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朱自清都用了什么结合的写法??

如题所述

《春》的作者朱自清在描写时,用了诗情与画意结合的写法。

和谐地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不是采用的直抒胸臆的直说,而是通过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文章赋予了各种景物以鲜明的色彩。

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

“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朱自清先生推出了三个特写镜头,给读者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出了春草的嫩绿、绵软,而且还摄下了它对人的诱惑力:人们在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的绿茵,已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们生活的亲爱的伴侣——景物变成了情物。

第二个特写镜头是花木争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

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写道:果树之花“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第三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前四幅画面突出的是景,而这幅画面则突出了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在春天,花儿“赶趟儿”地开;人们为了迎春,“也赶趟儿似的”走出家门。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扩展资料:

《春》在表现景物特征的时候,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以抒发内心的情感。比喻句如:写春花,用“火”“霞”“雪”来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热、霞的绚烂、雪的纯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使我仿佛看到了遍布草丛中的野花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情景。结尾的三个比喻句,设喻新颖,含义深邃。崭新的容貌、多彩的风姿、青春的活力,这就是作者所要把握的、并由衷赞美的春的特色。

拟人句如:写春回大地,说“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拟人化,让我们仿佛看到她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烘托出诗的氛围;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情态,甚至让我感觉好像看见了那盛开的鲜花,闻到那浓郁的花香一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