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出自何处

如题所述

出自《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词抒写离愁别苦,作者以曲折含蓄的口吻,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的深婉细腻的感情。全词写得缠绵悱恻,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原文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译文如下:

铸有狻猊提钮的铜炉里,熏香已经冷透,红色的锦被乱堆床头,如同波浪一般,我也无心去收。早晨起来,懒洋洋不想梳头。任凭华贵的梳妆匣落满灰尘,任凭朝阳的日光照上帘钩。我生怕想起离别的痛苦,有多少话要向他倾诉,可刚要说又不忍开口。新近渐渐消瘦起来,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也不是因为秋天的影响。

算了罢,算了罢,这次他必须要走,即使唱上一万遍《阳关》离别曲,也无法将他挽留。想到心上人就要远去,剩下我独守空楼了,只有那楼前的流水,应顾念着我,映照着我整天注目凝眸。就在凝眸远眺的时候,从今而后,又平添一段日日盼归的新愁。

扩展资料:

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地点在青州。自公元1107年起,李清照与赵明诚屏居乡里十余年。赵明诚何时重新出来做官,史无明载。

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这期间赵明诚或有外任,清照独居青州。是时明诚或有蓄妾之举。作《点绛唇》《凤凰台上忆吹箫》等。”

而刘忆萱在《李清照诗词选注》中认为此词作于赵明诚赴莱州任职之际,时间约为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赵明诚出任莱州知守,自此,李清照闺房紧闭,离情缠绕,落墨皆泪,满纸是愁。送别赵明诚,李清照作下此词: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0-26
在李清照写给丈夫的词中,有一阕极其缠绵悱恻,它就是<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
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
多少事,
欲说还休.
新来瘦,
非关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
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首词深沉宛转,绵密细腻."多少事,欲说还休",饱含沉厚复杂的感情内蕴,耐人寻味.(也有人说,这首词写的是清照因自己无后,明诚纳妾而产生的复杂情感.唉,当时当世,在所难免.)

李清照是多才多艺的,她能词,能诗,能文,能作画,她的一幅"琵琶行图",一直到明朝还留存着.可悲的是,清照所处的年代,正好处于乱世,北宋皇朝已濒临末日,北方的金人不断南侵,不久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从此,李清照个人的灾难也不断地来临也.先是金兵攻下青州,李清照留在老家的装满了十几间房子的文物,竟被战火烧成一堆灰烬.再者,多年的漂泊,对赵明诚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损害.南迁建康以后,赵明诚接到诏令,被派到湖州当知府.那时候,兵荒马乱,李清照不可能跟他上任.想不到赵明诚这一去,就得了一场疟疾死去了.明诚死后,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二十九年的夫妻,感情弥笃,追忆从前,她抱憾终天的是过去值得回忆与悼惜的往事.
第3个回答  2006-10-26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 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第4个回答  2006-10-26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香冷金猊,
被翻红浪,
起来人未梳头。
任宝奁闲掩,
日上帘钩。
生怕闲愁暗恨,
多少事、欲说还休。
今年瘦,
非干病酒,
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
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
念武陵人远,
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
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
如今又添,
一段新愁。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
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