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蜀道难的最后一节的内容

如题所述

《蜀道难》的主题思想的理解,共有七种说法.唯安旗《蜀道难》新箴提出的第七种说法可以解通全部诗句.这一说法认为此诗是有政治寓意即以蜀道的艰难来比喻仕途的艰难的.但安旗将诗作年定为开元十九年未妥.因此时朝匡还比较清明,唯到了天宝六年宰相李林甫实行选士骗局和杀人如麻的发生,才可与诗中所说情况相契.故此诗作年在天宝六年至天宝十二年之间.
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奉诏进京后,拿给贺知章看的《蜀道难》(事见孟棨《本事诗》),当是此前不太久的作品.这首乐府旧题翻新的山水诗,主题单纯,就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主题思想复杂,表面是承袭旧题而劝诫寻求安乐的游子不要冒险入蜀,实际是在言外象表,歌唱敢于攀越蜀道的大无畏壮志豪情.换句话说,蜀道是寻常游子的畏途,却是豪壮之士的无限风光的征途.诗里表现三个形象:蜀道、游子和诗人自我.对游子,劝其三思:一是“问君西游何时还”?有没有长期远游的思想准备?二是“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究竟抱什么目的远途入蜀?三是“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如果没有远大理想,只为寻求安乐,则不如趁早回家.对蜀道山水,则倾注了雄放壮烈的感情,以极端夸张和非凡想象来表现.开辟这条沟通秦中与蜀中的高山栈道,付出了壮烈牺牲.它“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高峻惊险,神兽敬畏,正是诗人独特生活道路的象征,理想事业的化身.而登途攀越,高可触摸星辰,孤寂凄厉可怖,一旦困顿,则“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猛虎长蛇时刻威胁.这进一步渲染衬托出蜀道的形象特征,显示出诗人的胸襟情怀.敢登蜀道者须有大无畏的意志、毅力和气概,决非凡夫庸人所为.而诗人自我形象既显露于劝诫游子的悲天悯人之情,更融化于蜀道高险而雄壮的形象之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