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写将进酒的背景

‘及‘

此诗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从诗的主要内容看似乎写的都是及时行乐,看透人生,只愿长醉不愿醒的情感,相当消极。但深入理解李白的内心深处,就会发现李白不是真正的消极颓废,而是借酒发泄,以此来排解心中的苦闷,来表现对权贵和世俗的蔑视。在豪饮行乐中,实则深含怀才不遇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03
写作背景

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当时距是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简介 《将进酒》(其中“将”读qiāng,阴平,意思为请),一作《惜酒樽》,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宋书》: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有《将进酒》曲。《乐府诗集》:《将进酒》古词云:将进酒,乘大白。大略以饮酒放歌为言。宋何承天《将进酒》篇曰:将进酒,庆三朝。备繁体,荐佳肴。则言朝会进酒,且以濡首荒志为戒。若梁昭明太子云,洛阳轻薄子,但叙游乐饮酒而已。唐代李白沿用乐府古体写的《将进酒》,影响最大。继李白之后李贺也是同题诗歌。
第2个回答  2010-03-28
你可曾看到那滚滚的黄河之水,
从天上急坠后又汇流入海,
万里咆哮再也没有回头!
你可曾对着高堂上的明镜,
为满头白发悲愁,
年轻时那满头青丝般的秀发,
到了暮年却似雪一般苍白。
人生得意时就要尽情地欢饮啊,
切莫让金杯空对明月。
天生我材必定会有有用的时候,
千金散尽后还可以赚来。
烹羊宰牛我们要喝个痛快,
先饮他三百杯以释我情怀。
岑老夫子,丹丘先生,
快快的饮酒,
切莫停下手中的酒杯。
就让我为诸君高歌一曲吧,
请诸君为我倾耳静听。
钟鼓美音与佳美饮食都不足为贵,
我只愿沉醉在美酒中不再醒来。
自古圣人贤士多寂寞,
唯有善饮者留下美名。
你看陈王曹植昔日平乐宴请群朋,
一斗美酒需要十千金钱,
可他只管是恣意饮用与欢娱。
主人啊,
你为何要说自己的酒钱已经不多,
只管是取来饮个底儿朝天。
什么五花马啊,千金裘啊,
唤小厮出来,
统统拿去换成美酒。
今天我要与你一醉方休,
方解这万古的情愁。
第3个回答  2010-04-04
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宴饮。当时距是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