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的中心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寻隐者不遇和所见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寻隐者遇》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所见》,诗向我展示幅牧童行歌捕蝉图,图画静结合,泼趣,抒发作者乡村田园风光喜情

寻隐者不遇

作者:贾岛 (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所见

作者:袁枚 (清代)提交回答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古诗《所见》的所是什么意思?
1、《所见》的“所”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物”、“......的地方”、“......的人”等。“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2、原文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⑶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⑷欲:想要。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简析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夜书所见中心思想是什么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一首思想诗。诗中先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
古诗所见的中心思想所见所表达诗人的什么感情
《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再 见中间有空白是什么意思
就是为了格式好看而已

没有什么特备的意思的

有的时候

专门的格式会这样写
亦非真非真 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 是故若交芦中"是故若交芦"是啥意思,
(义贯)经文37:【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

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发明便解脱。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注释】

“真性有为空”:真如自性所现之有为法,其根元为是空。

“无为无起灭”:无为法本来就没有起灭,以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境界;又,以无为法是依有为法而有故:有为法既然是缘生如幻,而无为法又是依有为而说的,所以知道无为法实不生。

所以,真正的无为法,是心契入毕竟空,如如不动,没有能所,还不能著一个有为、不可以立一个无为,统统不行,叫做真无为。

“言妄显诸真”:之所以说有为诸法是虚妄者,是为了突显无为法之真。

譬如说:你为什么是男人?因为他不是女人。你为什么是女人?因为她不是男人。所以,讲女,为了衬托男;讲男,又为了衬托女,这个都是一种名相。那么契入了真无为的解脱真实境,就没有妄和真的东西,统统没有!

所以,“妄真同二妄”:若说实有妄与真,则妄与真二者,统统叫做虚妄的。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真性是绝待,犹非可说是真,或者是非真,如何还有能见之根,以及所见之尘?

“中间无实性”:既然内根、外尘皆不可得,所以在根尘相接、中间所产生的识,就更加无实体性可得。

就像昨天师父用这个拍手来表达,左手是六根,我的右手就像六尘,一拍,产生声音,这个声音表示识心分别。

那么,很明显的,六根是依他起,六尘也是依他起。而六识心呢?仍然是藉著根跟尘产生的,也是依他起。

一拍,产生一个声音,就比喻说识心分别的一念,继续拍,就继续有念头。简单讲:根尘的念头就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么,根尘从来没有停止,简单讲:就是从来不了解真,不了悟真实性的东西。

“结解同所因”:“结解”,结缚与解脱。“所因”,就是所依。凡夫之所结所缚、跟圣人之得解脱诸缚,同是依于六根。

现在就是会不会用功?打结也是根跟尘所产生的问题;解开来也是根跟尘彻底的放下。简单讲:万法回归当下,就看你有没有智慧?

所以,我们从无量劫来,被捆绑得死死的,正因为我们没有听到佛法。说佛法很难,也对;但是悟了,说佛法很简单,也对,因为悟了就没有什么难跟易了。所以,这一辈子的解脱,就看大家给不给一次机会?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交”,就是交芦。你观察交芦中之性,则知空与有二者是都不对的。如果说有,那么中空没有实体;如果说空,但是不能坏相,则芦相宛然而有。

所以,佛法就是要合乎理,也要合乎事相,合乎事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