个人,阿谀奉承我的人却很多。这就好像秋天的蓬草,根很孤单,可枝叶却很繁茂,秋风一到,根就要拔下来了。”景公认为他的话很好,就把这话告诉了晏子,说:“假如让这个人返回他的国家,他难道不会成为像古代圣贤君主那样的国君吗?”晏子回答说:“不是这样。愚蠢的人总好悔恨,不贤德的人总认为自己贤德,被水淹着的人不询问趟水的路线,迷失方向的人不打听道路。淹着以后再询问趟水的路线,迷失方向以后再打听道路,这就好像面临外敌入侵的灾祸才急急忙忙去铸造兵器,吃饭噎着以后才急急忙忙去挖井,即使很快,也来不及了。”

  6.曾子将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赠人以轩,不若以言。吾请以言之,以轩乎?”曾子曰:“请以言。”晏子曰:“今夫车轮,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圆中规,虽有槁暴,不复嬴矣,故君子慎隐揉。和氏之璧,井里之困也,良工修之,则为存国之宝,故君子慎所修。今夫兰本,三年而成,湛之苦酒,则君子不近,庶人不佩;湛之縻醢,而贾匹马矣.非兰本美也,所湛然也。愿子之必求所湛。婴闻之,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择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婴闻汩常移质,习俗移性,不可不慎也。”(《晏子春秋·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

  【译文】

  曾子离开齐国要走,晏子去送他,说:“君子赠给人车子,不如赠给人言语。我是赠给您言语呢,还是赠给您车子呢?”曾子说:“请赠给我言语。”晏子说:“车轮,是山上很直的树木制成的。技术好的工匠用火烤它,使它圆的程度符合圆规的要求,即使又把它晒干,也不再挺直了。所以君子对矫正弯曲很慎重。卞和得到的玉璞,看外表是井里那儿的石块,技术好的玉工琢治它,就成为传国之宝了。所以君子对修养自己很慎重。兰草的根,三年才长成,如果把它浸泡在苦酒里,那么君子就不接近它,一般人也不佩带它;如果把它浸泡在麋鹿肉制作的肉酱里,它的价值就抵得上一匹马了。并不是兰草的根变好了,是拿来浸泡的东西使它这样的。希望您一定寻找熏陶自己的好东西。我听说过,君子居住一定选择好邻居,出游一定结交贤士。选择住处是为了寻求贤士,寻求贤士是为了躲避祸患。我听说经常在浊水里浸泡就会变质,风俗习惯能改变人的性情,这是不可不慎重对待的。”

8.高纠事晏子而见逐,高纠曰:“臣事夫子三年,无得,而卒见逐,其说何也?”晏子曰:“婴之家俗有三,而子无一焉。”纠曰:“可得闻乎?”晏子曰:“婴之家俗,闲处从容不谈议,则疏;出不相扬美,入不相削行,则不与;通国事无论,骄士慢知者,则不朝也。此三者,婴之家俗,今子是无一焉。故婴非特食馈之长也,是以辞。”(《晏子春秋·高纠治晏子家不得其俗乃逐之》)

