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社会的角度,谈谈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帮忙写一篇作文啊
我想了一天都不知道咋写
急死了

您好。

我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网上COPY一篇文章,不能体现你对孟子,这位儒家亚圣的尊重与理解。

我大致说说,让我写的思路以供您参考:

1、概述孟子的仁政思想,如《孟子•尽心下》中提及的孟子言论。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栥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益,则变置社稷。”

2、由孟子言论确立其中潜藏的价值取向。

① 以民为先,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

② 以维持适当阶层关系,并确立价值阶度。

③ 内心真诚,择善固执并权达求变。

3、从社会现状出发,举出社会焦点事件中各阶层的态度与表现,如广州“口罩男事件”(市长的说法(天子)、建委的说法(诸侯)、承建商的说法(大夫)、媒体与底层民众的说法(丘民)),与孟子说法的暗合,以反映潜藏价值的觉醒。

4、现实意义:

孟子仁政思想符合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诉求,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源泉。

以上,希望对您有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8
孟子的主要思想是在政治上主张温和的改良,实行托古改制,提出了“仁政”的主张
“仁政”的前提是制民恒产,“有恒产,才有恒心”
仁政必自经界始,恢复井田制
主张性善说,人与生俱来的就有四端: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孟子认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统治者再兴办学校,用孝悌的道理进行教化,引导他们向善,这就可以造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即“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认为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拥护,这样便可以无敌于天下。孟子所说的仁政要建立在统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础上。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心”是一种同情仁爱之心。但是,这种同情仁爱之心不同于墨子的“兼爱”,而是从血缘的感情出发的。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孟子仁政思想符合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诉求,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源泉。

一,现代实行“仁政”,关心当代老百姓的生活疾苦,制订有利于百姓生活的相关政策,减小贫富差距,更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合谐.
二,现代实行“仁政”,国家的当政政府才稳固,才能受到民众的支持与拥戴.
三,现代实行“仁政”,多多援助他国,结交盟友,与人为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在危难之时,才会得到更多其它国家的支持与帮助.
第3个回答  2020-12-09

儒家的“仁政”思想,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的?专家这样解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