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睡病可以怎样治疗?

如题所述

(一)过度嗜睡的治疗
1、中枢兴奋剂:对网状激活系统产生激活作用,发挥很强的兴奋效果.是治疗睡眠发作的有效药物。兴奋剂有6 -12 个月的耐受期,因此,在治疗过程由需要周期性的停药,才能达到预期的疗效。此类药物能促进突触前单胺类神经递质(NE、5 -HT、DA)的释放,抑制其再摄取,增强食欲素对脑干上行网状激动系统的兴奋作用.可提高觉醒度。
(1)苯丙胺:常用剂量为每日20mg ,口服。初始剂量5mg ,每日2 次,能有效减轻日间睡眠。本药不良反应较多,出现头痛、兴奋、焦虑、静坐不能、夜间睡眠障碍、心动过速、高血压、恶心与呕吐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癫痫、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2)哌甲酯:半衰期短,常用剂量为每日口服10-30mg ,分2-3 次服用。不良反应为头痛、口干、胃部不适、多汗和排尿困难。高血压、癫痫者慎用。
(3)马吲哚:疗效弱于苯丙胺,可减少日间睡眠发作。口服剂量为1 次0.5mg ,每日1 次,饭前服用。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5mg 。该药成瘾性较小,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拟交感神经症状。
(4)匹莫林:结构与哌甲酯相似,半衰期较长(12-17 小时),起效慢,耐受性好,药效弱于盐酸哌甲酯。剂量为每日60-200mg ,对多数患者有中度的觉醒作用。不良反应包括食欲减退、头痛、口干和胃部不适,少数病例出现严重的肝脏损害,应慎用。
2 .新型中枢兴奋剂--莫达非尼:莫达非尼是一种新型催醒药物,美国FDA 批准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本药不直接促进NE 或DA 等的释放,可能通过激活下丘脑觉醒中枢、兴奋下丘脑食欲素能神经元,达到催醒作用。每日有效剂量为200 -400mg ,口服2 -3 小时达峰值浓度,半衰期约10-12 小时。长期使用仍能保持疗效。莫达非尼能对抗睡眠剥夺所致的精神运动障碍,改善认知功能,对夜间睡眠的开始、维持、觉醒及睡眠构成等均无影响,也不影响凌晨的行为和白天的小憩,是目前首选药物之一。
3 .其他药物:因发作性睡病与DA 的代谢有关,可通过提高突触前的DA 水平来治疗发作性睡病。
(1)司来吉兰:一种不可逆性单胺氧化酶B( MAO-B )抑制剂,通过降低DA 的代谢而增强其功能。当日剂量扶20-30mg时可显著抑制REM 睡眠,提高觉醒水平。不良反应为兴奋、头痛、失眠、口干、出汗和震颤。该药具有提高觉醒程度和抗猝倒的双重作用。
(2)安非他酮:阻断突触前DA 再摄取的作用,能提高神经末梢DA 的含量,治疗发作性睡病效果良好。剂量每日l00mg ,分3 次服用。不良反应为偶尔出现癫痫发作。
(二)猝倒的治疗
1 .去甲肾上腺素药物:可逆转猝倒发作,如地昔帕明、维洛沙秦和文拉法辛等,均能有效地对抗猝倒。文拉法辛为首选药物,剂量每日25 -50mg ,分2 次口服。
2 .三环类抗抑郁药:能增加血液中NE 等单胺类的含量,是常用的抗猝倒药物,如丙米嗪(25-200mg )、氯丙米嗪(每日10-200mg )和普罗替林(每日5-60mg )等。SSRI类药物,如氟西汀对猝倒发作也有效。
3.羟丁酸钠:是GABA 的衍生物,达峰时间为40 分钟,半衰期为53 分钟,用药1周后猝倒发作即减少53 %, 4 周后减少69 % ,对日间思睡、睡瘫症和人睡前幻觉等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失眠的治疗
患者如在白天使用兴奋剂后,夜间可出现失眠或睡中不宁等,此时宜选用短半衰期催眠药,如唑吡坦等睡前口服,尽量避免给予半衰期长的催眠药,以防白天睡意加重。

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3
发作性睡病的患者目前来说主要是对症的治疗,虽然也有病因治疗,但是还是处于研究阶段,因为发作性睡病目前的研究显示,主要是与下丘脑的分泌素的降低有关系,有一些学者提出可以补充下丘脑分泌素来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临床目前还没有推广。
目前在临床上的治疗还是一个对症治疗,比如如果患者出现了日渐的犯困嗜睡,可以嘱患者进行小睡,小睡以后,患者的这种犯困嗜睡的症状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或者可以口服一些精神振奋药,比如盐酸哌甲酯或者莫达非尼。患者如果出现了猝倒,可以口服地昔帕明或者帕罗西汀等进行治疗。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情况请按药品使用说明或到正规医院按医嘱用药。
第2个回答  2022-03-23
虽然也有病因治疗,但是还是处于研究阶段,因为发作性睡病目前的研究显示,主要是与下丘脑的分泌素的降低有关系,有一些学者提出可以补充下丘脑分泌素来改善患者的
第3个回答  2022-03-23
发作性睡病是可以自愈的,不过这个是需要自己调整的,而且在饮食上也是要注意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