  【译文】

  高纠侍奉晏子却被辞退了,高纠说:“我侍奉了先生您三年,没有得到禄位,最终却被辞退了,这该怎么解释呢?”晏子说:“我家的规矩有三条,可您却一条都没有。”高纠说:“您家的三条规矩能让我听听吗?”晏子说:“我家的三条规矩是,居家时从容不迫却言不及义,就疏远他;出门不赞扬别人的美德,进门不切磋品行,就不亲近他;通晓国家政事却不评论,对智能之士傲视轻慢,就不会见他。这三条,就是我家的规矩,现在您这些条一条都没有。所以,我不能仅仅做一个供给食物的人,因此才辞退了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4
  1、 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他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
  2、齐景公的宠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很伤心,不吃不喝,大臣们极力劝慰,但都无济于事。晏子知道这件事后,就对齐景公说,有一位术士能起死回生。齐景公大喜。晏子就让齐景公到别处去沐浴斋戒。等到齐景公走后,晏子就让人把婴子的尸体装入棺材中埋葬了,然后对齐景公说,术士对婴子已无能为力,现已把她装进棺材中埋葬了。齐景公听了,无可奈何。
  3、齐景公时,连绵之雨下了十七天。景公日夜不断地饮酒作乐。晏子请求向人民放粮救灾,请求了多次,不被许可。景公命柏遽巡视国内,招来善于歌唱的人。晏子听说了这件事,不高兴了,于是就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分给村民,在路上摆上装粟米的容器,徒步来见景公说:“连天大雨下了十七天了。毁坏屋室几十处,饥饿的村民有好几家,百姓中老年体弱的,挨冷受冻甚至连短褐衣服都穿不上,饥饿连糟糠都吃,处境艰难无路可走,四处找寻,求告无门。可是您不加体恤,日夜饮酒.在国内不停地作乐。你的马吃的却是府库里的粟米,你的狗被过分地宠养,处在三室的姬妾都给准备好充足的肉食。狗、马、室中妾,对这些不已经是很优厚的吗?对于村民百姓,不也是很刻薄吗?在家乡处于困境而无处求告,就会对国君不满意;饥饿而无法求助,就会不喜欢君主。晏婴我同百官,使人民饥饿穷困而无处申告,使主上沉湎于享乐却不对人民体恤,这是我的最大的罪过啊。”行了两次跪拜礼后,请求离开,于是弃职出走。
  景公跟着他,在途中兼程却没追赶上。令车驾追到晏子家中,也没赶上他。发现他家的粟米都给村民分光了,装来的容器都摆在道路上。景公驱车追赶在大路上赶上了他、于是下车,对晏子说:“我有罪,您背弃我不管,我就不说自己,你不想顾及国家百姓吗?希望您留下来保全我。我请求恭敬地拿齐国的粟米财物交给百姓,拿多拿少做吩咐。”说完就在路上向晏子陈迁拜求。晏子于是返回来,命令巡视查访百姓家,家中有一布一线而没有粮食吃的,让他们有一个月的粮食;家中连一布一线的储备都没有的,让他们有一年的食粮;没有被分到财物的村民就给他提供柴薪,使之足够来渡过连雨的难关。让柏遽巡查村民家,发现屋室不能抵挡风雨.就给金。巡视找寻缺财少用的村民,三日内结束。三天以后.如果没查到位,就是巡查官员的罪过。
  景公走出屋舍.减少酒肉的供应。三日后,官吏巡访后向上汇报:贫困的村民有一万七千家,用去粟米九十七万钟(钟,古代表容积的计量单位〕,柴薪用了有一万三千辆车;毁坏房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景公从这以后在宫室内节省饮食,不吹奏琴瑟,敲钟击鼓作乐。晏子请景公把身边那些凭歌舞来使国君欢娱的人离开宫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3-20
1、 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他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
2、齐景公的宠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很伤心,不吃不喝,大臣们极力劝慰,但都无济于事。晏子知道这件事后,就对齐景公说,有一位术士能起死回生。齐景公大喜。晏子就让齐景公到别处去沐浴斋戒。等到齐景公走后,晏子就让人把婴子的尸体装入棺材中埋葬了,然后对齐景公说,术士对婴子已无能为力,现已把她装进棺材中埋葬了。齐景公听了,无可奈何。
3、齐景公时,连绵之雨下了十七天。景公日夜不断地饮酒作乐。晏子请求向人民放粮救灾,请求了多次,不被许可。景公命柏遽巡视国内,招来善于歌唱的人。晏子听说了这件事,不高兴了,于是就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分给村民,在路上摆上装粟米的容器,徒步来见景公说:“连天大雨下了十七天了。毁坏屋室几十处,饥饿的村民有好几家,百姓中老年体弱的,挨冷受冻甚至连短褐衣服都穿不上,饥饿连糟糠都吃,处境艰难无路可走,四处找寻,求告无门。可是您不加体恤,日夜饮酒.在国内不停地作乐。你的马吃的却是府库里的粟米,你的狗被过分地宠养,处在三室的姬妾都给准备好充足的肉食。狗、马、室中妾,对这些不已经是很优厚的吗?对于村民百姓,不也是很刻薄吗?在家乡处于困境而无处求告,就会对国君不满意;饥饿而无法求助,就会不喜欢君主。晏婴我同百官,使人民饥饿穷困而无处申告,使主上沉湎于享乐却不对人民体恤,这是我的最大的罪过啊。”行了两次跪拜礼后,请求离开,于是弃职出走。
