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的文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2

1. 初中文言文,急

初中文言文文体汇总1.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2、志 古代文体一种 也是 记的意思.包括:一是山川景物 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二是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 ,人物短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另外,还有游志,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岳阳楼记》等就是这种文体.铭: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相当于现在的警句格言,不过前者比较长.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相当于现在的议论文.记:作为一种文体,又可以有游记和碑记(或铭记)的分别.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碑记虽也是一种叙述兼议论的文体,但它与游记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2. 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

一、诗歌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古诗多四言,如《诗经》,东汉魏晋以后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体和近体之分,“五四”有了新诗。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诗歌称为歌,将不合乐的诗歌称为诗。无论合乐与否,都具有很强的音乐美。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内容分为田园诗、山水诗、科学诗和咏物诗四类。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

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创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特点:熔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用铺陈的方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

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塑造形象。

二、赋 本为一种文学的表现手法,为《诗经》“六义”之一,汉代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成为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讲究铺陈,重视词藻、对偶、押韵的文体。

以铺叙事物为主的是“大赋”,以抒情为主的叫“小赋”,接近于散文的称“文赋”。它有别于今天的散文标题的“赋”,已不是铺陈的字眼,而是“赞”“颂”意。

古人“辞”“赋”合称,是因二者都体形灵活,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且允许有错落参差;从风格上看,都讲究文采,多用铺张手法。二者的区别是?quot;辞“在句中或结尾多用”兮“以调节音节,而”赋“则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韵文中夹杂完全不押韵的散文语句。

三、骈体文 是以双句(即俪偶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与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最大特点是,全文用对偶句组成,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对称,词性、词义相互合对。

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起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唐初仍沿习此,到韩、柳继起后,这种文体才衰落。和韩、柳倡导的古文相比,古文讲“气势”,骈文讲“气韵”;古文讲通畅,骈文讲含蓄;古文讲古朴,骈文讲典丽。

四、词 古代适合合乐歌唱而产生的一种新诗体,(即“倚声填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乐府”等。

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的曲调名(曲牌),它规定了可供演唱的词的音乐,也规定了作为歌词的“词”的字数、句数、韵数、韵位等。大部分都分为片(段),“片”也叫“遍”或“阕”,是音乐唱完一遍的意思。

词概括乐调长短,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慢词)。词远在梁代时已有雏形,晚唐定型,盛于宋朝。

五、小说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中国小说渊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e68a84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76537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按篇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1、志怪小说 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

如《搜神记》。2、轶事小说 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谈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是一种小说。

3、传奇小说 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

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其源出于六朝“志怪”。

4、话本小说 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为传授别人。

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拟话本小说)5、章回小说 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

3. 初中常用实用文体有哪些

1)记叙文(较常用,比较简单)

(1)、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或状物、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2)小说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3)散文(较常用,比较好用)

古代,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

4)文言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