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胡适的

如题所述

胡适(1891一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安徽省绩溪县人,现代学者、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早年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研究。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等职。
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做人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30
怎么理解胡适的「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胡先生晚年到康乃尔大学去探望史学大师 George Lincoln Burr 。 两人聊了一整天,Burr 临别有感而发,对胡适说,他年纪越大越觉得「tolera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freedom」。 胡先生听了低徊不已,遇到关键的大事体常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基本上,人类喜同而存异。喜欢和自己一样的,不喜欢和自己不一样的。没问题。但许多人因为无法容忍这点子“不喜欢”,就要去闹。 绝大多数多数人的暴政,都是假着“不容忍”这股气来干的。 一切对异端、宗教自由、思想言论的压迫残害禁止,都源于此。 容忍的态度,就是承认求同存异,承认世界上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存在,承认“我们所主张并不绝对正确,更不能以此压迫任何其他存在”。容忍他人是自由意志和行为的前提。大致如此。 胡适先生愈到晚年,愈显温和。有过著名的“不觉不自由,也就自由了”的言论。是极力反对一言堂、多数人暴政的。这算是一种觉今是而昨非,不断修正自己年轻时意见的实事求是态度。当然,放我小时候的中学历史书里(大概现在大陆的中学历史书还是类似口吻吧?),就是“不彻底”、“不坚决”之类形容词了。
相似回答