景公跟着他,在途中兼程却没追赶上。令车驾追到晏子家中,也没赶上他。发现他家的粟米都给村民分光了,装来的容器都摆在道路上。景公驱车追赶在大路上赶上了他、于是下车,对晏子说:“我有罪,您背弃我不管,我就不说自己,你不想顾及国家百姓吗?希望您留下来保全我。我请求恭敬地拿齐国的粟米财物交给百姓,拿多拿少做吩咐。”说完就在路上向晏子陈迁拜求。晏子于是返回来,命令巡视查访百姓家,家中有一布一线而没有粮食吃的,让他们有一个月的粮食;家中连一布一线的储备都没有的,让他们有一年的食粮;没有被分到财物的村民就给他提供柴薪,使之足够来渡过连雨的难关。让柏遽巡查村民家,发现屋室不能抵挡风雨.就给金。巡视找寻缺财少用的村民,三日内结束。三天以后.如果没查到位,就是巡查官员的罪过。
景公走出屋舍.减少酒肉的供应。三日后,官吏巡访后向上汇报:贫困的村民有一万七千家,用去粟米九十七万钟(钟,古代表容积的计量单位〕,柴薪用了有一万三千辆车;毁坏房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景公从这以后在宫室内节省饮食,不吹奏琴瑟,敲钟击鼓作乐。晏子请景公把身边那些凭歌舞来使国君欢娱的人离开宫室。
第3个回答  2012-03-24
1、 晏子的节俭观念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晏子认为,节俭是一个贤人的基本品质,所以,他对那些富贵骄奢,铺张浪费的人或行为从心底里抱有一种反感。他曾对齐景公的穷奢极欲进行了多次的批评。他自己则从节俭要求和约束自己。齐景公多次要给他调整住宅,还趁他出使在外替他建了一座新宅,他都坚决辞谢了。他要以节俭作表率,以防百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败坏。
2、齐景公的宠妾婴子死了,齐景公很伤心,不吃不喝,大臣们极力劝慰,但都无济于事。晏子知道这件事后,就对齐景公说,有一位术士能起死回生。齐景公大喜。晏子就让齐景公到别处去沐浴斋戒。等到齐景公走后,晏子就让人把婴子的尸体装入棺材中埋葬了,然后对齐景公说,术士对婴子已无能为力,现已把她装进棺材中埋葬了。齐景公听了,无可奈何。
3、齐景公时,连绵之雨下了十七天。景公日夜不断地饮酒作乐。晏子请求向人民放粮救灾,请求了多次,不被许可。景公命柏遽巡视国内,招来善于歌唱的人。晏子听说了这件事,不高兴了,于是就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分给村民,在路上摆上装粟米的容器,徒步来见景公说:“连天大雨下了十七天了。毁坏屋室几十处,饥饿的村民有好几家,百姓中老年体弱的,挨冷受冻甚至连短褐衣服都穿不上,饥饿连糟糠都吃,处境艰难无路可走,四处找寻,求告无门。可是您不加体恤,日夜饮酒.在国内不停地作乐。你的马吃的却是府库里的粟米,你的狗被过分地宠养,处在三室的姬妾都给准备好充足的肉食。狗、马、室中妾,对这些不已经是很优厚的吗?对于村民百姓,不也是很刻薄吗?在家乡处于困境而无处求告,就会对国君不满意;饥饿而无法求助,就会不喜欢君主。晏婴我同百官,使人民饥饿穷困而无处申告,使主上沉湎于享乐却不对人民体恤,这是我的最大的罪过啊。”行了两次跪拜礼后,请求离开,于是弃职出走。
景公跟着他,在途中兼程却没追赶上。令车驾追到晏子家中,也没赶上他。发现他家的粟米都给村民分光了,装来的容器都摆在道路上。景公驱车追赶在大路上赶上了他、于是下车,对晏子说:“我有罪,您背弃我不管,我就不说自己,你不想顾及国家百姓吗?希望您留下来保全我。我请求恭敬地拿齐国的粟米财物交给百姓,拿多拿少做吩咐。”说完就在路上向晏子陈迁拜求。晏子于是返回来,命令巡视查访百姓家,家中有一布一线而没有粮食吃的,让他们有一个月的粮食;家中连一布一线的储备都没有的,让他们有一年的食粮;没有被分到财物的村民就给他提供柴薪,使之足够来渡过连雨的难关。让柏遽巡查村民家,发现屋室不能抵挡风雨.就给金。巡视找寻缺财少用的村民,三日内结束。三天以后.如果没查到位,就是巡查官员的罪过。
景公走出屋舍.减少酒肉的供应。三日后,官吏巡访后向上汇报:贫困的村民有一万七千家,用去粟米九十七万钟(钟,古代表容积的计量单位〕,柴薪用了有一万三千辆车;毁坏房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景公从这以后在宫室内节省饮食,不吹奏琴瑟,敲钟击鼓作乐。晏子请景公把身边那些凭歌舞来使国君欢娱的人离开宫室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07
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yì):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齐景公喜欢射鸟,使用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他。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召来烛邹并在景公面前列出这些罪过,晏子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