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是怎么知道皇上立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3
“先帝高瞻远瞩,早将亲笔密旨用黄纸固封贮于锦匣内,搁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诸位王爷和亲贵大臣可前往乾清宫检验。”这是在恒亲王挑衅意图不轨时,甄嬛说过的一句话。那么既然是立储密旨,甄嬛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皇上是什么时候有意立储的。剧中有三回皇上提到过立储。

1 甄嬛最后一次怀孕时,那时皇上久久没有立储的迹象,所以众大臣纷纷上奏,请求皇上早立太子。后来皇上对苏培盛说,满朝文武争议颇大,若此时公开立储肯定会闹得鸡犬不宁,要想个好办法以备不虞。但又不想让熹贵妃受委屈。

通过这些话就可以知道,当时皇上的最佳人选是六阿哥。而所谓的好办法就是找个隐秘的地方将诏书藏好。

2 甄嬛和果郡王私通之事暴露,皇上特意召见甄嬛,并让甄嬛毒死果郡王,事成之后定立弘曕为太子。由此可见,皇上还是想立储于六阿哥。

3 皇上最后一次与甄嬛提及立储之事,甄嬛以弘曕资质平庸为由,并极力推荐四阿哥为太子。此时的皇上虽偏袒甄嬛,但也不得不顾及前朝的稳定。他虽未说明,却也算是默认了。

立储密旨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只有皇上和苏培盛知道此事,那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苏培盛告诉甄嬛的。而当甄嬛在和恒亲王对质,并说出密诏之事时,苏培盛的一唱一和似乎也说明了一切。

甄嬛在众人面前郑重其事地说,传位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

秘密立储甄嬛怎么知道的,于是引起无限遐想。这是电视剧的叙事手法,为的是吸引观众眼球。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秘密立储是雍正创立的,原因是康熙立储,两立两废太子,引起九子夺嫡,康熙为此心力憔悴。雍正是九子夺嫡的参与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雍正朝再次发生,他发明了秘密立储的方法。

秘密立储不是立储这事秘密,而是被立者是谁保密。

秘密立储实际上是公开。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召见王公大臣时宣布:“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祥加审慎,此事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后来雍正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

秘密立储是有一套仪式的,皇上写好诏书,藏到锦盒中封号,送到乾清宫,放到正大光明匾后面,然后要诏告天下。宫廷上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雍正是个城府很深的皇帝,秘密立储的目的很明确,他决不会违背自己的心意告诉任何人所立储君是谁,也包括甄嬛在内。不然就失去了秘密立储的意义。

当然,皇帝身边历来不缺少揣摩皇上意图的人。他们能把皇帝的想法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甄嬛说立储诏书在正大光明匾后面,这不奇怪,地球人都知道,但要说是立四阿哥的诏书,那只能是猜。

甄嬛传中雍正驾崩后,在丧礼上,为了平息亲王的蓄意挑衅,甄嬛说出雍正早就在正大光明匾额后藏了密旨,传位于四阿哥,那么既然是密旨,身在后宫的甄嬛又是怎么知道的呢?还准确说出了密旨的内容。甄嬛怎么知道的这件事有以下几种可能

1.苏培盛通风报信

剧中除了雍正,最可能知道密旨这件事并知道具体内容的就是苏培盛了。作为总领太监,日日在身边,雍正做什么都伺候着,而且雍正也信任苏培盛,还指望他在自己身后宣布密旨,所以告诉了他。剧中太后的遗诏不就一直是她的大宫女竹息保管吗。苏培盛早在和槿汐对食后就成了甄嬛的人,自然会向甄嬛汇报自己知道的消息。这个来源可能性很大

2.雍正亲口告诉甄嬛

剧中后期的甄嬛位同副后,且雍正多次试探后都表示不想让六阿哥继位。放下心房的雍正有可能告诉了他最宠爱的妃嫔这诏书的存在,只是甄嬛一直保密而已。但从后期雍正对她和果郡王的怀疑以及本身的多疑性格说这种可能性不太大

