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气-秋分?

如题所述

中国传统节气-秋分?

秋分(公历9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80°)

秋分的“分”就是半的意思这一天白昼和夜晚一样长“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叶诗——[南朝]沈约

月落宵向分,紫烟郁氛氲。 曀曀萤入雾,离离雁出云。

巴童暗理瑟,汉女夜缝裙。新知乐如是,久要讵相闻。

饮食养生:

1、[进补]:重视阴阳调合,根据个人体质状况适量进补。老年人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发育中的儿童无特殊原因不需进补;痰湿忌食油腻;患有皮肤病、哮喘的人忌食虾蟹等海产品;胃寒的人忌食生冷食物。

2、[食酸、甘味] :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因此秋分饮食注意宜收不宜散。少食辛辣食物,多食酸味甘润的水果和蔬菜。

3、[防燥]:秋燥会使咽喉炎症加重或干燥发痒,喝凉白开水能润喉止咳。多喝水,多吃甘蔗、梨等润燥之品,以及多吃清补食物,如蜂蜜、百合、莲子等。

传统习俗:

1、[祭神]:秋分日设立秋社,祭祀地神。农家割新稻,以新米饭祭献土神、谷神。祭毕聚集安饮,依年龄列坐,分享祭品。由各家拿出少数新米,比较优劣后烧煮做饭。

2、[走社]:因农事上的关系,邻里之间不得不互帮互助,协作完成。而秋分时,一年的辛劳已经得到回报,各家经常拿出最丰收的土产食品招待客人,以相互夸耀,也促进人们的进取之心。

3、[观南极星] :南极星在秋分之后才能看到且一闪即逝。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

4、[说秋]:秋分日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民间善言唱者,每到一家都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

5、[吃秋菜] :秋菜也称“秋蒿”,秋分时节每家采摘一箩筐野菜回到家中起火做饭,与鱼片一起做成“滚肠”,称作“吃秋菜”。

6、[祭月]:古有四祭“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调至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日。

民间禁忌:

1、[忌刮东风]:“秋分东风来年早”人们为了讨个好彩头,会让小孩子光着脚丫在自家上跑三圈,嘴里喊着“来年大丰收”的吉利话,称为“踩风”。

2、[忌不下雨]:“秋分天早必久睛”,这一天人们会端上一杯水走向自家地头,中途不能把水打翻,当听到鼓手敲鼓就要用力将水泼向地面,以祈求这一天下雨打雷。

3、[忌劈柴]:“秋分劈柴,地裂干旱”,不想挨饿就必须在前一天把柴火准备好。人们也通常会和另外一家搭伙过秋分,一家准备柴火,另一家只要提着酒菜过去就可以了。

气候变化:

1、[降水少]:秋分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但日降水量不大。包括华南、江南地区的降雨日数和雨量也进入减少的时段,河湖水位开始下降。

2、[台风]:秋分时节,可能出现个别的热带气旋,大多影响华南沿海、海南岛,会带来台风灾害。

农事活动:

1、、[晚稻收割]: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忙于收割晚稻,此时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要抓紧收割并抢睛翻耕土地,以备下一轮播种。此外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是收获的大好时机。

2、[播种冬作物]: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华北地区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播种水稻的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