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下【魂魄,如果说魂就是人的身体跟意识,魄就是能量,精气,力量————】能接受吗??(不必较

问大家一下【魂魄,如果说魂就是人的身体跟意识,魄就是能量,精气,力量————】能接受吗??(不必较真,就是要写鬼小说的说法。)。

魂是阳性能量,魄是阴能量,魄主导肉体,所以肉体也是阴性能量。阴阳相博才能产生意识。所以魂,魄都是没有自主意识的,魂还好一点,比较活泼,并且有先天道性,跟天地主宰相链接,所以有一定自主性,但魄就没有了,魄死气沉沉,,只是依付在魂上面的阴性能量集结,一旦魂没了魄就出问题了,直接表现为肉体出现问题了。意识虽然由魂魄互博而来,但可以壮大意识,最后可以把魂魄都包含起来,形成元神。而中间阶段,强大的意识跟魄集结就是阴神,跟魂结合就是阳神。一体就是元神。然后就孕育出元婴,元婴可以脱离肉体独立存在,但肉体一般不会抛弃,元婴并不强大,所以得壮大,这叫分神,元婴很强大后就会融合肉体,这叫合体。后面还有大成,还有渡劫,这两个阶段已经涉及创造世界了,属于造物主阶段。当然上面说的仅仅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事情。我们的世界以阳性能量化生而来,却以阴性能量为主导,就是肉体,物质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26
它指人的精神灵气。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魂是阳神,魄是阴神,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说,如今科学尚无法证明人的魂魄是否如宗教所言可离体或轮回以及魂魄组成是否正确。
《内观经》曰:“动以营身之谓魂,静以镇形之谓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参阅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及《云笈七签》卷五四《说魂魄》。
中文名
魂魄
拼音
hún pò
魄力不息,阴魂不散
魂与魄关系
常分为中阴状态之魂与老阴状态浸混入他人阳魂之中的魂,皆因中阴状态魄之不散不息的向势与相态,植入他人之灵魂并长久共存,影响阳人之阳魄。

魂分为阳魂与阴魂,阳魂因升腾活性好,灵活而称为灵魂;阴魂则因阴魄支撑散慢,而呈漫散飘逸状态,但因阴魄之存与魂的浸混性、漫延性,魂不会随魄失与魄散而随即消逝。
魄分阳魄与阴魄,阳魄即主升腾成长的肉实身,阴魄则是指主沉降消逝的实身,甚至具色相形态的实物体。
阴魂不散是因魄力不息,魄力不息又是因为中阴身之前的灵魂执着不息,习惯性势使然,致魄之余阳未尽,支撑着中阴状态下的阴魂不散。它会给其它生命的灵魂形成熏染,而致类似的心灵作用,现代心理学称之为心理暗示,会伴随很长—段时间。
息魄与散魂
民间常以伟人的阴魄甚至画像来继续熏染后来生者前赴后继;如果是罪大恶疾的人死后则分尸火烧,以灭其余威,甚至摧毁雕塑,烧其类似的稻草人或肖像,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紧张、恐惧或因恐惧转化而来的仇恨等心理,化掉阴魄的不息,屏障并消除阴魂的持续影响。
生者心安身得定,方有得消停、平静、幸福之感!
三魂七魄
释义
人要死时七魄先散,然后三魂再离。
生病时就是和魄散了,故要用药物去阻止它散发.如果和魄和力魄散了就容易鬼上身。
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魂为阳,魄为阴。其中三魂和七魄当中,又各另分阴阳。三魂之中。天魂为阳,地魂为阴,命魂又为阳。七魄中天冲灵慧二魄为阴为天魄,气魄力魄中枢魄为阳为人魄,精英二魄为阳为地魄。
魂魄
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七魄中两个天魄两个地魄和三个人魄,阴阳相应,从不分开。并常附于人体之上。其实人类的七魄,实际上就是藏密所说的位于人体从头顶到胯下会阴穴的中脉之上的七个脉轮,七个能量场。其中天冲魄在顶轮,灵慧魄在眉心轮,气魄在喉轮,力魄在心轮上,并同时与双手心和双脚心相连。中枢魄在脐轮,精魄在生殖轮,英魄在海底轮。人体的七魄同由命魂所掌。命魂又称为人魂,或者色魂。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的。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为人的肉身所独有,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自离去,生命即以此告终。
古人论述
古人认为人身上有三魂七魄,也有说三魂六魄的,三魂又叫三精。这种说法来源于道家,如道书《云笈七签》云:“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七魄是: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皆“身中之浊鬼也
名词解释
基本解释
【名称】三魂七魄
【拼音】sān hún qī pò
【解释】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出处】《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引证解释
1、古人想像中一种能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精神。附体则人生,离体则人死。
《左传·昭公七年》:“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於人,以为淫厉。”
元 萨都剌《过高唐》诗:“王孙去不返,魂魄又谁招。”
《红楼梦》第三三回:“ 宝玉 听了这话,不觉轰了魂魄,目瞪口呆。”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她觉得像是失了魂魄一样,头晕得很,心翻得很,腿软得很。”亦泛指事物的精神。
清 孙枝蔚《咏物诗·蛇》:“五百馀里气如烟,飞鸟纷纷丧魂魄。”
2、喻指事物的关键、中心。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然则此地断不能不虚写一番;虚写一番,又断非照那稗官家的‘附耳过来,如此如此’八个大字的故套可以了事:所以才把这文章的筋脉放在后面去,魂魄提向前头来。”
另类解释(鬼、魂、魄)
鬼,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人”字,上面象一追答

这一段应该解释得很好 息魄与散魂
民间常以伟人的阴魄甚至画像来继续熏染后来生者前赴后继;如果是罪大恶疾的人死后则分尸火烧,以灭其余威,甚至摧毁雕塑,烧其类似的稻草人或肖像,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紧张、恐惧或因恐惧转化而来的仇恨等心理,化掉阴魄的不息,屏障并消除阴魂的持续影响。
生者心安身得定,方有得消停、平静、幸福之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1-26
可以啊,写小说嘛,只要扯得像样,能圆得过来那就没有问题了
第3个回答  2016-01-26
如果是正宗灵异不行,但转玄幻可以
第4个回答  2016-01-26
三魂七魄追答

七魄就是人的情感,喜怒哀乐惧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