3.甄嬛伪造诏书,与苏培盛串通一气

剧中雍正死的急,很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遗诏。甄嬛为了保护六阿哥让四阿哥继位,而四阿哥出身不高,自己也只是她的养母。为了往上推四阿哥一把,甄嬛斗胆做了一份假诏书,藏在匾额后面,有苏培盛的里应外合,藏个盒子并不难,好让四阿哥名正言顺继位。至于说伪造遗诏的后果,甄嬛不是不知道,但她都能为了保护孩子,大胆毒死了雍正,伪造诏书而已,没什么不敢的。何况皇上已死,哪里还有治罪的人?这种可能性也很大

祖宗规矩,秘密立储有两份秘旨,一个诏书一封密件,诏书藏到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密件藏到卧室里的画后面,两份秘旨,这都是祖宗规矩,其实不止是甄嬛,后妃都是知道的,只不过这个是忌讳,其他嫔妃说出来会被认为是大不敬。

如懿传,纯妃吃的就是这样的亏,她的三阿哥在富察皇后死的时候没有哭,就被皇帝疑心,甚至大发脾气说永璋绝无可能继承王位,这按照乾隆的说法那就是生了觊觎皇位的心,而皇帝也一味的指责纯妃教子无方。

可以想见,这样就会被皇帝疑心,那如果其他嫔妃说出来什么正大光明匾额的话,皇帝活着那就是诅咒,皇帝死了,假如你还想好好活着,那就更得闭嘴,除非你是皇后或者有机会是未来的太后,因为在后宫里,宠妃不管有没有孩子,假如自己的孩子是皇帝,那就能高枕无忧了,假如不是,基本没有好下场。

甄嬛是宠妃,皇后此时早就没了势力,大家也都能看出来,皇帝的儿子里也只有四阿哥最有天资,所以也就默认了这样的操作,谁也不管正大光明后面是不是真的了,毕竟皇帝驾崩社稷稳定最重要了。

当甄嬛和叶澜依等人联手把雍正皇帝逼死之后, 立储大事就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

皇帝丧事还在操办中,恒亲王就迫不及待跳了出来,他看甄嬛不爽已经很久了。这时候,甄嬛在众人面前,淡定自若地将遗诏之事宣之于众。

很多人都会狐疑,咦,皇帝是什么时候放的密诏,你甄嬛又是怎样得知的呢?

有一种可能,皇帝自己告知甄嬛 。此前,雍正和甄嬛私下探讨过立储问题,很明显,雍正是属意于六阿哥的。当然,也不排除他在试探甄嬛的可能。甄嬛则明确表态,说自己亲儿子资质平庸、不堪大任,推荐了四阿哥弘历,哪怕自己不做弘历的养母,为了国家考虑,还是弘历合适。

这样的话,不管雍正有没有怀疑六阿哥的身世, 传位弘历,达成了统一意见 。雍正自己亲历九子夺嫡,他后来身体渐渐不好了,为了大局考虑,以防宫中大乱,把密诏的事告诉甄嬛,也是有可能的。

另一种猜测,苏培盛传递信息 。有一次皇上和苏培盛说,“不知道多少人盯着朕这把龙椅,朕得想个万全的法子”。苏培盛作为雍正的贴身太监,知道一些内情,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也说得过去。

苏培盛从槿汐与其交好、甄嬛回宫封熹贵妃后,就和甄嬛是一条船上的人了。甄嬛又没想要谋朝篡位,苏培盛透露这一消息给甄嬛也未尝不可。

我个人认为, 雍正授意比较合理 。说不定他留了道圣旨,让四阿哥的养母、位同副后的甄嬛来宣布。不然王爷和亲贵大臣们肯定颇有微词。如果严谨一些来看 历史 ,电视剧的诸多情节就要另当别论了。

历史 上,康熙在位六十一年,期间二废太子,皇子们为争夺储位手足反目、明争暗斗、结党营私,最后四阿哥胤禛荣登大宝。雍正虽然是最后的赢家,但估计心也是很累啊。为防止兄弟争夺皇位的悲剧再现,他不再公开设立太子,实行秘密立储制度。

