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筛查对象错误是什么?

如题所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为1.59%,农村为0.48%,合计为0.77%,呈上升趋势。冠心病在美国和许多发达国家排在死亡原因的第一位。2009年中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粗率为94.96/10万,农村为71.27/10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冠心病的危害性在于,其首发症状即可是灾难性的----如发病既表现为心源性猝死或急性心肌梗死。即使在上述冠心病患者中,一半以上初次发病前亦无任何前驱症状,而心肌梗死在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同时,在临床症状上表现却亦可隐匿。鉴于冠心病前驱表现不典型、症状隐袭、突发情况下对患者生命健康影响的的特点。对其进行早期筛查,专科诊断,纳入疾病日常管理与二级预防,对保护患者生命安全,减轻医疗花费,有着重要意义。但冠心病的筛查赖于心电图、运动试验、甚至CT检查等,需耗费相当的医疗资源,因此,出于对可能检查出假阳性结果的继发不良影响(包括不必要的介入治疗,过度治疗)以及缺乏相关研究证据支持,美国预防服务特别工作组(USPSTF)甚至不推荐通过常规心电图(ECG)筛选低风险无症状成年人冠状动脉心脏疾病。而另一方面,于冠心病高危人群早期干预,药物控制,则在减少医疗花费,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显著益处。我国于2015年启动了冠心病高危筛查项目,旨在对冠心病高危患者进行管理与监测。本文对冠心病筛查对象及方法进行了探讨与介绍。
1.冠心病筛查对象的探讨
1.1具有疑似症状者
  如前所述,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虽具有隐袭的特点,但仍有其典型症状表现,患者可因此类症状为主诉就诊。典型心绞痛:①胸骨后不适感,其性质和持续时间具有特征性;②劳力或情绪激动可诱发症状;③休息或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具备以上3项中2项为典型心绞痛。疼痛的特点:部位通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可放射到颈、咽、颌部、上腹部、左臂及左手指内侧、肩背部。每次发作部位多相似。疼痛的性质:紧绷感、绞榨感、紧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窒息感、沉重感。持续时间:阵发性发作,通常持续数分钟、不超过10分钟。诱发因素:发作与劳力、情绪激动等因素有关,多发于劳力当时。缓解方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2-5分钟后通常可迅速缓解。伴随症状:严重着可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眩晕、面色苍白或青灰等。非典型患者:可表现为胸部以外疼痛,如上臂,咽部、颈部等,而无胸痛或胸痛不明显。(女性、老年人亦可表现为呼吸困难)。

1.2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者
  流行病学认为,“危险因素"是指某些个体或群体早期存在的一些特点或特征与将来发生某疾病的危险增高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可以是获得性行为(如吸烟)、遗传素质(如家族性高脂血症)或实验室检测指标(如胆固醇或C反应蛋白是具有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其指标出现必须早于疾病的发生,并应符合一些生物学要求。临床上应用的多数危险因素均已证明其有稳定的量效关系,并经过大规模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和高血压)是可改变的,临床试验证明降低这些危险因素可减低血管危险。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主要(传统)危险因素:高龄(男>55岁,女>65岁);男性;吸烟史;肾功能受损;血清LDL-C升高;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血清胆固醇偏高;血清HDL-C降低。潜在危险因素: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慢性炎症(hsCRP升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升高;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血清脂蛋白a(LPA)升高;凝血因子升高;氧化应激;睡眠呼吸障碍。主要社会经济/心理行为因素:教育程度低;缺乏体力活动;精神紧张/压力;不健康饮食;过量饮酒;精神疾病。
  通过了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检查和诊断冠心病患者,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对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症状鉴别以及详细风险因素的评估,可使患者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同时也能根据患者所处的风险水平,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冠心病的筛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