不仅甄嬛知道,许多王公大臣都知道传位诏书的藏放位置,这主要是由于雍正创建的“秘密立储”制度决定的。雍正创建的“秘密立储”制度,就是自己预先将选中的继承人的名字写进密诏,放入锦盒,然后把锦盒放在乾清宫顺治手书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待老皇帝去世的时候,皇帝亲选的诰命大臣会同诸王公大臣一起,当众取出密诏宣布。后来,雍正为防止意外,又发展了这种制度,随身携带另一个同样的密诏,必要时两份密诏核对,来最终确定皇位的继承者。甄嬛作为皇贵妃知道诏书位置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秘密立储制度是清朝继“汗位推选制”和“嫡长子继承制”后所采用的第三种皇位继承制度,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唯清朝所独有的皇位继承模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

雍正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前,曾做了四十五年的皇子,在这四十五年中,雍正历经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皇储之争。这场至高权力的角逐争夺战,是康熙朝后期政治的主要内容。皇储之争几乎牵连了朝廷内外的大部分人,因为将来的皇位继承人将会改变现有的权力结构,每个人都会在这场争斗当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影响。而康熙本人,更是为选定皇位继承人的事操心不已,但是面对自己的亲生骨肉为权力而相互明争暗斗,却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康熙酝酿出了秘密立储的想法。但到了雍正这里才形成制度,后来则将其确立为清朝“继承家法”。

雍正基于自己的经历和经过缜密的思考,雍正在位期间,对诸王、总理事务大臣及其他满汉文武要员,宣布确立皇位继承人的办法。群臣也都了解和认可了这种立储的办法。这也是甄嬛说出传位诏书位置并被认可接受的原因。

《甄嬛传》中,雍正的死是甄嬛和叶澜依合谋的杰作。叶澜依负责下毒,甄嬛负责爆料,硬是把皇上给逼死了,把皇上对果郡王所做的事加倍加恨的报复回去了。而 历史 上,雍正的死一直是个迷,没人真正知道为什么雍正在短短几天内就驾崩了。

皇上死后,恒亲王为首的一部分大臣企图挑事,质疑皇位的传承。这时,甄嬛说: “先帝高瞻远瞩,早将亲笔密旨用黄纸固封贮于匣内,搁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诸位王爷和亲贵大臣可前往乾清宫检验。”

那么既然是密旨,甄嬛怎么知道密旨放在哪里?密旨的内容是什么呢?这实际上是两个问题。

第一问题是:密旨为什么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这得益于雍正帝创立的私密建储制度。

在这个制度出现之前,一直沿用 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皇后嫡出的长子为太子,可是这个制度有两个很大的弊端1.很早立出皇储就是很早成为众人的靶子2.嫡长子未必是最贤能最适合当皇帝的人,这样就会让万里江山倾覆。

清初是建立政权、平定叛乱、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关键时期,但皇权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即使像康熙这样英明的皇帝,也被皇子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弄得心力交瘁。经历过险象环生的九王夺嫡事件的雍正帝即位后,吸取了前朝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什么事秘密立储制?史书上这样记载的:

所以甄嬛能知道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第二个问题是甄嬛为什么知道立的是四阿哥弘历?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

1.苏培盛告知的; 苏培盛自从和槿汐对食后,明面上是皇上的人,其实早已被甄嬛收买了。皇上养血滴子铲除异己,都果郡王家书的事都是苏培盛告知甄嬛的。皇上留诏书,立储的事都是交苏培盛办的,他一定知道,所以就告诉甄嬛。

2.在之前大臣吵闹皇子立长立贤时,皇上曾试探过甄嬛属意于六阿哥弘曕的,但是 甄嬛很明确希望弘历当皇帝,皇上也默许了。加之后期三阿哥废了,又怀疑果郡王和甄嬛有私情,弘曕的身份不明确,就更加不会把皇位给弘曕了,不然岂不是将万里江山拱手让人了!甄嬛综合考虑必然猜到传位于四阿哥弘历!

这样分析完,这个问题就很清晰了,甄嬛绝不是造假,也不是胡乱说的,都是实实在在有依据的。 这样乾隆皇帝就成了秘密立储制的首位皇帝,以后的嘉庆,咸丰,道光,光绪都是这样继承皇位的。

剧情有交代,雍正死前曾经和甄嬛商量过立储的人员,雍正有意立甄嬛的亲儿子弘瞻为太子,被甄嬛推脱掉,建议立四阿哥弘历为太子,由此可见,甄嬛知道立四阿哥的诏书藏在正大光明匾后,就不足为奇。当时的甄嬛一宫独大,没有任何对手,皇上周围全是她的眼线和心腹,想知道这个事情并不难,日夜陪伴雍正的第一首领太监苏培盛就是甄嬛的心腹。

换个角度,雍正把立储遗诏放在什么地方,必须得有人知道啊,否则就没有意义。那么这个人必须是他最信任的人,除了苏培盛就是甄嬛了。因此,他不管告诉谁,甄嬛知道,都是情理之中。

雍正子嗣单薄,太子的选择空间不是太大。四阿哥弘历早已成年,且资质出众,选择他继任皇位,所有人比较容易接受,至于是不是甄嬛伪造遗诏,都不重要了,只要不是甄嬛亲生的六阿哥继位就好。

甄嬛经历过后宫残杀,不想让她和允礼的儿子再被推上风口浪尖众矢之的。希望儿子平淡安稳的生活,真是用心良苦。

可能是苏培盛告诉甄嬛的,也可能是皇帝告诉甄嬛的。

剧中,甄嬛从凌云峰回宫后,苏培盛便彻底成为了她的左膀右臂。一开始是因为槿汐的缘故,苏培盛要保护槿汐便要保护甄嬛。

后来苏培盛和槿汐被皇后抓住把柄关入慎刑司差点身亡,皇帝凉薄,竟然毫不犹豫地就舍弃了从小跟着自己的苏培盛......

最终是甄嬛四处周旋救了他俩。通过此事,苏培盛看透了皇帝的不可靠,记恨皇后,同时明白了甄嬛的可靠,故而更加尽心地帮助甄嬛。

苏培盛后期向甄嬛透露过不少关键信息。比如皇上对甄嬛和果郡王的关系起疑是因为那些信,每一封的最后都写有“熹贵妃安”。

又比如苏培盛透露给甄嬛,皇上养着一支“血滴子”,专门刺探前朝后宫的隐秘。甄嬛马上就动手除掉了“血滴子”。

上图就是“血滴子”首领夏刈。

当然,这道立四阿哥为储的诏书也可能是皇上告诉甄嬛的。剧中后期,皇上不止一次跟甄嬛谈到立储的事,而且只跟甄嬛谈。

甄嬛向皇上表明六阿哥年幼不宜继承大统,推荐四阿哥弘历继位。皇上很是赞许熹贵妃的贤良淑德识大体。

这种情况下皇上很可能自己把诏书的秘密透露给甄嬛。

这也算是《甄嬛传》剧中的一个疑点吧,各位见仁见智呀~

(编辑部:天涯小鸟)

雍正自从在御花园里看见了果郡王家的元澈与他一直宠爱的六阿哥弘瞻如此相像的时候,便一直把心思用在这件事上了,之前他一直是想把大统之位传给弘瞻的,很有可能就在这个时候换了旨意,至于传位的诏书所放的位置,即使甄嬛不知道也总会有人知道,此时此刻宫里已经布满了她的耳目,包括苏培盛在内,所以诏书所放的位置是一定瞒不过她的,这是第一种可能。

再有就是她自己本身也是一直属意于四阿哥弘历继承大统之位的,她始终是一个思想超脱,淡泊名利的女子,果郡王也是如此,自然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弘瞻辗转于名利之间,做一个清闲自在的王爷,潇洒一世已经是很大的福气了,所以那个弘历继承大位的诏书很有可能是甄嬛自己使人放在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的,因为那个位置是传位诏书的专用所在,先帝康熙爷也是如此传位的,大臣们不会不信,所以这是甄嬛知道诏书所在的第二种可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